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包括基體和防護門,所述基體的側端軸連接有防護門,觀察窗,安裝于所述防護門的外端,且防護門的外端安裝有扣件,所述基體的內端安裝有內腔,且內腔的內端放置有氣缸,所述基體的外端開設有側槽,且基體的內端開設有內槽,并且內槽的內端安裝有保溫板。該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設置有氣囊組和擋板,通過基體對氣缸的卡合覆蓋,提供保護效果,并且采用側開式防護門對內腔進行打開,便于使用者進行氣缸的檢修工作,在基體安裝有框型保溫板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在防護門進行閉合時,通過氣囊的膨脹對連接間隙進行封堵增加保溫效果。堵增加保溫效果。堵增加保溫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保溫裝置
,具體為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氣缸提升閥簡稱為氣缸,由于氣動系統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泛,氣缸是氣動系統中的執行元件,氣缸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所配套的設備的工作性能,為減少氣缸的溫差和散熱損失,為保證氣動系統的穩定運行,需要對氣缸提供保溫處理;
[0003]申請號為CN201420034230.5所述的一種氣缸保溫裝置,其包括可拆卸式的多個保溫墊和固定于氣缸上的支架,保溫墊之間通過活扣連接件連接,并覆蓋于支架上,其通過保溫墊外部采用耐火鋼絲纖維材料制成,內部填充高硅氧針刺氈,保溫和耐火效果良好。保溫墊外部最好為不銹鋼絲加強的玻璃纖維布。保溫墊朝外的一面可以為含硅膠涂層的玻璃纖維布,可以防水防油,便于擦拭。支架為不銹鋼材料,耐高溫;
[0004]其氣缸保溫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采用可拆卸式的保溫墊覆蓋在氣缸支架表面,對氣缸提供保溫效果,但是此種保溫措施較為簡單,保溫效果較差,氣缸輸出端在伸縮過程中易與覆蓋的保溫墊相接觸,進而影響到氣缸的實際工作,針對上述問題,急需設計一種新型氣缸保溫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其氣缸保溫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采用可拆卸式的保溫墊覆蓋在氣缸支架表面,對氣缸提供保溫效果,但是此種保溫措施較為簡單,保溫效果較差,氣缸輸出端在伸縮過程中易與覆蓋的保溫墊相接觸,進而影響到氣缸的實際工作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包括基體和防護門,所述基體的側端軸連接有防護門;
[0007]觀察窗,安裝于所述防護門的外端,且防護門的外端安裝有扣件,所述基體的內端安裝有內腔,且內腔的內端放置有氣缸,所述基體的外端開設有側槽,且基體的內端開設有內槽,并且內槽的內端安裝有保溫板。
[0008]優選的,所述氣缸通過內腔與基體構成卡合結構,且氣缸輸出軸通過側槽與基體構成卡合結構,所述保溫板與內槽構成套接結構,且保溫板側視呈框體結構,通過在內槽中放置保溫板,使氣缸工作產熱時,可有效的將熱量隔絕在基體內。
[0009]優選的,所述防護門的內端開設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內端設置有第一氣囊,并且第一氣囊的末端連接有連接管,所述防護門的內端開設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內端設置有第二氣囊,所述基體的內端活動連接有擋板,且基體的外表面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端活動連接有滑塊,且滑塊的末端與擋板相連接,并且滑塊與滑槽之間連接有彈簧,通過防護門的閉合,使第一氣囊受到擠壓,并通過連接管對第二氣囊進行供氣,實現對連接
間隙的封堵。
[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氣囊與第一凹槽構成伸縮結構,且第一氣囊通過連接管與第二氣囊相連通,并且第二氣囊與第二凹槽構成伸縮結構,所述擋板與基體內端構成滑動結構,且擋板與滑塊底端為固定連接,并且滑塊通過滑槽與基體外表面構成滑動結構,同時滑塊通過彈簧與滑槽構成彈性結構,通過滑塊的滑動使擋板從側槽中進行收縮,使氣缸輸出軸可以通過側槽進行放置,并且基體對氣缸進行安裝固定后,還不會影響氣缸輸出軸的工作。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該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設置有氣囊組和擋板,通過基體對氣缸的卡合覆蓋,提供保護效果,并且采用側開式防護門對內腔進行打開,便于使用者進行氣缸的檢修工作,在基體安裝有框型保溫板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在防護門進行閉合時,通過氣囊的膨脹對連接間隙進行封堵增加保溫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基體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基體正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防護門側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技術基體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技術保溫板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基體;2、防護門;3、觀察窗;4、扣件;5、內腔;6、氣缸;7、側槽;8、內槽;9、保溫板;10、第一凹槽;11、第一氣囊;12、連接管;13、第二凹槽;14、第二氣囊;15、擋板;16、滑槽;17、滑塊;1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
?
