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用于磨削端面的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磨削機構。
技術介紹
1、在對人造金剛石用空心傳壓塊進行加工時,需要對空心傳壓塊的塊體的六個表面進行磨削加工,以獲得尺寸公差更小、形位公差更小且端面質量更高的空心傳壓塊。在對空心傳壓塊的端面進行磨削加工時,需要用到磨削機構。
2、例如,授權公告日為2022.05.27,授權公告號為cn216608311u的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支重輪側蓋端面滾動磨削機構,該磨削機構包括機架,機架上安裝有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的端面的磨削刀片(即磨盤)、用于驅動磨削刀片轉動的磨削電機和位于磨削刀片兩側的吸塵罩,每個吸塵罩均通過一根吸塵管與一個吸塵器(相當于吸塵裝置)連接,在磨削刀片磨削待加工工件時,吸塵罩對準待加工工件和磨削刀片并用于吸走加工時產生的粉塵。
3、在使用上述磨削機構磨削待加工工件的端面(具體為支重輪側蓋或空心傳壓塊等待加工工件的端面)時,首先,打開吸塵器和磨削電機;之后,使磨削刀片與待加工工件接觸,吸塵器通過吸塵管與吸塵罩將磨削時產生的粉塵吸走;最后,使磨削刀片與待加工工件分離,加工完成。
4、但在使用上述磨削機構磨削待加工工件的端面的過程中,由于單個吸塵罩僅位于磨削刀片的徑向一側,所以單個吸塵罩只能吸走磨削刀片徑向一側的粉塵,除塵效果較差;雖然可以通過設置多個吸塵罩來提升除塵效果,但吸塵罩、吸塵管和吸塵器的增多又會導致結構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磨削機構,以解決在采用現有技術中的
2、本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吸塵罩,以解決上述相同的技術問題。
3、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磨削機構的技術方案是:
4、一種磨削機構,包括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端面的磨盤和用于吸走加工時產生的粉塵的吸塵罩,吸塵罩上連接有用于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或吸塵罩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的連接結構,吸塵罩罩設在磨盤上,且吸塵罩上設有供磨削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的避讓孔;定義磨盤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的一面為磨削面,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吸塵罩。
5、更進一步地,吸塵罩包括端板和連接在端板上并用于圍設在磨盤外部的側板,側板的至少一部分圍成集塵部,所述集塵部的橫截面為至少四分之三個與磨盤同圓心的圓;避讓孔設置在端板上,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側板。
6、更進一步地,側板的一部分還圍成收窄部;吸塵管連接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吸塵管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或者,用于連接吸塵管的連接結構設置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所述連接結構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
7、更進一步地,側板與端板垂直。
8、更進一步地,磨削電機的輸出軸上可拆卸地固定連接有防塵套筒,且防塵套筒位于磨盤背離磨削面的一側。
9、更進一步地,磨削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外螺紋,防塵套筒的內壁面上設有與所述外螺紋相應的內螺紋,防塵套筒通過所述外螺紋和所述內螺紋固定連接在磨削電機的輸出軸上。
10、更進一步地,磨削機構還包括機架,機架包括電機座,吸塵罩上固定連接有連接件,連接件遠離吸塵罩的一端與電機座固定連接。
11、更進一步地,吸塵管為軟管;機架還包括安裝架,電機座沿磨盤的軸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安裝架上。
12、更進一步地,吸塵管為軟管;機架還包括安裝架,電機座沿平行于磨盤徑向的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安裝架上。
13、更進一步地,連接件為連接桿,且連接桿的數量至少為兩個,所有連接桿間隔均布在于同一圓周上,且所有連接桿所圍成的圓的圓心位于磨盤的軸線上。
14、本技術的磨削機構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為改進型專利技術創造。通過磨盤能夠磨削待加工工件;使吸塵罩罩設在磨盤上,能夠從磨盤的四周吸走粉塵,不需要圍繞磨盤設置多個吸塵罩,結構簡單且除塵效果好;設置避讓孔能夠避免吸塵罩與磨削電機的輸出軸發生干涉;在磨盤的軸向上,使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吸塵罩,能夠避免吸塵罩與待加工工件接觸,保證磨盤能夠磨削待加工工件的端面;在使用本技術方案中的磨削機構磨削待加工工件的端面時,通過吸塵罩的連接結構安裝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或者,直接通過吸塵罩上的吸塵管連接吸塵裝置,從而從磨盤的四周直接吸走加工時產生的粉塵,除塵效果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磨削機構,包括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端面的磨盤和用于吸走加工時產生的粉塵的吸塵罩,吸塵罩上連接有用于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或吸塵罩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罩罩設在磨盤上,且吸塵罩上設有供磨削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的避讓孔;定義磨盤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的一面為磨削面,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吸塵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罩包括端板和連接在端板上并用于圍設在磨盤外部的側板,側板的至少一部分圍成集塵部,所述集塵部的橫截面為至少四分之三個與磨盤同圓心的圓;避讓孔設置在端板上,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側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側板的一部分還圍成收窄部;吸塵管連接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吸塵管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或者,用于連接吸塵管的連接結構設置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所述連接結構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側板與端板垂直。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磨削電機的輸出軸上設有外螺紋,防塵套筒的內壁面上設有與所述外螺紋相應的內螺紋,防塵套筒通過所述外螺紋和所述內螺紋固定連接在磨削電機的輸出軸上。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磨削機構還包括機架,機架包括電機座,吸塵罩上固定連接有連接件,連接件遠離吸塵罩的一端與電機座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管為軟管;機架還包括安裝架,電機座沿磨盤的軸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安裝架上。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管為軟管;機架還包括安裝架,電機座沿平行于磨盤徑向的方向可移動地連接在安裝架上。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連接件為連接桿,且連接桿的數量至少為兩個,所有連接桿間隔均布在于同一圓周上,且所有連接桿所圍成的圓的圓心位于磨盤的軸線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磨削機構,包括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端面的磨盤和用于吸走加工時產生的粉塵的吸塵罩,吸塵罩上連接有用于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或吸塵罩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與吸塵裝置連接的吸塵管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罩罩設在磨盤上,且吸塵罩上設有供磨削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的避讓孔;定義磨盤用于磨削待加工工件的一面為磨削面,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吸塵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吸塵罩包括端板和連接在端板上并用于圍設在磨盤外部的側板,側板的至少一部分圍成集塵部,所述集塵部的橫截面為至少四分之三個與磨盤同圓心的圓;避讓孔設置在端板上,在磨盤的軸向上,磨盤的磨削面凸出于側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側板的一部分還圍成收窄部;吸塵管連接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吸塵管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或者,用于連接吸塵管的連接結構設置在收窄部上,在沿集塵部到所述連接結構的方向上,所述收窄部的寬度逐漸變窄。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磨削機構,其特征在于,側板與端板垂直。
5.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健,朱剛,陳梓軒,楚松峰,趙晶晶,夏令坤,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天璇半導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