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四角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和第四支撐梁,所述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和第四支撐梁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框,所述底板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一箱側板,且底板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二箱側板。該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通過底板、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第四支撐梁和固定框組成的框架式結構,可以使得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內的器件露出,從而便于檢修人員進行檢查維護,檢修空間大,便于檢修人員操作,也無法拆裝設備內部原有的連接結構。也無法拆裝設備內部原有的連接結構。也無法拆裝設備內部原有的連接結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具體為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
技術介紹
[0002]污水處理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為了提高污水處理的便捷,箱式污水處理設備應運而生,現有的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大多空間狹小,當出現內部器件損壞時,不便于進行維修。
[0003]為了便于對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內部器件的排查維修,中國專利“一種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專利號:201921485931.X),通過模塊框架推出最大程度,然后進行對故障進行排查維修,操作簡單便捷,降低維修難度和勞動強度,提高維修效率,使得整個設備能夠盡快的正常工作。
[0004]但是,上述專利中的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在進行檢修時需要將模塊框架推出,這樣就需要將所有的管道、閥門、泵和電子設備進行斷開,操作步驟更加繁多,并不利于設備的檢修,而且,模塊框架并不能全部暴露出來,進而無法對其進行徹底的檢查,模塊框架在箱體內的安裝牢固性也很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四角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和第四支撐梁,所述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和第四支撐梁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框,所述底板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一箱側板,且底板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二箱側板,所述底板相鄰于第一箱側板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三箱側板,且底板相鄰于第一箱側板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第四箱側板,所述固定框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頂板,所述底板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污水處理箱、第二污水處理箱和第三污水處理箱,所述第二污水處理箱位于第一污水處理箱和第三污水處理箱之間,所述底板的頂部靠近第三污水處理箱的一側位置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板。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通過底板、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三支撐梁、第四支撐梁和固定框組成的框架式結構,并在第一箱側板、第二箱側板、第三箱側板、第四箱側板和頂板的便捷打開下,可以使得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內的器件露出,從而便于檢修人員進行檢查維護,檢修空間大,便于檢修人員操作,也無法拆裝設備內部原有的連接結構,第一污水處理箱、第二污水處理箱和第三
污水處理箱內部的不同污水處理方法可以實現多種處理工藝的組合,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技術主視圖;
[0009]圖2為本技術底板俯視圖;
[0010]圖3為本技術抽液泵主視圖;
[0011]圖4為本技術底板和固定框主視圖。
[0012]圖中:1、底板;2、第一支撐梁;3、第二支撐梁;4、第三支撐梁;5、第四支撐梁;6、固定框;7、第一箱側板;8、第二箱側板;9、第三箱側板;10、第四箱側板;11、頂板;12、第一污水處理箱;13、第二污水處理箱;14、第三污水處理箱;15、固定板;16、抽液泵;17、第一抽液管;18、第二抽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頂部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抽液泵16,抽液泵16的一側外壁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抽液管17,且抽液泵16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二抽液管18,通過抽液泵16的工作和第一抽液管17與第二抽液管18對液體的輸送,可以實現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內部廢水的輸送,進而通過多種工藝來對廢水進行處理,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
[0015]固定框6的橫截面為矩形框式結構,保證固定框6的頂部是露出的,進而可以對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頂部進行檢查。
[0016]第三箱側板9和第四箱側板10的一側外壁上開設有通槽,便于廢水管道可以穿過第三箱側板9和第四箱側板10。
[0017]第一污水處理箱12的內部采用重力分離物理處理,第二污水處理箱13的內部采用微生物代謝生物處理,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內部采用混凝法化學處理,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內部的不同污水處理方法可以實現多種處理工藝的組合,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
[0018]固定板15的頂部開設有通孔,便于污水處理器件的安裝固定。
[0019]第一箱側板7、第二箱側板8、第三箱側板9、第四箱側板10和頂板11與固定框6之間均通過機械鎖鎖合連接,保證第一箱側板7、第二箱側板8、第三箱側板9、第四箱側板10和頂板11關閉時的緊密性。
[0020]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頂部均設置有加料管,便于添加微生物和化學藥劑。
[0021]工作原理:在使用時,將底板1放置在所需的地面上,并將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
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安裝固定在底板1的頂部,將微生物放入第二污水處理箱13的內部,并將化學藥劑放入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內部,抽液泵16上的第一抽液管17和第二抽液管18將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之間進行連通(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后,通過第一箱側板7、第二箱側板8、第三箱側板9、第四箱側板10和頂板11與固定框6之間均通過機械鎖鎖合連接,可以將第一箱側板7、第二箱側板8、第三箱側板9、第四箱側板10和頂板11進行關閉并鎖緊,將污水排污管道與第一污水處理箱12連接,第三污水處理箱14與污水排出管道連通。
[0022]綜上所述:該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通過底板1、第一支撐梁2、第二支撐梁3、第三支撐梁4、第四支撐梁5和固定框6組成的框架式結構,并在第一箱側板7、第二箱側板8、第三箱側板9、第四箱側板10和頂板11的便捷打開下,可以使得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內的器件露出,從而便于檢修人員進行檢查維護,檢修空間大,便于檢修人員操作,也無法拆裝設備內部原有的連接結構,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內部的不同污水處理方法可以實現多種處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頂部四角分別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梁(2)、第二支撐梁(3)、第三支撐梁(4)和第四支撐梁(5),所述第一支撐梁(2)、第二支撐梁(3)、第三支撐梁(4)和第四支撐梁(5)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框(6),所述底板(1)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一箱側板(7),且底板(1)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二箱側板(8),所述底板(1)相鄰于第一箱側板(7)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三箱側板(9),且底板(1)相鄰于第一箱側板(7)的另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第第四箱側板(10),所述固定框(6)的一側外壁上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頂板(11),所述底板(1)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所述第二污水處理箱(13)位于第一污水處理箱(12)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之間,所述底板(1)的頂部靠近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一側位置處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固定板(1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合工藝一體化箱式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處理箱(12)、第二污水處理箱(13)和第三污水處理箱(14)的頂部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抽液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江,謝新征,金向陽,李松鵬,譚翔升,趙亞洲,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東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