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瓷磚生產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包括瓷磚本體,所述瓷磚本體包括裝飾面和粘合面,所述粘合面上開設有若干限位槽,相鄰限位槽之間形成限位條,所述限位槽包括頂邊和位于頂邊兩側的側邊,所述側邊的中部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橫孔,所述限位條上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豎孔,各所述豎孔分別與對應的橫孔連通。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案,粘合劑或水泥進入到限位槽以及豎孔中,在擠壓的作用下,能夠進入到橫孔中,從而進入到限位槽的底部,因此采用傳統的燕尾槽結構,粘合劑或水泥能夠通過豎孔和橫孔很好的填充限位槽的底部,降低空鼓現象出現,降低了外墻瓷磚容易出現空鼓從而脫落的問題發生。墻瓷磚容易出現空鼓從而脫落的問題發生。墻瓷磚容易出現空鼓從而脫落的問題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瓷磚生產
,具體涉及了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
技術介紹
[0002]瓷磚是將耐火的金屬氧化物及半金屬氧化物經由研磨、混合、壓制、施釉、燒結而形成的一種耐酸堿的瓷質或石質等建筑或裝飾材料。在安裝時,瓷磚一般是采用粘合劑或者水泥漿鋪貼于墻面上,由于安裝在外墻上的瓷磚,其在自然的日曬雨淋或熱脹冷縮條件下,通常在3
?
5年時間,瓷磚的粘合面與粘膠層或水泥層之間就會出現分離的現象,因此外墻瓷磚脫落是裝修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尤其是裝修了很多年的老房子。
[0003]基于這樣的問題,傳統的解決辦法:一是在瓷磚的粘合面上開設若干條凸起的縱橫交錯的防脫筋,但這種瓷磚完全依靠粘性固定于墻面,粘合力較小,粘合強度不足,使用時間長了瓷磚容易松動或者脫落;二是在瓷磚的粘合面上開設多條長條形燕尾槽,燕尾槽在整個瓷磚上延伸,燕尾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脫落的作用;但槽中的槽壁同時向兩側傾斜,使得槽口小,槽底大,因此在實際安裝時容易出現粘合劑或水泥漿無法抵達燕尾槽底部的情況,從而出現空鼓現象,導致瓷磚依然容易脫落;基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既能夠保證瓷磚粘合面不易從外墻脫落,同時也保證瓷磚粘合面與外墻之間不易出現空鼓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以解決傳統通過設置防脫筋或者開設有燕尾槽的方式,依然使得外墻瓷磚容易出現脫落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包括瓷磚本體,所述瓷磚本體包括裝飾面和粘合面,所述粘合面上開設有若干限位槽,相鄰限位槽之間形成限位條,所述限位槽包括頂邊和位于頂邊兩側的側邊,所述側邊的中部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橫孔,所述限位條上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豎孔,各所述豎孔分別與對應的橫孔連通。
[0006]進一步,所述頂邊呈向裝飾面一側凸起的弧形。弧形結構相比于傳統直邊結構而言,在限位槽內凝固的粘合劑或水泥與頂板之間的附著力更強,從而使得瓷磚與外墻之間的附著力提高。
[0007]進一步,所述側邊為朝向頂邊一側傾斜的斜邊,所述頂邊與兩個側邊之間構成燕尾槽結構。燕尾槽結構的設置使得進入到限位槽后凝固的粘合劑或水泥在兩個傾斜的側邊作用下,難以脫離限位槽,提高了瓷磚與外墻之間的附著力。
[0008]進一步,相鄰所述限位槽之間的間距不超過20mm。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降低橫孔的長度,使得粘合劑或者水泥能夠更快的從豎孔沿著橫孔填充到限位槽的底部,從而快速消除空鼓現象。
[0009]進一步,所述豎孔的孔徑不小于8mm,而橫孔的孔徑不小于4mm。這樣設置便于粘合劑或水泥進入到豎孔以及橫孔內,同時又不能影響限位條的強度。
[0010]進一步,所述豎孔的頂部設有呈上寬下窄的漏斗狀導流孔,所述導流孔與豎孔連通,且導流孔與豎孔為同軸設置。這樣設置為了使得粘合劑或水泥能夠更好地向豎孔中流動。
[0011]進一步,所述橫孔包括第一邊孔和第二邊孔,所述第一邊孔與第二邊孔相對于豎孔對稱設置,所述第一邊孔與第二邊孔均朝向頂邊一側傾斜設置,所述豎孔與橫孔之間形成Y字形孔。這樣設置使得粘合劑或者水泥能夠更方便填充至容易空鼓的頂邊處。
[0012]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瓷磚在進行施工時,將粘合劑或水泥涂覆在瓷磚的粘合面上,粘合劑或水泥進入到限位槽以及豎孔中,而進入到豎孔內的粘合劑或水泥在擠壓的作用下,能夠進入到橫孔中,從而進入到限位槽的底部,這樣設置,即便是采用傳統的燕尾槽結構,粘合劑或水泥能夠通過豎孔和橫孔很好的填充限位槽的底部,降低空鼓現象出現,從而解決了傳統通過設置防脫筋或者開設有燕尾槽的方式,使得外墻瓷磚容易出現空鼓從而脫落的問題發生。
