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智能家具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包括床體、床墊和加熱套件,加熱套件包括隔熱層、加熱層和保護層,隔熱層與床墊的表面接觸,加熱層位于隔熱層與保護層之間,加熱層包括纖維填充層和加熱電阻絲,加熱電阻絲鑲嵌在纖維填充層內,加熱電阻絲連接有導線,導線可拆卸連接有加熱線,加熱線遠端能夠與電源連接,加熱線上電連接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用于與用戶的手機進行配對連接,用戶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加熱電阻絲的通電、斷電以及加熱電阻絲的工作時長。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案,可以解決目前電熱毯的通電和斷電需要人為操作開關,而對于老年人或幼兒,如果監護人一時疏忽未能及時關閉電熱毯,會產生極大安全隱患的問題。患的問題。患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智能溫控家具床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智能家具
,具體涉及了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
技術介紹
[0002]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為平臺,包括書柜、櫥柜、衣柜、鞋柜、桌椅等家居總稱,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書柜、櫥柜、衣柜、鞋柜等進行集成的一種技術,以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0003]傳統的床鋪的功能較少,主要的改進工作依舊集中在軟硬度、床墊彈性等方面上,而對于一些特殊需求方面,例如冬天需要加熱保溫時,通常是選擇鋪設電熱毯,但由于目前電熱毯加熱原理簡單,電熱毯的通電和斷電需要人為操作開關,而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幼兒,如果監護人一時疏忽未能及時關閉電熱毯,會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
[0004]而且,現有的床并未針對特殊需求的用戶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例如,針對需要長期臥床的人群,目前僅有醫院的住院部的床具有頭部舉升的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方便使用人以半坐立的姿勢從床上坐起。但是長期臥床,依然存在無法輔助使用者翻身的情況,增加照護人員的負擔。此外,普通的使用者也會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睡眠,導致在蘇醒后,腰酸背痛。
[0005]基于此,本申請提供可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既能夠解決電熱毯未及時關閉電源的安全隱患的問題,又能夠實現方便用戶坐臥、翻身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6]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以解決目前電熱毯加熱原理簡單,電熱毯的通電和斷電需要人為操作開關,而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幼兒,如果監護人一時疏忽未能及時關閉電熱毯,會產生極大安全隱患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包括床體、床墊和加熱套件,床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首尾兩端分別鉸接有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的左右兩側分別鉸接有側板;所述床體在每個鉸接處均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用于驅動轉動;所述床體的底部設有轉動臺,所述轉動臺的底部水平轉動連接有承載臺,所述承載臺上固定有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用于驅動所述轉動臺的周向轉動;所述床墊設于所述床體上,所述加熱套件設于所述床墊內;所述加熱套件包括隔熱層、加熱層和保護層,所述隔熱層與床墊的表面接觸,所述加熱層位于隔熱層與保護層之間,所述加熱層包括纖維填充層和加熱電阻絲,加熱電阻絲鑲嵌在纖維填充層內,加熱電阻絲還連接有導線,導線可拆卸連接有加熱線,加熱線遠端能夠與電源連接,加熱線上電連接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與用戶的手機進行配對連
接,用戶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加熱電阻絲的通電、斷電以及加熱電阻絲的工作時長。
[0008]進一步,所述床墊的厚度為10~20cm,床墊的表面設有乳膠層,所述隔熱層包括紡織布層和鋁箔層,所述鋁箔層的厚度不超過0.5mm,鋁箔層粘接在紡織布層的表面上。這樣隔熱層中鋁箔層的設置,能夠減少加熱層向床墊上乳膠層的熱傳遞,減緩乳膠層的老化速度。
[0009]進一步,所述保護層包括透氣面層,所述透氣面層采用非乳膠材質制成,所述透氣面層的四周縫制有與其垂直的邊布層,邊布層的首尾相連且與透氣面層形成床笠結構,邊布層的寬度不小于床墊的高度。這樣設置方便將加熱套件裝在床墊上。
[0010]進一步,所述加熱電阻絲由首尾相連的若干U字形結構組成,加熱電阻絲的外部包裹有絕緣層,加熱電阻絲的直徑不超過2mm。這樣設置提高整個加熱套件的舒適性,避免給使用者帶來不適感。
[0011]進一步,所述邊布層靠近導線一側開設有排線孔,導線穿過排線孔與加熱線連接。
