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連接器領域,特別是涉及連接頭及連接線。
技術介紹
1、傳統數據線主要有兩種連接器的實現形式,連接器亦稱連接頭或者連接頭組件,一種數據線一端的連接頭組件是一體的,另一種數據線一端的連接頭組件由底座和連接頭是分離的,兩部分通過磁吸吸附在在一起。
2、但是,連接頭一端的連接器公端長期裸露在外,容易進異物導致使用時出現短路,且在連接頭不使用的時候需要額外存放連接頭,不僅占用資源,而且使用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連接頭及連接線。
2、在一個實施例中,一種連接頭,其包括:
3、連接頭底座,用于接入線材,所述連接頭底座上設有連接器公端容納腔及與所述線材電連接的第一連接端;
4、滑條組件,所述滑條組件的第一端與所述連接頭底座滑動連接;及
5、連接頭主體,設有電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及連接器公端,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滑條組件的第二端轉動連接,以使所述第一連接端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或使所述連接器公端容納于所述連接器公端容納腔。
6、上述連接頭,一方面巧妙地設計了連接器公端隨連接頭主體轉動而具有收納狀態及工作狀態,因此在連接頭不使用的時候只需簡單地轉動即可收納連接器公端,避免連接器公端長期裸露在外而影響設計壽命,且轉動方便快捷;另一方面配合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電連接,使得只需簡單地轉動即可將連接器公端與線材實現電連接,具有應用方便、連接可靠有效的優點。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頭底座與所述連接頭主體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頭主體具有相對的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的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固定端的第二端面均設有第一固定結構,所述連接器公端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
10、所述連接頭底座于其遠離所述線材的連接頭底座端面設有第二固定結構及所述連接器公端容納腔,且所述第一連接端對應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連接頭底座端面或所述第二固定結構上;
11、所述第二固定結構與任一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配合,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及所述連接頭底座可拆卸連接。
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凹槽,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凸臺的周緣上,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周緣上的凸起部;或者,
13、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周緣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凹槽,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凸臺的周緣上;或者,
14、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周緣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周緣上的凹槽;或者,
15、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周緣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周緣上的凸起部;
16、并且,所述凸臺容納腔與所述凸臺形狀匹配設置,且所述凸起部與所述凹槽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或者,
17、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凹槽,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凸臺的周緣上;
18、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周緣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臺容納腔與所述凸臺形狀匹配設置,且所述凸起部與所述凹槽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
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二端面設有第一凸臺,且于所述第一凸臺的周緣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上;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一端面設有第二凸臺,且于所述第二凸臺的周緣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連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臺;
20、所述第一凸臺、所述第二凸臺分別與所述凸臺容納腔形狀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別與所述凸起部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或者,
21、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一端面設有第一凸臺容納腔,且于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的周緣設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上;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二端面設有第二凸臺容納腔,且于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的周緣設有第二凸起部,所述連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
22、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分別與所述凸臺形狀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別與所述凹槽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或者,
23、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二端面設有第一凸臺,且于所述第一凸臺的周緣開設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上;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一端面設有第二凸臺,且于所述第二凸臺的周緣開設有第二凸起部,所述連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臺;
24、所述第一凸臺、所述第二凸臺分別與所述凸臺容納腔形狀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別與所述凹槽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或者,
25、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一端面設有第一凸臺容納腔,且于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的周緣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上;所述連接頭主體于所述第二端面設有第二凸臺容納腔,且于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的周緣設有第二凹槽,所述連接器公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
26、所述第一凸臺容納腔、所述第二凸臺容納腔分別與所述凸臺形狀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別與所述凸起部形狀匹配設置,以使所述連接頭主體與所述連接頭底座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
2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頭底座或所述連接頭底座的底座第一蓋部設有第一滑動結構;
28、所述連接頭主體或所述連接頭主體的主體第一蓋部設有第一轉動結構;
29、所述滑條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滑動結構及第二轉動結構;
30、所述第二滑動結構設置于所述滑條組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滑動結構與所述第一滑動結構滑動配合,以使所述滑條組件的第一端與所述連接頭底座滑動連接;
31、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連接頭底座或所述底座第一蓋部,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滑動結構脫離所述連接頭底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主體(400)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連接端(331)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431);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連接器公端(600)容納于所述連接器公端容納腔(351)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底座(300)與所述連接頭主體(400)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主體(400)具有相對的第一固定端(401)及第二固定端(402),所述第一固定端(401)的第一端面(403)及所述第二固定端(402)的第二端面(404)均設有第一固定結構,所述連接器公端(600)靠近所述第一端面(403)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403)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端(431)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面(404)或者所述第二端面(404)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接頭(10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主體(400)于所述第二端面(404)設有第一凸臺(450),且于所述第一凸臺(450)的周緣開設有第一凹槽(451),所述第二連接端(431)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450)上;所述連接頭主體(400)于所述第一端面(403)設有第二凸臺(460),且于所述第二凸臺(460)的周緣開設有第二凹槽(461),所述連接器公端(600)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臺(46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底座(300)或所述連接頭底座(300)的底座第一蓋部(310)設有第一滑動結構(31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510)及所述第二限位件(520)均為限位塊,所述第一滑動結構(311)及所述第二滑動結構(531)互為滑槽及滑塊,所述第一轉動結構(411)及所述第二轉動結構(532)互為轉軸孔及轉軸;及/或,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331)及所述第二連接端(431)互為彈性頂針公端及彈性頂針母座。
10.一種連接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連接頭(10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主體(400)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連接端(331)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431);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連接器公端(600)容納于所述連接器公端容納腔(351)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底座(300)與所述連接頭主體(400)采用卡合、過盈配合及磁吸連接中的至少一種方式可拆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主體(400)具有相對的第一固定端(401)及第二固定端(402),所述第一固定端(401)的第一端面(403)及所述第二固定端(402)的第二端面(404)均設有第一固定結構,所述連接器公端(600)靠近所述第一端面(403)且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403)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端(431)設置于所述第二端面(404)或者所述第二端面(404)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接頭(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及凹槽,所述凹槽開設于所述凸臺的周緣上,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凸臺容納腔(350)及設置于所述凸臺容納腔(350)周緣上的凸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雷燦鋒,林惺移,馬文杰,黎思仟,黃炳麟,李熙,晏升福,殷康樂,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