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航行設備的,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及航行設備。
技術介紹
1、目前,航行設備配置有如側掃聲吶的水下設備,通過水下設備進行海域探測;現在的航行設備通常使用自動絞車進行水下設備的布放和回收作業,而在水下設備完成回收后需要與航行設備建立固定連接的狀態,在航行設備高度行駛的情況下,自動絞車的電纜或者線纜與水下設備的連接部分可能會發生斷裂從而導致水下設備的丟失,造成水下設備回收成功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及航行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航行設備的自動絞車與航行設備連接部分容易斷裂造成回收成功率低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包括:
4、滑軌;
5、固定件,設于所述滑軌的一端;
6、滑動件,設于所述滑軌的另一端,所述滑動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間形成有用于供水下設備的導引件穿設的捕獲開口;
7、彈性件,連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滑動件,用于驅使所述滑動件在所述滑軌上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收縮;
8、驅動件,用于驅使所述滑動件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張開。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10、首先,固定件和滑動件之間形成的捕獲開口能夠在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下限位水下設備的導引件,實現水下設備的固定,減少了水下設備與自動絞車的線纜之
11、其次,彈性件能夠驅使滑動件自動朝固定件靠近,實現自動捕獲水下設備,提高安全回收概率;
12、最后,滑動件與固定件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這樣使得兩者之間的捕獲開口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導引件,進而適應捕獲不同型號的水下設備。
1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件設有用于與所述滑動件抵接的抵接桿,所述抵接桿在所述滑軌上的位置可調,使所述捕獲開口的尺寸可調;當所述驅動件驅使所述抵接桿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抵接桿抵推所述滑動件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擴大;當所述驅動件驅使所述抵接桿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滑動件在所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下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縮小。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水下設備捕獲裝置的適用性。
1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軌包括第一滑軌單元和與所述第一滑軌單元平行間隔的第二滑軌單元,所述第一滑軌單元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之間形成與所述滑動件滑動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軌單元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上設有與所述驅動件滑動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一滑槽連通,所述第二滑槽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滑槽的長度方向相同。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抵接桿與滑動件易于配合。
1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件包括第一驅動件單元和與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平行間隔的第二驅動件單元,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設于所述第一滑軌單元背離所述第二滑軌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件單元設于所述第二滑軌單元背離所述第一滑軌單元的一側,所述抵接桿設于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和所述第二驅動件單元之間。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抵接桿移動時的穩定性。
1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所述滑軌,所述固定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軌連接,所述滑動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軌連接。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升了滑動件移動時的穩定性。
2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驅動件,兩個所述驅動件分別與所述滑動件的兩端連接。
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升了驅動件移動時的穩定性。
2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還包括用于驅使所述驅動件移動的驅動件,所述驅動件的驅動端連接兩個所述驅動件。
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件可以同時驅使兩個驅動件移動,節省了動力部件的數量。
2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設有第一轉動套,所述第一轉動套能夠繞所述固定件自由轉動,所述滑動件上設有第二轉動套,所述第二轉動套能夠繞所述滑動件自由轉動。
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升了導引件進入捕獲開口時的順暢程度。
27、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航行設備,包括航行設備本體、水下設備和上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安裝于所述航行設備本體上,所述水下設備設置有與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配合的導引件。
2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具有上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的優點的基礎上,本實施例的航行設備還具有捕獲水下設備成功率高的優點。
2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引件為錐形導引件,所述導引件在導引方向上具有頂端和底端,所述頂端的直徑小于所述捕獲開口處于鎖止狀態時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滑動件之間的距離,所述底端的直徑大于所述捕獲開口處于張開狀態時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滑動件在之間的距離。
3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對導引件的限位以及固定水下設備。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5)設有用于與所述滑動件(3)抵接的抵接桿(51),所述抵接桿(51)在所述滑軌(1)上的位置可調,使所述捕獲開口(6)的尺寸可調;當所述驅動件(5)驅使所述抵接桿(51)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抵接桿(51)抵推所述滑動件(3)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6)擴大;當所述驅動件(5)驅使所述抵接桿(51)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滑動件(3)在所述彈性件(4)的彈力作用下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6)縮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1)包括第一滑軌單元(11)和與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平行間隔的第二滑軌單元(12),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之間形成與所述滑動件(3)滑動配合的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上設有與所述驅動件(5)滑動配合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5)包括第一驅動件單元(52)和與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52)平行間隔的第二驅動件單元(53),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52)設于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背離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件單元(53)設于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背離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的一側,所述抵接桿(51)設于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52)和所述第二驅動件單元(53)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所述滑軌(1),所述固定件(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軌(1)連接,所述滑動件(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軌(1)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驅動件(5),兩個所述驅動件(5)分別與所述滑動件(3)的兩端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還包括用于驅使所述驅動件(5)移動的動力輸出件(9),所述動力輸出件(9)的驅動端連接兩個所述驅動件(5)。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上設有第一轉動套(21),所述第一轉動套(21)能夠繞所述固定件(2)自由轉動,所述滑動件(3)上設有第二轉動套(31),所述第二轉動套(31)能夠繞所述滑動件(3)自由轉動。
9.一種航行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航行設備本體、水下設備和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安裝于所述航行設備本體上,所述水下設備設置有與所述水下設備捕獲裝置配合的導引件(7)。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航行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件(7)為錐形導引件(7),所述導引件(7)在導引方向上具有頂端(71)和底端(72),所述頂端(71)的直徑小于所述捕獲開口(6)處于鎖止狀態時所述固定件(2)和所述滑動件(3)之間的距離,所述底端(72)的直徑大于所述捕獲開口(6)處于鎖止狀態時所述固定件(2)和所述滑動件(3)在之間的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5)設有用于與所述滑動件(3)抵接的抵接桿(51),所述抵接桿(51)在所述滑軌(1)上的位置可調,使所述捕獲開口(6)的尺寸可調;當所述驅動件(5)驅使所述抵接桿(51)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抵接桿(51)抵推所述滑動件(3)沿著背離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6)擴大;當所述驅動件(5)驅使所述抵接桿(51)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時,所述滑動件(3)在所述彈性件(4)的彈力作用下沿著靠近所述固定件(2)的方向移動,使所述捕獲開口(6)縮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1)包括第一滑軌單元(11)和與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平行間隔的第二滑軌單元(12),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之間形成與所述滑動件(3)滑動配合的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和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上設有與所述驅動件(5)滑動配合的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滑槽(14)與所述第一滑槽(13)連通,所述第二滑槽(14)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滑槽(13)的長度方向相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設備捕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5)包括第一驅動件單元(52)和與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52)平行間隔的第二驅動件單元(53),所述第一驅動件單元(52)設于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背離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件單元(53)設于所述第二滑軌單元(12)背離所述第一滑軌單元(11)的一側,所述抵接桿(51)設于所述第一驅動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孟男,吳國松,何正來,馬登峰,唐濤,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