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包括:背心本體;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魔力貼和氣囊,所述魔力貼環繞設置在背心本體底端,所述氣囊設置在背心本體正面;屏蔽機構,所述屏蔽機構包括屏蔽網和安裝扣,所述屏蔽網設置在背心本體正面,所述安裝扣設置在屏蔽網頂端,所述屏蔽網通過安裝扣與背心本體活動連接;安裝機構,所述安裝機構包括固定圈和安裝環,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的固定機構可以對心臟起搏器進行有效固定,提升心臟起搏器在術后的固定,通過設置的安裝機構可以對氣囊進行快速安裝或替換,提升了氣囊的更換效率。提升了氣囊的更換效率。提升了氣囊的更換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屬于醫療設備
技術介紹
[0002]心臟起搏器分為臨時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心臟永久起搏器由脈沖發生器和起搏電極導線組成。心臟永久起搏器脈沖發生器一般埋蔵在右側鎖骨下的皮下胸肌表面,起搏電極導線接在脈沖發生器上穿過右鎖骨下靜脈進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如果是單腔起搏器,電極導線放在右心房或者右心室,形成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如果是雙腔起搏器,就有兩根電極導線,心房電極導線放置在右心房,心室電極導線放置在右心室。
[0003]醫院的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以及大多數家用電器等都是電磁輻射源,會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時也會干擾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包括:
[0006]背心本體;
[0007]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魔力貼和氣囊,所述魔力貼環繞設置在背心本體底端,所述氣囊設置在背心本體正面;
[0008]屏蔽機構,所述屏蔽機構包括屏蔽網和安裝扣,所述屏蔽網設置在背心本體正面,所述安裝扣設置在屏蔽網頂端,所述屏蔽網通過安裝扣與背心本體活動連接;
[0009]安裝機構,所述安裝機構包括固定圈和安裝環,所述固定圈設置在背心本體正面,所述固定圈位置與心臟起搏器位置相互對應,所述安裝環設置在固定圈內部,所述安裝環與固定圈之間活動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背帶,所述背帶設置在背心本體頂端,所述背帶兩端分別連接背心本體的兩面。
[0011]優選的,所述屏蔽網為金屬網狀結構,所述屏蔽網設置在背心本體外側,金屬網狀結構的屏蔽網可以對電磁信號進行有效屏蔽。
[0012]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設置在背心本體內側,壓力傳感器可以對氣囊按壓的壓力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壓力達到設定值,達到對心臟起搏器的固定效果。
[0013]優選的,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氣囊位置相互對應。
[0014]優選的,所述氣囊設置在安裝環上。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術屬于醫療設備
,具體公開了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本技術通過設置的固定機構可以對心臟起搏器進行有效固定,提升心臟起搏器在術后的固定,通過設置的安裝機構可以對氣囊進行快速安裝或替換,提升了氣囊的更換效率。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的背視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安裝環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背心本體;2、固定機構;201、魔力貼;202、氣囊;203、背帶;204、壓力傳感器;3、屏蔽機構;301、屏蔽網;302、安裝扣;4、安裝機構;401、固定圈;402、安裝環。
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豎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4]請參閱圖1
?
3,實施例1:
[0025]包括:背心本體1;固定機構2,固定機構2包括魔力貼201和氣囊202,魔力貼201環繞設置在背心本體1底端,氣囊202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屏蔽機構3,屏蔽機構3包括屏蔽網301和安裝扣302,屏蔽網301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安裝扣302設置在屏蔽網301頂端,屏蔽網301通過安裝扣302與背心本體1活動連接;固定機構2還包括背帶203,背帶203設置在背心本體1頂端,背帶203兩端分別連接背心本體1的兩面;屏蔽網301為金屬網狀結構,屏蔽網301設置在背心本體1外側;固定機構2還包括壓力傳感器204,壓力傳感器204設置在背心本體1內側;壓力傳感器204與氣囊202位置相互對應;氣囊202設置在安裝環402上;
[0026]使用時,通過背帶203和魔力貼201將背心本體1穿戴在患者身上,向氣囊202內充氣直至壓力傳感器204檢測到壓力達到設定值,通過壓力傳感器204檢測壓力數值可以對心臟起搏器進行有效固定的同時,避免壓力過大導致患者不適,屏蔽機構3可以對外界電磁信號進行屏蔽,避免對心臟起搏器造成干擾,金屬網狀結構可以對電磁信號進行有效屏蔽;
實施例
[0027]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增加了安裝機構4,安裝機構4包括固定圈401和安裝環402,固定圈401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固定圈401位置與心臟起搏器位置相互對應,安裝環402設置在固定圈401內部,安裝環402與固定圈401之間活動連接;
[0028]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安裝環402可以對氣囊202進行快速安裝或更換,同時,安裝環402的限位結構可以對氣囊202進行有效限位,使氣囊202在充氣膨脹時向安裝環402兩面進行膨脹,對患者心臟部位進行有效按壓。
[0029]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起搏器術后便于患者穿戴的防護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本體(1);固定機構(2),所述固定機構(2)包括魔力貼(201)和氣囊(202),所述魔力貼(201)環繞設置在背心本體(1)底端,所述氣囊(202)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屏蔽機構(3),所述屏蔽機構(3)包括屏蔽網(301)和安裝扣(302),所述屏蔽網(301)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所述安裝扣(302)設置在屏蔽網(301)頂端,所述屏蔽網(301)通過安裝扣(302)與背心本體(1)活動連接;安裝機構(4),所述安裝機構(4)包括固定圈(401)和安裝環(402),所述固定圈(401)設置在背心本體(1)正面,所述固定圈(401)位置與心臟起搏器位置相互對應,所述安裝環(402)設置在固定圈(401)內部,所述安裝環(402)與固定圈(401)之間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飛,陳宗寧,趙萃芳,陳舜娣,吳曉麗,焦鶴仙,楊天虎,和艷華,楊壘,楊江鋒,
申請(專利權)人:黃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