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露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包括傳動機構、夾具、氣動滑環組件及傳動軸,夾具位于傳動機構的一側,傳動軸設置在傳動機構與夾具之間,夾具跟隨傳動軸轉動。氣動滑環組件位于在傳動機構的另一側,氣動滑環組件驅動傳動軸沿軸向移動。夾具設有若干夾持臂、若干滑塊及驅動塊,夾持臂與相應滑塊連接,驅動塊與每一滑塊接觸且接觸面為斜面。傳動軸軸向移動時,驅動塊跟隨傳動軸軸向移動并驅動滑塊徑向移動,夾持臂跟隨滑塊徑向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氣動滑環組件遠離工件設置,避免了氣動滑環組件受到工件焊接時電弧熱傳導和熱輻射的影響,可以確保焊接過程中可靠夾持工件,并連續進行焊接作業。并連續進行焊接作業。并連續進行焊接作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采用氣動夾持的方式固定工件。
技術介紹
[0002]在工件頻繁上下料的零部件焊接加工過程中,由于氣動元件的可控性良好,且響應速度快,為保證工件的生產節拍,在裝夾效率和無人化作業需求,很多場合都采用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現有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中,如果需要對工件進行焊接,并且需要連續進行焊接作業時,焊接的熱傳導和熱輻射積累,會對回轉機構的氣動元件的磁開、氣路等造成損壞,影響設備連續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不僅帶來工件掉落的安全隱患,也會帶來維護上的工作量和停機維修成本。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提供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能夠在焊接時可靠夾持工件。
[0005]具體地,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包括傳動機構、夾具、氣動滑環組件及傳動軸,所述夾具位于所述傳動機構的一側,所述傳動軸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夾具之間,所述夾具跟隨所述傳動軸轉動,所述氣動滑環組件位于在所述傳動機構的另一側,所述氣動滑環組件驅動所述傳動軸沿軸向移動;所述夾具設有若干夾持臂、若干滑塊及驅動塊,所述夾持臂與相應所述滑塊連接,所述驅動塊與每一所述滑塊接觸且接觸面為斜面;所述傳動軸軸向移動時,所述驅動塊跟隨所述傳動軸軸向移動并驅動所述滑塊徑向移動,所述夾持臂跟隨所述滑塊徑向移動。
[0006]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夾具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設有前蓋,若干所述夾持臂沿徑向設于所述前蓋的前側,若干所述滑塊設于所述前蓋的后側,所述驅動塊位于若干所述滑塊的后側。
[0007]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設有后蓋及連接所述前蓋及所述后蓋的側周壁,若干所述滑塊與所述后蓋之間形成活動空間,所述驅動塊在所述活動空間內軸向移動。
[0008]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前蓋、所述后蓋及所述側周壁通過螺釘組裝在一起。
[0009]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夾持臂的外端與所述滑塊連接,所述夾持臂的內端用于夾持圓形工件。
[0010]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夾具設有連接所述驅動塊與所述傳動軸的拉桿。
[0011]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箱體、位于所述傳動箱體內的電機、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電機的電機軸連接,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并套設在所述傳動軸外。
[0012]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設有安裝在所述傳動箱體內的導電裝置,所述導電裝置包括導電棒、支撐安裝塊及頂緊彈簧。
[0013]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氣動滑環組件采用磁開控制。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氣動滑環組件遠離工件設置,避免了氣動滑環組件受到工件焊接時電弧熱傳導和熱輻射的影響,可以確保焊接過程中工件可靠夾持及連續焊接作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自動化效率。
[0015]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術。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立體組合圖。
[0017]圖2為圖1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另一立體組合圖。
[0018]圖3為圖1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立體分解組合圖。
[0019]圖4與圖3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夾具及傳動軸的立體組合圖。
[0020]圖5為圖4中的夾具及傳動軸的平面圖。
[0021]圖6為沿圖5中A
?
