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敲打基座設置敲打架的下側;支撐塊固定于敲打基座的左側上端;電動推桿固定于支撐塊的右側;支撐架固定于敲打基座的右側上端,且支撐架為“U”形結構設置;支撐軸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支撐架內,且敲打架中的轉動端套設并固定于支撐軸上;推動架設置于支撐架內,且推動架固定于敲打架中的轉動端的底部,推動架的底部開設有插槽,且電動推桿的推動端插設在插槽內,位于插槽前后兩側的推動架內貫通開設有導槽;當找準穴位之后,只需要將敲打桿對準穴位即可進行按壓捶打操作,減輕了人員手部敲打的強度,提高了捶打效果。提高了捶打效果。提高了捶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大部分工作人員長期坐在座椅上工作,運動的時間非常少,長此以往感到背部酸痛,中醫護理中通常利用推拿、按摩來緩解診治病癥,通過對穴位的按壓達到治療效果;需要找準穴位之后,對穴位進行擠壓、捶打操作,而人手動進行擠壓以及捶打操作時,容易使手部疲勞,影響按壓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的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當找準穴位之后,只需要將敲打桿對準穴位即可進行按壓捶打操作,減輕了人員手部敲打的強度,提高了捶打效果。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它包含敲打架,敲打架為“L”形結構設置,敲打架中的敲打端套設有敲打套;
[0005]它還包含:
[0006]敲打基座,所述敲打基座設置敲打架的下側;
[0007]支撐塊,所述支撐塊固定于敲打基座的左側上端;
[0008]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固定于支撐塊的右側,電動推桿與外部電源連接;
[0009]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固定于敲打基座的右側上端,且支撐架為“U”形結構設置;
[0010]支撐軸,所述支撐軸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支撐架內,且敲打架中的轉動端套設并固定于支撐軸上;
[0011]推動架,所述推動架設置于支撐架內,且推動架固定于敲打架中的轉動端的底部,推動架的底部開設有插槽,且電動推桿的推動端插設在插槽內,位于插槽前后兩側的推動架內貫通開設有導槽;
[0012]導桿,所述導桿穿設并固定在電動推桿的推動端內,且導桿的前后兩端分別上下滑動設置于對應的導槽內。
[0013]優選地,所述的敲打基座的下側設置有支撐基座,支撐基座的上側開設有移動槽,移動槽的一側內壁上固定有馬達,馬達與外部電源連接,馬達的輸出軸上固定有轉動絲桿,轉動絲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移動槽的另一端內,移動塊通過螺紋旋轉套設于轉動絲桿上,且移動塊與移動槽的內壁接觸設置,移動塊的上側與敲打基座的底部連接固定,且敲打基座的底部與支撐基座的上表面接觸設置。
[0014]優選地,所述的支撐架的前后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環形槽,環形槽設置于支撐軸的外圍,敲打架中的轉動端的前后兩側均固定有轉動支桿,轉動支桿轉動插設于環形槽內。
[0015]優選地,所述的敲打套的內部設置有緩沖墊,且緩沖墊與敲打架中的敲打端抵觸設置。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中所述的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當找準穴位之后,只需要將敲打桿對準穴位即可進行按壓捶打操作,減輕了人員手部敲打的強度,提高了捶打效果。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9]圖3是圖2中A
?
A向剖視圖。
[0020]圖4是圖3中B部放大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敲打架1、敲打套2、敲打基座3、支撐塊4、電動推桿5、支撐架6、環形槽6
?
1、支撐軸7、推動架8、插槽8
?
1、導槽8
?
2、導桿9、支撐基座10、移動槽10
?
1、馬達11、轉動絲桿12、移動塊13、轉動支桿14、緩沖墊15。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如圖1
?
