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37593670 閱讀: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5
    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智能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步驟2:根據車輛的軌跡跟蹤誤差模型,通過Backstepping算法得到車輛的期望橫擺角速度;步驟3:建立分步式驅動車輛內外側輪速差速程度查表模型。應用本技術方案可實現在原有軌跡跟蹤控制精度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并提供一種車輛轉向的冗余方式,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性。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
    ,特別是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車輛軌跡跟蹤控制作為智能駕駛車輛常見功能之一。軌跡跟蹤控制期望軌跡的好壞直接決定車輛的行駛的舒適性,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目前分布式驅動車輛的軌跡跟蹤控制研究通常只會關注車輛行駛的某一個方面,如:跟蹤精度,穩(wěn)定性,安全性等,無法在提高車輛跟蹤精度的同時保證車輛軌跡跟蹤控制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實現在原有軌跡跟蹤控制精度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并提供一種車輛轉向的冗余方式,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5]步驟1: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智能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
    [0006]步驟2:根據車輛的軌跡跟蹤誤差模型,通過Backstepping算法得到車輛的期望橫擺角速度;
    [0007]步驟3:建立分步式驅動車輛內外側輪速差速程度查表模型。
    [0008]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
    [0009]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
    [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式中:v
    y
    為車輛橫向速度,v
    x
    為車輛縱向速度,m為整車質量,F
    xfl
    、F
    xfr
    、F
    xrl
    、F
    xrr
    為車輪受到的縱向力,F
    yfl
    、F
    yfr
    、F
    yrl
    、F
    yrr
    為車輪受到的側向力,δ
    f
    為車輛前輪轉角,l
    f
    、l
    r
    分別為車輛質心到前后軸的距離,ω
    r
    為橫擺角速度,I
    z
    為整車轉動慣量;γ為車輛的橫擺角,ψ為車
    輛的航向角;
    [0017]步驟12:根據車輛的狀態(tài)量偏差和控制量優(yōu)化所要建立的目標函數;
    [0018][0019]式中,Q與R為權重矩陣,τ為松弛因子ε的權重系數;η(t+i|t)為在t+i時刻的橫擺角與橫向位置組成的向量,Δu(t+i|t)為控制系統在未來時刻輸出的控制量;式中右側第一項反映控制車輛對目標軌跡的跟蹤能力及控制車輛的穩(wěn)定性,第二項反映控制系統對控制增量變化的約束,第三項避免待優(yōu)化問題無解的情況;η
    ref
    (t+i|t)為在t+i時刻的期望橫擺角與目標橫向位置組成的參考向量,Np為預測步長,Nc為控制步長;
    [0020]步驟13:結合上述步驟建立二次規(guī)劃問題;
    [0021][0022]s.tΔU
    min
    ≤ΔU
    t
    ≤ΔU
    max
    [0023]U
    min
    ≤AΔU
    t
    +U
    t
    ≤U
    max
    [0024]y
    h,min
    ≤y
    h
    ≤y
    h,max
    [0025]y
    s,min
    ?
    ε≤y
    s
    ≤y
    s,max

    [0026]ΔU
    min
    和ΔU
    max
    分別為控制增量約束的下邊界和上邊界,y
    h,min
    和y
    h,max
    分別為輸出量硬約束的下邊界和上邊界,y
    s,min
    和y
    s,max
    分別為輸出量軟約束的下邊界和上邊界。
    [0027]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步驟2中,根據車輛的軌跡跟蹤誤差模型,通過Backstepping算法得到車輛的期望橫擺角速度,包括以下步驟:
    [0028]步驟21:通過不斷減小被控車輛與設定的期望軌跡之間的橫向誤差以及航向誤差來完成車輛的軌跡跟蹤任務,其誤差模型為:
    [0029][0030][0031]式中:e為橫向誤差,ψ
    e
    為航向誤差,ρ表示設定期望軌跡點T處的曲率;v
    y
    為車輛橫向速度,v
    x
    為車輛縱向速度,ω
    r
    為橫擺角速度;
    [0032]步驟22:根據軌跡跟蹤誤差模型并通過BackStepping算法:得到期望的橫擺角速度為:
    [0033][0034]式中:e
    a
    為預瞄誤差,k1和k2表示權重系數為大于0的常數,v
    x
    為車輛的縱向車速;k1和k2需要滿足條件k2>k1v
    x
    以確保橫向誤差和航向誤差的漸進穩(wěn)定性。
    [0035]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步驟3中,建立分步式驅動車輛內外側輪速差速程度查表模型,包括步驟:
    [0036]步驟31:建立阿克曼轉向模型,求得的分布式驅動車輛的四個車輪輪速分別為:
    [0037][0038][0039][0040][0041]式中:其中R為車輛實際轉彎半徑,L為車輛的軸距,d表示車輛的輪距,R
    in
    以及R
    out
    分別表示車輛的內外側的轉彎半徑,v表示車輛期望行駛速度;
    [0042]步驟32:建立車輛內外側差速程度查表模型:通過在仿真軟件中設置路面附著系數為0.85,根據仿真要求,設置0~60km/h的車速范圍,車速間隔為5km/h,差速間隔程度為0.5%,設置差速程度s為
    ?
