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它為方形六面體磚垛,其最底層置于碼垛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層磚塊采用縱橫交錯排列結構;在其每一層中,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保證方形六面體磚垛的每一個側面均為平齊表面;在每一層的每一列中,磚塊數量與自動化生產線下線的托板上一列磚塊數量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磚塊排列結構的優化設計,實現了磚垛排列結構與磚塊自動生產線及碼垛線運行模式相匹配,達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磚垛結構,尤其是一種方形六面體結構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建筑用磚塊一般為長方體結構,為了便于運輸,磚塊生產企業通常會將磚塊以上下兩層縱橫交錯的排列結構碼垛為方形六面體磚垛,然后再通過打包帶綁扎起來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但是傳統的磚塊碼垛結構只適于特定尺寸的磚塊,當磚塊尺寸變化時,縱橫交錯排列的兩層磚塊難以實現長度和寬度尺寸的一致性,不能與自動化生產線及碼垛線的運行模式相匹配。例如附圖1所示的一種建筑用磚塊1,其長度、厚度、高度尺寸分別為L=240mm、W=47mm、 H=115mm。如附圖2所示,磚塊1由自動化生產線下線時被擺放在托板2上,根據自動化生產線的產能特點,每個托板上擺放有三排磚塊,其中每一排中排列21塊磚塊。
[0003]如附圖3所示,在對上述磚塊1碼垛過程中,如果按照傳統的磚塊排列結構,在第一層橫向排列四排磚塊,其中每一排包含21塊磚塊,第一層前立面總長度尺寸A=240
×
4=960mm,在第二層縱向排列四排磚塊,若其中每一排仍包含21塊磚塊,其前立面總長度尺寸B=47
×?
21=987mm,另外由于磚塊本身存在形狀誤差,相鄰兩個磚塊之間不可能緊密貼合,磚縫的存在導致第二層中每一列最多排列20塊磚塊,由此不僅使每一個磚垛中磚塊數量減少,降低了轉運的工作效率;而且在通過自動碼垛線進行縱向排列的磚塊碼垛時,由夾料裝置將托板2上每一排中20塊磚塊抓取后,會在托板2上每一排遺落一個磚塊1,因此還需專門配備一名操作人員,負責將遺落的磚塊拿走,從而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旨在通過對磚塊排列結構的優化設計,以匹配磚塊自動生產線及碼垛線的運行模式,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它為方形六面體磚垛,其最底層置于碼垛底座上,上下相鄰的兩層磚塊采用縱橫交錯排列結構;在其每一層中,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保證方形六面體磚垛的每一個側面均為平齊表面;在每一層的每一列中,磚塊數量與自動化生產線下線的托板上每一列磚塊數量相同。
[0007]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方形六面體磚垛通過打包帶綁扎形成一個整體。
[0008]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在由下向上排列的第二層磚塊中預留兩組叉車臂穿過孔。
[0009]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叉車臂穿過孔前后貫穿方形六面體磚垛。
[0010]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磚塊的長度、厚度、高度尺寸分別為L=240mm、W=47mm、 H=115mm,在方形六面體磚垛的每一層中,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的寬度尺寸C
=15~ 20mm,在每一層的每一列中,磚塊數量為21塊。
[0011]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叉車臂穿過孔寬度尺寸D=145mm,在由下向上排列的第二層每一列中,通過與叉車臂對應位置去除三塊磚塊形成叉車臂穿過孔。
[0012]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碼垛底座包括底板和底座框架兩部分;所述底板采用金屬材質,在底板上焊接金屬材質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由若干組矩形框架單元組成,在相鄰兩組矩形框架單元之間預留打包帶穿過槽。
[0013]上述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所述打包帶穿過槽與方形六面體磚垛每一個側面中沿縱向排列磚塊的中心線位置相對應。
[0014]本技術創新了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它在磚垛每一層的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并使縫隙的寬度尺寸與磚塊尺寸及自動化生產線運行模式相匹配,由此保證了方形六面體磚垛的每一個側面均為平齊表面,并實現了在自動化碼垛過程中,由自動化生產線下線的托板上每一列磚塊可被夾料裝置一次性抓取,避免了磚塊在托板上遺落問題,從而減少了自動碼垛線上配備的操作人員數量。本技術還通過碼垛底座對磚垛進行定位,并使打包帶從方形六面體磚垛每一個側面中沿縱向排列磚塊的中心線位置通過,從而保證了方形六面體磚垛由打包帶綁扎形成一個穩固的整體,更有利于方形六面體磚垛的可靠轉運。由此可見,本技術通過對磚塊排列結構的優化設計,實現了磚垛排列結構與磚塊自動生產線及碼垛線運行模式相匹配,達到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技術所涉及的磚塊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中磚塊在自動化生產線的托板上排列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傳統碼垛結構造成的第一層與第二層前立面尺寸不匹配示意圖;
[0018]圖4是本技術所述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方形六面體磚垛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方形六面體磚垛的正視圖;
[0021]圖7是碼垛底座結構示意圖;
[0022]圖8是碼垛底座的俯視圖。
[0023]圖中各標號釋義:
[0024]1為磚塊;2為托板;3為方形六面體磚垛,3
?