A線的剖面圖。
[0022]圖7為圖3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導電裝置的立體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傳動機構1、傳動箱體11、電機12、電機軸121、齒輪組件13、第一齒輪131、第二齒輪132、減速機14、夾具2、固定架21、前蓋211、后蓋212、側周壁213、夾持臂22、滑塊23、驅動塊24、外殼25、活動空間26、拉桿27、氣動滑環組件3、傳動軸4、導電裝置5、導電棒51、支撐安裝塊52、頂緊彈簧53。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技術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本技術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裝置、系統、設備和方法的例子。
[0026]圖1及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的立體組合圖,用于固定并帶動工件(未圖示)轉動,同時能夠自動夾持及松開工件(未圖示),方便的進行工件(未圖示)的自動上下料,工件(未圖示)被該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夾持固定并旋轉運動,工件(未圖示)為圓柱形,旋轉過程中可進行焊接操作。
[0027]結合圖3所示,該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包括傳動機構1、夾具2、氣動滑環組件3及傳動軸4,夾具2位于傳動機構1的一側,氣動滑環組件3位于在傳動機構1的相對另一側。傳動軸4設置在傳動機構1與夾具2之間,夾具2設置在傳動軸4的末端,可夾持工件(未圖示)。傳動機構1帶動傳動軸4轉動,夾具2跟隨傳動軸4轉動并帶動工件(未圖示)一起旋轉。氣動滑環組件3能夠驅動傳動軸4沿軸向移動,傳動軸4再驅動夾具2夾持和松開工件(未圖示),方便上下料。由于氣動滑環組件3與夾具2分別位于傳動機構1的相對兩側,氣動滑環組件3遠離夾具2所夾持的工件(未圖示)設置,避免了氣動滑環組件3受到工件(未圖示)焊接時電弧熱傳導和熱輻射的影響,可以確保焊接過程中工件(未圖示)可靠夾持及連續焊接作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自動化效率。
[0028]傳動機構1包括傳動箱體11、位于傳動箱體11內的電機12、齒輪組件13及減速機14等結構,電機12帶動齒輪組件13轉動,齒輪組件13包括與電機軸121連接的第一齒輪131及套在傳動軸4外并與第一齒輪131嚙合的第二齒輪132,第一齒輪131帶動第二齒輪132,第二齒輪132驅動傳動軸4轉動,傳動軸4進一步帶動夾具2及工件(未圖示)整體回轉。電機12的回轉速度可通過調試裝置外控調節,速度范圍可根據工件(未圖示)回轉的焊接或熱加工工藝需求,通過選擇電機12參數及匹配的齒輪組件13、減速機14等實現。
[0029]繼續參考圖3,氣動滑環組件3采用專業廠家生產制造的產品,氣動滑環組件3的行程可根據夾持工件(未圖示)的尺寸進行選型,氣動滑環組件3可采用磁開來控制。通過對氣動滑環組件3的氣缸(未圖示)開合進行電控,可以驅動氣動滑環組件3在回轉過程中保持密封的同時,推動氣缸(未圖示)作軸向移動進而驅動傳動軸4軸向移動。
[0030]參考圖4至圖6所示,夾具2包括固定架21、若干夾持臂22、若干滑塊23、驅動塊24及外殼25,固定架21大體為圓柱形,設有前蓋211、后蓋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包括傳動機構、夾具、氣動滑環組件及傳動軸,所述夾具位于所述傳動機構的一側,所述傳動軸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夾具之間,所述夾具跟隨所述傳動軸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滑環組件位于在所述傳動機構的相對另一側,所述氣動滑環組件驅動所述傳動軸沿軸向移動;所述夾具設有若干夾持臂、若干滑塊及驅動塊,所述夾持臂與相應所述滑塊連接,所述驅動塊與每一所述滑塊接觸且接觸面為斜面;所述傳動軸軸向移動時,所述驅動塊跟隨所述傳動軸軸向移動并驅動所述滑塊徑向移動,所述夾持臂跟隨所述滑塊徑向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設有前蓋,若干所述夾持臂沿徑向設于所述前蓋的前側,若干所述滑塊設于所述前蓋的后側,所述驅動塊位于若干所述滑塊的后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動夾持的回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設有后蓋及連接所述前蓋及所述后蓋的側周壁,若干所述滑塊與所述后蓋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少輝,董文寧,丁玲,
申請(專利權)人:睿信泰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