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道橋施工,具體涉及一種支座施工澆筑裝置。
技術介紹
1、一般情況下,梁體與橋墩通過支座連接,考慮到梁體會因為溫差變化等,產生的水平方向內應力需要釋放,因此通常將支座設計成上下支座板之間可以發生相對滑移的結構。這樣就會導致梁體產生的水平力只能通過某個或某幾個支座的限位結構傳遞到橋墩上,在制動力、強風載荷或地震荷載作用下,梁體會產生較大的水平力和快速運動,如果僅僅靠支座的限位方向將力傳遞到下部結構,這樣對支座以及橋墩將非常不利,特別是多跨式連續梁順橋向方向。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梁體順橋向方向的水平力將絕大部分由一個固定墩上的支座和橋墩承擔,將嚴重影響橋梁的整體壽命以及安全。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安裝帶速度鎖定器的支座,能夠有效的減小地震作用對橋梁的破壞作用,增加橋梁安全系數與使用年限。
2、帶速度鎖定器的支座通常采用重力灌漿法進行固定安裝,利用重力將漿料灌注至支撐座底部直至高出支座底面。這種灌漿方式雖然簡單,但由于灌漿裝置一般都是采用現場的簡易工裝,灌漿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影響支座的安裝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座施工澆筑裝置,以解決帶速度鎖定器的支座所存在的澆筑質量的問題。
2、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3、一種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包括模板組件;
4、所述模板組件包括兩組第一模板單元和兩組第二模板單元,兩組第一模板單元、兩組第二模板單元均相對設置形成四周封閉的框架式結構;
5、所述第一模板單元
6、位于第一模板單元和/或第二模板單元上設置有套管組件,所述套管組件被配置為一端伸入到由第一模板單元和第二模板單元所形成的框架式結構內。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單元、第二模板單元包括多個模板,在模板的一端或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板,相鄰的兩個模板之間在端部通過連接板和螺栓連接。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套管組件為伸縮結構,使套管組件伸入到框架式結構內的一端能夠退出框架式結構的內部空間。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套管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設置在第二套管內并與第二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套管設置在第三套管內并與第三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模板單元或第二模板單元上。
10、在一些實施例中,位于套管組件一側設置有伸縮驅動組件,所述伸縮驅動組件被配置為能夠驅動套管組件做伸縮運動。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伸縮驅動組件包括設置在第一模板單元或第二模板單元上的套筒和設置在套筒內的滑桿,所述滑桿與套筒之間滑動配合,所述滑桿與套管組件平行設置并與套管組件伸入到框架式結構內的一端連接。
12、在一些實施例中,位于第一模板單元、第二模板單元底部設置有密封條。
13、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增壓裝置,所述增壓裝置通過連接管與套管組件連接,所述增壓裝置被配置為能夠將漿料壓入到套管組件內。
14、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5、1)該裝置采用模塊化的模板組件,模板組件之間的拼裝連接方便,并且能夠根據帶速度鎖定器的支座的尺寸大小進行任意的組合調節,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和通用性,能夠很好的保證支座的澆筑安裝質量。
16、2)裝置中采用可伸縮的套管組件,在灌漿過程中能夠將套管組件從澆筑空間中抽出,灌漿操作更加方便,并將套管組件直接設置在模板上,整個操作過程中套管組件的運動更加穩定,從而保證支座的澆筑質量。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單元、第二模板單元包括多個模板,在模板的一端或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板,相鄰的兩個模板之間在端部通過連接板和螺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組件為伸縮結構,使套管組件伸入到框架式結構內的一端能夠退出框架式結構的內部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設置在第二套管內并與第二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套管設置在第三套管內并與第三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模板單元或第二模板單元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套管組件一側設置有伸縮驅動組件,所述伸縮驅動組件被配置為能夠驅動套管組件做伸縮運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驅動組件包括設置在第一模板單元或第二模板單元上的套筒和設置在套筒內的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模板單元、第二模板單元底部設置有密封條。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增壓裝置,所述增壓裝置通過連接管與套管組件連接,所述增壓裝置被配置為能夠將漿料壓入到套管組件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單元、第二模板單元包括多個模板,在模板的一端或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板,相鄰的兩個模板之間在端部通過連接板和螺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組件為伸縮結構,使套管組件伸入到框架式結構內的一端能夠退出框架式結構的內部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座施工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設置在第二套管內并與第二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套管設置在第三套管內并與第三套管之間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設置在第一模板單元或第二模板單元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飛,李大源,鄧文攀,李鵬,潘微旺,李坤駿,李賽運,陳弘毅,程陽,吳川,左恒,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二十三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