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的實施例涉及輪轂包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輪轂上定位結構、輪轂下定位結構、隔板及輪轂包材。
技術介紹
1、輪轂包材,作為一種用于便于輪轂運輸、搬運的包裝器材,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大車廠,并且,為了避免在包裝輪轂時對輪轂造成損傷,輪轂包材一般均為高密的復合材料對其進行打包,比如高密度聚乙烯。由于這些材料的硬度遠低于輪轂,同時,此種材料具有強度高、重量輕、易制造且制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對輪轂進行打包時較為容易,且容易對其進行運輸。
2、然而,專利技術人發現,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包材只能對一種尺寸的輪轂進行打包,而一旦由多種尺寸的輪轂需要同時進行打包時,就需要額外開模進行生產制造,這無疑增加了制成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輪轂上定位結構、輪轂下定位結構、隔板及輪轂包材,可分別滿足兩種尺寸輪轂的包裝需求,從而降低了輪轂包材的生產成本。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輪轂上定位結構,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頂側,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包括:
3、上定位槽,設置于所述隔板的頂側,用于被輪轂的第一端面嵌入;所述上定位槽的槽壁為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的第一上定位面;
4、凸臺,設置于所述上定位槽內,并與所述上定位槽同軸設置;所述凸臺用于所述輪轂的第一端面嵌入所述上定位槽內時,進入所述輪轂的空腔;所述凸臺相對于所述第一上定位面的一側為可與輪轂的輪輞內圈貼合的第二上定位面;
5、其中,當所
6、當所述第二上定位面與所述輪轂的輪輞內圈貼合時,所述第一上定位面與所述輪轂的輪輞外圈分離。
7、另外,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輪轂下定位結構,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底側,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包括:
8、下定位槽,設置于所述隔板的底側,用于被輪轂的第二端面嵌入;所述下定位槽的槽壁為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的第一下定位面;
9、若干個定位凸起,繞所述下定位槽的軸心環繞設置于所述隔板的所述底側,且各所述定位凸起繞所述下定位槽的軸心圍成可被所述輪轂的第二端面嵌入的定位空間,各所述定位凸起均具有可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第二下定位面;
10、其中,當所述下定位槽被所述輪轂的第二端面嵌入后,所述第一下定位面與所述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
11、當所述定位空間被所述輪轂的第二端面嵌入后,各所述定位凸起的所述第二下定位面與所述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
12、另外,本技術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隔板,所述隔板具有頂側、與所述頂側相對的底側,所述頂側設置至少一個如上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所述底側設置至少一個如上所述的輪轂下定位結構;
13、其中,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的數量與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的數量相同,且唯一對應設置,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和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分別用于定位不同的輪轂。
14、另外,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輪轂包材,包括:至少一塊如上所述的隔板。
15、本技術的實施例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隔板的輪轂上定位結構設置在隔板的頂側,并且,輪轂上定位結構包括:設置在隔板的頂側的上定位槽和凸臺,其中,上定位槽的槽壁為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的第一上定位面,其次,凸臺與上定位槽同軸設置,同時,凸臺可在輪轂的第一端面嵌入上定位槽內時,直接進入輪轂的空腔,并且,凸臺相對于第一上定位面的一側為可與輪轂的輪輞內圈貼合的第二上定位面,因此,通過第一上定位面和第二上定位面可分別對不同尺寸的輪轂進行定位,從而使得隔板可分別滿足兩種不同尺寸輪轂的包裝定位需求,因此降低了輪轂包材的生產成本。
16、同理,輪轂下定位結構設置在隔板的底側,并且,輪轂下定位結構包括:設置在隔板的底側的下定位槽和若干個定位凸起,其中,下定位槽的槽壁為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的第一下定位面,其次,各定位凸起繞下定位槽的軸心環繞設置于隔板的底側,且各定位凸起均具有可與輪轂的輪輞外圈貼合的第二下定位面。因此,通過第一下定位面和各第二下定位面同樣可分別對不同尺寸的輪轂進行定位。從而使得隔板可分別滿足兩種尺寸輪轂的包裝定位需求,因此降低了輪轂包材的生產成本。
17、當需對多個輪轂進行包裝時,可將其中一塊隔板承托輪轂的第一端面,使得輪轂的第一端面可直接嵌入該隔板的上定位槽內,同時將另一塊隔板蓋設于輪轂的第二端面,使得輪轂的第二端面可直接嵌入該隔板的下定槽或嵌入該隔板的定位空間內,因此,通過多塊隔板從下至上的依次設置,可同時滿足多個輪轂的打包需求。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頂側,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定位面為一連續的圓形面;或者,所述第一上定位面為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被打斷形成的若干個弧形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上定位面包括: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被打斷形成的若干個弧形面時,各所述弧形面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等距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由所述上支撐臺背離所述上定位槽的槽底的一側,有部分朝所述隔板的所述頂側的方向凸出形成;
6.一種輪轂下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底側,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轂下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定位面為一連續的圓形面;或者,所述第二下定位面為繞所述下定位槽的軸心被打斷形成的若干個弧形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轂下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凸起的所述第二下定位面均為與輪輞外圈貼合的弧形面。
9.一種隔板,所述隔板具有頂側、與所述頂側相對的底側,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側設置至少一個如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所述底側設置至少一個如權利要求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輪轂下定位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由所述隔板的所述底側朝所述頂側的方向擠壓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背離所述底側的一側還有部分朝所述頂側的方向擠壓,使所述凸臺背離頂側的一側形成至少一條加強凸筋。
12.一種輪轂包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塊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隔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頂側,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定位面為一連續的圓形面;或者,所述第一上定位面為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被打斷形成的若干個弧形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上定位面包括: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被打斷形成的若干個弧形面時,各所述弧形面繞所述上定位槽的軸心等距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上定位結構還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轂上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由所述上支撐臺背離所述上定位槽的槽底的一側,有部分朝所述隔板的所述頂側的方向凸出形成;
6.一種輪轂下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設置于輪轂包材的隔板的底側,所述輪轂下定位結構包括:
7.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韓誠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