5,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包括基體1和防護門2,基體1的側端軸連接有防護門2;
[0021]觀察窗3,安裝于防護門2的外端,且防護門2的外端安裝有扣件4,基體1的內端安裝有內腔5,且內腔5的內端放置有氣缸6,基體1的外端開設有側槽7,且基體1的內端開設有內槽8,并且內槽8的內端安裝有保溫板9。
[0022]氣缸6通過內腔5與基體1構成卡合結構,且氣缸6輸出軸通過側槽7與基體1構成卡合結構,保溫板9與內槽8構成套接結構,且保溫板9側視呈框體結構。
[0023]防護門2的內端開設有第一凹槽10,且第一凹槽10的內端設置有第一氣囊11,并且第一氣囊11的末端連接有連接管12,防護門2的內端開設有第二凹槽13,且第二凹槽13的內端設置有第二氣囊14,基體1的內端活動連接有擋板15,且基體1的外表面開設有滑槽16,滑槽16的內端活動連接有滑塊17,且滑塊17的末端與擋板15相連接,并且滑塊17與滑槽16之間連接有彈簧18。
[0024]第一氣囊11與第一凹槽10構成伸縮結構,且第一氣囊11通過連接管12與第二氣囊14相連通,并且第二氣囊14與第二凹槽13構成伸縮結構,擋板15與基體1內端構成滑動結構,且擋板15與滑塊17底端為固定連接,并且滑塊17通過滑槽16與基體1外表面構成滑動結構,同時滑塊17通過彈簧18與滑槽16構成彈性結構。
[0025]在使用該保溫裝置時,將該裝置放置在需要進行工作的位置,通過扣件4撥動防護門2進行翻轉,進而打開防護門2,使基體1內端的內腔5展開,此時可撥動滑塊17,使其沿滑槽16進行滑動,并對彈簧18進行壓縮,隨著滑塊17的移動,擋板15也將從側槽7中向基體1的內端進行收縮移動,此時可將氣缸6放入內腔5中進行卡合,氣缸6的輸出端也將與側槽7進行對接,在氣缸6與內腔5卡合完成后,可松開滑塊17使其在彈簧18的彈性作用下自動復位,擋板15重新伸出對側槽7口進行封堵,隨后可關閉防護門2,防護門2關閉過程中,第一凹槽10內端的第一氣囊11將受到基體1的擠壓,使得第一氣囊11向第一凹槽10內進行收縮移動,由于第一氣囊11通過連接管12與第二氣囊1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包括基體(1)和防護門(2),所述基體(1)的側端軸連接有防護門(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觀察窗(3),安裝于所述防護門(2)的外端,且防護門(2)的外端安裝有扣件(4),所述基體(1)的內端安裝有內腔(5),且內腔(5)的內端放置有氣缸(6),所述基體(1)的外端開設有側槽(7),且基體(1)的內端開設有內槽(8),并且內槽(8)的內端安裝有保溫板(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6)通過內腔(5)與基體(1)構成卡合結構,且氣缸(6)輸出軸通過側槽(7)與基體(1)構成卡合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板(9)與內槽(8)構成套接結構,且保溫板(9)側視呈框體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開門式提升閥氣缸簡易保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門(2)的內端開設有第一凹槽(10),且第一凹槽(10)的內端設置有第一氣囊(11),并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臧立民,
申請(專利權)人:營口創世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