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包括電機、與電機連接的第一主動齒輪、第一雙聯齒輪和行星齒輪機構,行星齒輪機構包括第二雙聯齒輪、內齒圈、行星輪和輸出軸總成,第一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一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第二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二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二從動齒輪和太陽輪,所述第二從動齒輪具有容納所述內齒圈的第一容置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整體結構緊湊,空間利用合理,能夠減小整體的體積及重量,降低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降低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降低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制動系統
,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電子駐車使用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主流形式一般采用全齒輪傳動形式,通常為定軸齒輪傳動與行星齒輪傳動相結合,整體的傳動效率高,傳動噪音小,并且能夠輸出更大的扭矩,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0003]公開號為CN104603492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方案:將傳動系統中的齒圈與殼體分開,制成獨立齒圈結構。將行星齒輪機構的齒圈單獨制成后,再與殼體通過裝配形成一體。獨立齒圈的精度較高,能夠進一步提高傳動系統的穩定性,降低工作噪音。但是獨立齒圈需要增加一個零件的制造工藝,且需要額外的裝配工藝,故成本偏高,同時需要考慮裝配誤差對齒圈精度的不利影響,增加了裝配工藝難度,造成制造和裝配成本上升。
[0004]另外,線控制動系統(WCBS,Wire
?
Control Braking System)已經逐步進入市場,在預見的將來將逐步替代現有的傳統制動系統,并逐漸成為車輛配置選擇的主流趨勢之一。線控制動可以先對電子駐車卡鉗加液壓,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只需要將絲杠推動到相應位置即可,其工作方式的改變對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傳動系統的性能和承載能力要求降低。因此,造成了現有技術中,若使用線控制動系統,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設計承載能力遠高于實際中所需要的承載能力,存在性能和承載能力過剩的情況。
[0005]綜上:若使用線控制動系統(WCBS,Wire
?
Control Braking System),在現有技術的電子駐車中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存在以下問題:
[0006](1)現有技術中的獨立齒圈結構,成本偏高,且需要精確裝配才能保證齒圈精度,增加了裝配步驟和裝配誤差;
[0007](2)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承載能力和性能過剩。傳動系統零部件承載能力的設計目標高于實際需求,存在承載能力過剩的情況,造成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偏高,同時輸出性能也超出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8]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目的是減小體積。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包括電機、與電機連接的第一主動齒輪、第一雙聯齒輪和行星齒輪機構,行星齒輪機構包括第二雙聯齒輪、內齒圈、行星輪和輸出軸總成,第一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一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第二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二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二從動齒輪和太陽輪,所述第二從動齒輪具有容納所述內齒圈的第一容置槽。
[0010]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還包括與所述內齒圈集成一體的第一殼體,所述電
機設置于第一殼體內部,所述第二從動齒輪的輪緣位于內齒圈和第一殼體之間。
[0011]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用于對所述輸出軸總成進行限位的端蓋,輸出軸總成位于端蓋和所述行星輪之間。
[0012]所述內齒圈上設置端蓋,內齒圈的中心孔中設置彈性擋圈,所述輸出軸總成和行星輪位于端蓋和彈性擋圈之間,內齒圈的中心孔為通孔。
[0013]所述內齒圈的中心孔中設置用于對所述輸出軸總成進行限位的彈性擋圈,輸出軸總成位于彈性擋圈和所述行星輪之間,內齒圈的中心孔為通孔。
[0014]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內齒圈為一體注塑成型。
[0015]所述第二從動齒輪包括輪輻和輪緣,所述第一容置槽為在輪輻內設置的凹槽,所述內齒圈的最大外圓直徑小于輪緣的最小內圓直徑。
[0016]所述電機的最大外圓直徑≤30mm。
[0017]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第一齒輪定位銷,所述第一雙聯齒輪安裝在第一齒輪定位銷上,第一齒輪定位銷與第一殼體為一體注塑成型。
[0018]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還包括與所述第一殼體連接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上設置第二齒輪定位銷,所述第二雙聯齒輪安裝在第二齒輪定位銷上,第二齒輪定位銷與第二殼體為一體注塑成型。
[0019]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整體結構緊湊,空間利用合理,能夠減小整體的體積及重量,降低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
附圖說明
[0020]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0021]圖1是實施例一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剖視圖;
[0022]圖2是實施例二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剖視圖;
[0023]圖3是實施例三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的剖視圖;
[0024]圖4是實施案例一、二、三中輸出軸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實施案例一、二、三中雙聯齒輪Ⅰ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實施案例一、二、三中第二雙聯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是實施案例二、三中彈性擋圈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標記為:1、電機底座;2、波形墊圈;3、電機;4、第一殼體;5、第一主動齒輪;6、第一雙聯齒輪;6a、第一從動齒輪;6b、第二主動齒輪;7、第一齒輪定位銷;8、第二雙聯齒輪;8a、第二從動齒輪;8b、太陽輪、9、第二齒輪定位銷;10、第二殼體;11、內齒圈;12、行星輪;13、輸出軸總成;13a、銷軸;13b、中間板;13c、花鍵軸;14、彈性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專利技術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0030]如圖1、圖5和圖6所示,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包括電機3、第一殼體4、第一主動齒輪5、第一雙聯齒輪6和行星齒輪機構,行星齒輪機構包括第二雙
聯齒輪、內齒圈11、行星輪12和輸出軸總成13,第一雙聯齒輪6包括與第一主動齒輪5相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6a和第二主動齒輪6b,第二雙聯齒輪8包括與第二主動齒輪6b相嚙合的第二從動齒輪8a和太陽輪8b,太陽輪8b與行星輪12相嚙合,行星輪12與內齒圈11相嚙合,第二從動齒輪8a具有容納內齒圈11的第一容置槽。
[0031]具體地說,本專利技術旨在提出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整體結構緊湊,空間利用合理,減小整體的體積及重量,降低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
[0032]在公開號為CN104603492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電子駐車系統中的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將行星齒輪機構的齒圈做成獨立結構,單獨制成后再與殼體裝配在一體。雖然獨立齒圈的精度較高,但是制造成本偏高,且增加了裝配步驟及難度,導致工藝成本上升,同時需要考慮裝配誤差會降低齒圈的使用精度,最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時,該結構的設計并不夠緊湊,殼體空間沒有被完全利用,部分結構較冗余,造成整體的體積偏大,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較高。
[0033]另外,在執行機構的行星齒輪傳動機構中,一般采用4個行星齒輪同時工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包括電機、與電機連接的第一主動齒輪、第一雙聯齒輪和行星齒輪機構,行星齒輪機構包括第二雙聯齒輪、內齒圈、行星輪和輸出軸總成,第一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一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第二雙聯齒輪包括與第二主動齒輪相嚙合的第二從動齒輪和太陽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從動齒輪具有容納所述內齒圈的第一容置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內齒圈集成一體的第一殼體,所述電機設置于第一殼體內部,所述第二從動齒輪的輪緣位于內齒圈和第一殼體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上設置用于對所述輸出軸總成進行限位的端蓋,輸出軸總成位于端蓋和所述行星輪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齒圈上端設置端蓋,內齒圈的中心孔下端設置彈性擋圈,所述輸出軸總成和行星輪位于端蓋和彈性擋圈之間,內齒圈的中心孔為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被電子控制的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齒圈的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鋒亮,朱元澄,閆光輝,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