[0012]進一步,所述透氣面層與隔熱層之間為可拆卸連接。這樣方便將透氣面層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同時不會傷害到加熱層和保護層。
[0013]進一步,所述透氣面層與隔熱層中的紡織布層之間的四周通過拉鏈連接。這樣設置方便使用者的拆裝。
[0014]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智能溫控家具床,能夠利用第一支撐板的首尾兩端分別鉸接有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實現對床體前后傾斜角度的調節,便于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坐、躺姿勢的調節變化。并且本技術方案利用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以及第三支撐板鉸接的側板,以實現床體左右兩側轉動傾斜的目的,進而在用戶躺平狀態下達到對用戶進行翻身動作的輔助導向作用,有效提高使用過程中的便捷性,提高用戶使用體驗。尤其針對無法自主翻身的病人提供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還能夠輔助用戶的睡姿調整,避免用戶因始終一個睡姿而導致肌肉酸痛的情況發生。
[0015]2、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智能溫控家具床,在冬天需要加熱取暖時,將加熱電阻絲接入電源,通過用戶的手機對控制系統進行操作,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調節加熱層的工作溫度、時間等,這樣的方式,解決了目前電熱毯加熱原理簡單,電熱毯的通電和斷電需要人為操作開關,而對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或幼兒,如果監護人一時疏忽未能及時關閉電熱毯,會產生極大安全隱患的問題,實現了智能溫控以及通斷電。
[0016]3、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一方面,當不需要加熱取暖時,還可以拆卸下保護層,由于保護層設計為床笠結構,因此保護層可以單獨作為一個床笠對床墊起到保護防臟的作用,另一方面,當長期使用后,需要進行清理時,可以通過拉鏈拆卸下透氣面層,僅對透氣面層進行清理即可,方便了使用者對加熱套件的定期清洗,不會對加熱層以及隔熱層產生損壞。
[0017]4、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使用者能夠通過控制第二驅動電機的轉動,進而實現對轉動臺周向轉動的控制,通過轉動臺的控制進而實現對床體360
°
水平轉動的自由調節功能,便于使用者根據實際需要對床體進行轉動。
[0018]5、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能夠實現床體的頭腳位置調節、床體360
°
自由轉動調節,且床墊具有密閉、透氣、自由調溫的技術優勢,能夠根究使用者的需要
進行自定義的調節設定,滿足滿足居家、旅游或者病人的不同場景下的使用。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實施例的床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實施例中加熱套件的部分剖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實施例中床架的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實施例的正視示意圖。
[0020]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床體10、第一支撐板101、第二支撐板102、第三支撐板103、側板104、支撐板105、電動伸縮缸106、轉動臺107、承載臺108、立柱109、第一齒輪110、第二齒輪111、第一錐齒輪112、第二錐齒輪113、第二驅動電機114、滾輪115、床墊20、加熱套件30、隔熱層31、加熱層32、保護層33、透氣面層34、邊布層35、織布層36、鋁箔層37、加熱電阻絲38、纖維填充層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體、床墊和加熱套件,床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首尾兩端分別鉸接有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與第三支撐板的左右兩側分別鉸接有側板;所述床體在每個鉸接處均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用于驅動轉動;所述床體的底部設有轉動臺,所述轉動臺的底部水平轉動連接有承載臺,所述承載臺上固定有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用于驅動所述轉動臺的周向轉動;所述床墊設于所述床體上,所述加熱套件設于所述床墊內;所述加熱套件包括隔熱層、加熱層和保護層,所述隔熱層與床墊的表面接觸,所述加熱層位于隔熱層與保護層之間,所述加熱層包括纖維填充層和加熱電阻絲,加熱電阻絲鑲嵌在纖維填充層內,加熱電阻絲還連接有導線,導線可拆卸連接有加熱線,加熱線遠端能夠與電源連接,加熱線上電連接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于與用戶的手機進行配對連接,用戶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加熱電阻絲的通電、斷電以及加熱電阻絲的工作時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溫控家具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成華,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健隆家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