1為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3
?
2 為叉車臂穿過孔;4為打包帶;5為碼垛底座,5
?
1為底板,5
?
2為底座框架,5
?
3為打包帶穿過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26]參看圖1、圖2、圖3,一種建筑用磚塊1,其長度、厚度、高度尺寸分別為L=240mm、 W=47mm、H=115mm,磚塊1由自動化生產線下線時被擺放在托板2上,根據自動化生產線的產能特點,每個托板2上擺放有三排磚塊,在其中每一排中排列21塊磚塊。在對上述磚塊1 碼垛過程中,如果按照傳統的磚塊排列結構,在第一層橫向排列四排磚塊,其中每一排包含 21塊磚塊,第一層前立面總長度尺寸A=240
×
4=960mm,在第二層縱向排列四排磚塊,若其
中每一排包含21塊磚塊,其前立面總長度尺寸B=47
×
21=987mm,另外由于磚塊本身存在形狀誤差,相鄰兩個磚塊之間不可能緊密貼合,磚縫的存在導致第二層中每一列最多排列20塊磚塊,由此不僅使每一組磚垛中磚塊數量減少,降低了叉車轉運的工作效率;而且在通過自動碼垛線進行縱向排列磚塊碼垛時,由夾料裝置將托板上每一排中20塊磚塊抓取后,會在托板 2上每一排遺落一個磚塊,因此還需專門配備一名操作人員負責將遺落的磚塊拿走,從而增加了人工成本。
[0027]參看圖4、圖5、圖6,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它為方形六面體磚垛3,其最底層置于碼垛底座5上,上下相鄰的兩層磚塊采用縱橫交錯排列結構,通過打包帶4將方形六面體磚垛3綁扎起來,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在其優選實施例中,方形六面體磚垛3的每一層中,沿橫向或縱向排列四列磚塊,每一列中磚塊1的數量為 21塊,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其特征在于:它為方形六面體磚垛(3),其最底層置于碼垛底座(5)上,上下相鄰的兩層磚塊采用縱橫交錯排列結構;在其每一層中,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3
?
1),保證方形六面體磚垛(3)的每一個側面均為平齊表面;在每一層的每一列中,磚塊(1)數量與自動化生產線下線的托板(2)上一列磚塊數量相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六面體磚垛(3)通過打包帶(4)綁扎形成一個整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由下向上排列的第二層磚塊中預留兩組叉車臂穿過孔(3
?
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車臂穿過孔(3
?
2)前后貫穿方形六面體磚垛(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磚塊碼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磚塊(1)的長度、厚度、高度尺寸分別為L=240mm、W=47mm、H=115mm,在方形六面體磚垛(3)的每一層中,相鄰兩列磚塊之間預留縫隙(3
?
1)的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江,劉風明,
申請(專利權)人:石家莊市鹿泉區民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