圖4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敲打架1,敲打架1為“L”形結構設置,敲打架1中的敲打端套設有敲打套2;
[0025]它還包含:
[0026]敲打基座3,所述敲打基座3設置敲打架1的下側;
[0027]支撐塊4,所述支撐塊4利用螺絲固定于敲打基座3的左側上端;
[0028]電動推桿5,所述電動推桿5利用螺絲固定于支撐塊4的右側,電動推桿5通過電源線與外部電源連接;
[0029]支撐架6,所述支撐架6利用螺絲固定于敲打基座3的右側上端,且支撐架6為“U”形結構設置;
[0030]支撐軸7,所述支撐軸7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支撐架6內,且敲打架1中的轉動端套設并利用螺絲固定于支撐軸7上;
[0031]推動架8,所述推動架8設置于支撐架6內,且推動架8利用螺絲固定于敲打架1中的轉動端的底部,推動架8的底部開設有插槽8
?
1,且電動推桿5的推動端插設在插槽8
?
1內,位于插槽8
?
1前后兩側的推動架8內貫通開設有導槽8
?
2;
[0032]導桿9,所述導桿9穿設并利用螺絲固定在電動推桿5的推動端內,且導桿9的前后兩端分別上下滑動設置于對應的導槽8
?
2內。
[0033]作為優選方案,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敲打基座3的下側設置有支撐基座10,支撐基座10的上側開設有移動槽10
?
1,移動槽10
?
1的一側內壁上利用螺絲固定有馬達11,馬達11通過電源線與外部電源連接,馬達11的輸出軸上焊接固定有轉動絲桿12,轉動絲桿12的另一端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移動槽10
?
1的另一端內,移動塊13通過螺紋旋轉套設于轉動絲桿
12上,且移動塊13與移動槽10
?
1的內壁接觸設置,移動塊13的上側與敲打基座3的底部利用螺絲固定,且敲打基座3的底部與支撐基座10的上表面接觸設置;通過馬達11使轉動絲桿12轉動,帶動敲打基座3進行移動,改變敲打架1的敲打位置。
[0034]作為優選方案,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撐架6的前后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環形槽6
?
1,環形槽6
?
1設置于支撐軸7的外圍,敲打架1中的轉動端的前后兩側均利用螺絲固定有轉動支桿14,轉動支桿14轉動插設于環形槽6
?
1內;轉動支桿14對敲打架1的轉動進行導向。
[0035]作為優選方案,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敲打套2的內部設置有緩沖墊15,且緩沖墊15與敲打架1中的敲打端抵觸設置;緩沖墊15提高了敲打架1敲打時的舒適度。
[0036]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裝置時,將支撐基座10放置在桌面上,通過啟動馬達11,使轉動絲桿12轉動,帶動移動塊13進行移動,使敲打基座3帶動敲打架1進行移動,直至敲打架1的敲打端與帶敲打的穴位對準接觸設置,啟動電動推桿5,使其推動端在推動架8內進行推動,使推動架8圍繞支撐軸7前后兩側的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它包含敲打架(1),敲打架(1)為“L”形結構設置,敲打架(1)中的敲打端套設有敲打套(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含:敲打基座(3),所述敲打基座(3)設置敲打架(1)的下側;支撐塊(4),所述支撐塊(4)固定于敲打基座(3)的左側上端;電動推桿(5),所述電動推桿(5)固定于支撐塊(4)的右側,電動推桿(5)與外部電源連接;支撐架(6),所述支撐架(6)固定于敲打基座(3)的右側上端,且支撐架(6)為“U”形結構設置;支撐軸(7),所述支撐軸(7)通過軸承旋接設置于支撐架(6)內,且敲打架(1)中的轉動端套設并固定于支撐軸(7)上;推動架(8),所述推動架(8)設置于支撐架(6)內,且推動架(8)固定于敲打架(1)中的轉動端的底部,推動架(8)的底部開設有插槽(8
?
1),且電動推桿(5)的推動端插設在插槽(8
?
1)內,位于插槽(8
?
1)前后兩側的推動架(8)內貫通開設有導槽(8
?
2);導桿(9),所述導桿(9)穿設并固定在電動推桿(5)的推動端內,且導桿(9)的前后兩端分別上下滑動設置于對應的導槽(8
?
2)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護理用穴位點壓裝置,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莉莉,
申請(專利權)人:王莉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