    5%~5%,差速間隔程度為0.5%;則在阿克曼轉向模型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速度下的車輛差速程度s確定車輛行駛時內外側的車輪輪速:
    [0043]v
    fl_d
    =v
    fl
    (100
    ?
    s)/100
    [0044]v
    fr_d
    =v
    fr
    (100+s)/100
    [0045]v
    rl_d
    =v
    rl
    (100
    ?
    s)/100
    [0046]v
    rr_d
    =v
    rr
    (100+s)/100
    [0047]式中v
    fl_d
    、v
    fr_d
    、v
    rl_d
    和v
    rr_d
    分別為補償之后的四個車輪的輪速。
    [004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以三次B樣條曲線作為車輛換道軌跡規(guī)劃方法,提高了智能駕駛車輛在換道時的安全性與舒適性,且計算步驟簡單,降低了智能駕駛車輛在換道時的計算復雜度。
    附圖說明
    [0049]圖1為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基于模型預測控制的智能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步驟2:根據車輛的軌跡跟蹤誤差模型,通過Backstepping算法得到車輛的期望橫擺角速度;步驟3:建立分步式驅動車輛內外側輪速差速程度查表模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考慮輪速補償的分布式驅動車輛軌跡跟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步驟1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建立沿x軸,y軸和繞z軸非線性動力學模型;式中:v
    y
    為車輛橫向速度,v
    x
    為車輛縱向速度,m為整車質量,F
    xfl
    、F
    xfr
    、F
    xrl
    、F
    xrr
    為車輪受到的縱向力,F
    yfl
    、F
    yfr
    、F
    yrl
    、F
    yrr
    為車輪受到的側向力,δ
    f
    為車輛前輪轉角,l
    f
    、l
    r
    分別為車輛質心到前后軸的距離,ω
    r
    為橫擺角速度,I
    z
    為整車轉動慣量;γ為車輛的橫擺角,ψ為車輛的航向角;步驟12:根據車輛的狀態(tài)量偏差和控制量優(yōu)化所要建立的目標函數;式中,Q與R為權重矩陣,τ為松弛因子ε的權重系數;η(t+i|t)為在t+i時刻的橫擺角與橫向位置組成的向量,Δu(t+i|t)為控制系統在未來時刻輸出的控制量;式中右側第一項反映控制車輛對目標軌跡的跟蹤能力及控制車輛的穩(wěn)定性,第二項反映控制系統對控制增量變化的約束,第三項避免待優(yōu)化問題無解的情況;η
    ref
    (t+i|t)為在t+i時刻的期望橫擺角與目標橫向位置組成的參考向量,N
    p
    為預測步長,N
    c
    為控制步長;步驟13:結合上述步驟建立二次規(guī)劃問題;s.tΔU
    min
    ≤ΔU
    t
    ≤ΔU
    max
    U
    min
    ≤AΔU
    t
    +U
    t
    ≤U
    max
    y
    h,min
    ≤y
    h
    ≤y
    h,max
    y
    s,min
    ?
    ε≤y
    s
    ≤y
    s,max

    ΔU
    min
    和ΔU
    max
    分別為控制增量約束的下邊界和上邊界,y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易迎春查云飛孟憲鋒呂小龍郭炎榮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工程學院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无码视频|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国产 |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9|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射精爆插热吻无码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无码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