[0013]2、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外墻瓷磚結構中,由于豎孔與橫孔之間能夠形成T字形或Y字形孔,這樣粘合劑或水泥進入到T字形或Y字形孔并凝固之后,能夠起到很好的鏈接作用,即鏈接相鄰限位槽內中凝固的粘合劑或水泥,起到骨架支撐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預防外墻瓷磚脫落的問題出現。
[0014]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外墻瓷磚結構中,由于依舊采用了傳統的燕尾槽結構,而傳統的燕尾槽結構可以通過磚未燒制之前在其粘合面擠壓形成,或者瓷磚已燒制好可用專用刀具開制數條燕尾槽形成,即傳統方法對燕尾槽結構的制備已經非常成熟,因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外墻瓷磚對傳統工藝的改進不大的前提下,還能夠解決傳統瓷磚上墻后容易空鼓脫落的問題,這樣能夠減少企業在工藝設備上改進的投入,節約企業成本。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實施例2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實施例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18]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瓷磚本體10、裝飾面11、粘合面12、限位槽13、頂邊14、側邊15、橫孔16、限位條17、豎孔18、導流孔19、第一邊孔20、第二邊孔21。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并給出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1:基本如圖1所示,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包括瓷磚本體10,瓷磚本體10為矩形體或多邊形的異形體,瓷磚本體10包括裝飾面11和粘合面12,其中裝飾面11可以為光亮的釉面或啞光的釉面。
[0021]本實施例中,在粘合面12上開設有若干限位槽13,其中限位槽13為兩端貫通的通
槽,限位槽13包括頂邊14和位于頂邊14兩側的側邊15,本實施例中,頂邊14呈向裝飾面11一側凸起的弧形,而側邊15則為朝向頂邊14一側傾斜的斜邊,這樣頂邊14與兩個側邊15之間構成燕尾槽結構,相鄰限位槽13之間的間距不超過20mm。
[0022]本實施例中,在側邊15的中部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橫孔16,橫孔16連通兩個相鄰的限位槽13,相鄰限位槽13之間形成限位條17,在限位條17上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豎孔18,其中各豎孔18分別與對應的橫孔16連通,這樣豎孔18與橫孔16形成T字形孔,本實施例中豎孔18的孔徑不小于8mm,而橫孔16的孔徑不小于4mm。
[0023]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瓷磚在進行施工時,將粘合劑或水泥涂覆在瓷磚的粘合面12上,粘合劑或水泥進入到限位槽13以及豎孔18中,而進入到豎孔18內的粘合劑或水泥在擠壓的作用下,能夠進入到橫孔16中,從而進入到限位槽13的底部,這樣設置,即便是采用傳統的燕尾槽結構,粘合劑或水泥能夠通過豎孔18和橫孔16很好的填充限位槽13的底部,降低空鼓現象出現,從而解決了傳統通過設置防脫筋或者開設有燕尾槽的方式,使得外墻瓷磚容易出現空鼓從而脫落的問題發生。
[0024]另外本實施例中,由于豎孔18與橫孔16之間能夠形成T字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其特征在于:包括瓷磚本體,所述瓷磚本體包括裝飾面和粘合面,所述粘合面上開設有若干限位槽,相鄰限位槽之間形成限位條,所述限位槽包括頂邊和位于頂邊兩側的側邊,所述側邊的中部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橫孔,所述限位條上開設有若干等間距設置的豎孔,各所述豎孔分別與對應的橫孔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邊呈向裝飾面一側凸起的弧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全防脫落的外墻瓷磚,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邊為朝向頂邊一側傾斜的斜邊,所述頂邊與兩個側邊之間構成燕尾槽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全防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成華,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健隆家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