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預熱回收,具體來說,涉及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
技術介紹
1、電熔爐是一種常用于冶金工程
的工藝試驗儀器,如鋼鐵的高溫冶煉常常用到電熔爐,電熔爐在對鋼鐵原料進行高溫冶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高溫煙氣,此部分高溫煙氣直接排放到大氣當中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還會對熱量能源造成大量浪費,為此需要一種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
2、現有技術公開了公開號為:cn204574832u一種用于鋼鐵冶煉電熱熔爐的余熱回收利用裝置,該技術利用設置的若干個排管對電熔爐工作時產生的煙氣進行余熱回收,并通過排管對通過的煙氣中的煙塵進行攔截,降低排出煙氣的污染,但是利用排管阻擋煙氣中煙塵不僅易造成殼體內腔堵塞,需要使用者定期停機開啟進行清理,而且還會對排管的使用壽命造成一定影響,針對該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領域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具備可利用安裝的濾塵網對煙氣中煙塵進行攔截過濾,防止排管之間發生堵塞,同時延長了排管的使用壽命,且能夠自動對濾塵網堵塞的煙塵進行清理,無需工人手動清理,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實用性更強的優點,進而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可利用安裝的濾塵網對煙氣中煙塵進行攔截過濾,防止排管之間發生堵塞,同時延長了排管的使用壽命,且能夠自動對濾塵網堵塞的煙塵進行清理,無需工人手動清
5、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接口和密封墊框,且殼體一側與煙氣入口接口和密封墊框對應開設有安裝螺孔,并且安裝螺孔內擰接安裝有安裝螺栓,所述殼體另一側設置有煙氣出口接口和密封墊框,且殼體另一側與煙氣出口接口和密封墊框對應開設有安裝螺孔,并且安裝螺孔內擰接安裝有安裝螺栓。
6、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板一側下方設有開設在殼體底面的集灰槽,且集灰槽下方設有固定安裝在殼體底面的集灰箱,所述集灰箱內腔底部連通連接有排灰管,且排灰管上安裝有電磁閥。
7、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一端連接安裝有汽水分離器,且汽水分離器上連通安裝有蒸汽出管和熱水出管。
8、進一步的,所述殼體、泵殼、葉輪軸、安裝板和濾塵網的中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
9、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上安裝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與電磁閥電性連接。
10、進一步的,所述集灰槽橫截面形狀為倒等腰梯形。
11、(三)有益效果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術設置有殼體、泵殼、濾塵網和排管,設置的殼體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接口和密封墊框,且殼體一側與煙氣入口接口和密封墊框對應開設有安裝螺孔,并且安裝螺孔內擰接安裝有安裝螺栓,設置的殼體另一側設置有煙氣出口接口和密封墊框,且殼體另一側與煙氣出口接口和密封墊框也對應開設有安裝螺孔,并且安裝螺孔內擰接安裝有安裝螺栓,使用時,電熔爐工作時產生的高溫煙氣可通過煙氣入口接口進入殼體內腔,再通過煙氣出口接口排出,設置的殼體內腔一側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上固定安裝有濾塵網,所以高溫煙氣在進入殼體內腔前會被濾塵網過濾去除所含有的煙塵,與此同時,外界的冷水可通過進水管泵入第一勻液箱內腔,再通過第一勻液箱連通連接的若干個排管進入第一過渡箱內腔,再經進水口進入殼體中央安裝的泵殼內腔,設置的泵殼內腔安裝有葉輪軸,且葉輪軸上安裝有葉輪槳,當水體通過進水口進入泵殼內腔時會推動葉輪槳帶動葉輪軸旋轉,然后再通過出水口進入第二過渡箱內腔,然后通過排管進入第二勻液箱內腔,利用設置的若干個排管可對通過殼體內腔的高溫煙氣進行余熱吸熱回收,利用高溫煙氣加熱水體,由于設置的葉輪槳會降低水體通過排管的速度,所以可提高水體對煙氣余熱的回收效果,得到的加熱水體可通過出水管進入汽水分離器內,得到的水蒸氣可通過蒸汽出管導出利用,得到的熱水可通過熱水出管進行導出利用,從而實現對電熔爐工作時產生的煙氣余熱進行回收利用,熱回收效果好,實用性強。
14、(2)、本技術設置有葉輪軸、濾塵網、刮灰板和集灰箱,如上所述,水體通過泵殼內腔時可帶動葉輪軸旋轉,設置的葉輪軸貫穿安裝板一端對稱固定安裝有安裝桿,且安裝桿一側固定安裝有刮灰板,并且刮灰板與濾塵網相抵接,所以當葉輪軸旋轉時可帶動安裝桿和刮灰板進行旋轉,從而能夠將堵塞在濾塵網上的煙塵進行刮落,刮落的煙塵可沿集灰槽滑落至殼體底面固定安裝的集灰箱內進行暫存收集,待集灰箱內收集的煙塵較多時,可打開排灰管上安裝的電磁閥,將收集的煙塵進行導出,從而無需使用者定期停機打開殼體對煙塵進行清理,所以本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可利用安裝的濾塵網對煙氣中煙塵進行攔截過濾,防止排管之間發生堵塞,同時延長了排管的使用壽命,且能夠自動對濾塵網堵塞的煙塵進行清理,無需工人手動清理,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實用性更強。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內腔一側固定安裝有安裝板(24),且安裝板(24)上固定安裝有濾塵網(25),所述殼體(1)內腔底面固定安裝有第一勻液箱(16),且第一勻液箱(16)內腔底部連通連接有進水管(18),所述殼體(1)內腔頂面固定安裝有第二勻液箱(11),且第二勻液箱(11)內腔頂部連通連接有出水管(9),所述殼體(1)中央固定安裝有泵殼(14),且泵殼(14)中央安裝有葉輪軸(21),并且葉輪軸(21)上固定安裝有葉輪槳(22),所述泵殼(14)底面開設有若干個進水口(20),且進水口(20)連通連接有第一過渡箱(19),所述泵殼(14)頂面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口(23),且出水口(23)連通連接有第二過渡箱(13),所述第一勻液箱(16)與第一過渡箱(19)、第二勻液箱(11)與第二過渡箱(13)之間均連通安裝有若干個排管(12),所述葉輪軸(21)貫穿安裝板(24)一端對稱固定安裝有安裝桿(26),且安裝桿(26)一側固定安裝有刮灰板(27),并且刮灰板(27)一端與濾塵網(25)相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24)一側下方設有開設在殼體(1)底面的集灰槽(28),且集灰槽(28)下方設有固定安裝在殼體(1)底面的集灰箱(3),所述集灰箱(3)內腔底部連通連接有排灰管(2),且排灰管(2)上安裝有電磁閥(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9)一端連接安裝有汽水分離器(8),且汽水分離器(8)上連通安裝有蒸汽出管(7)和熱水出管(1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泵殼(14)、葉輪軸(21)、安裝板(24)和濾塵網(25)的中軸線處于同一直線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上安裝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與電磁閥(5)電性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槽(28)橫截面形狀為倒等腰梯形。
...【技術特征摘要】
1.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內腔一側固定安裝有安裝板(24),且安裝板(24)上固定安裝有濾塵網(25),所述殼體(1)內腔底面固定安裝有第一勻液箱(16),且第一勻液箱(16)內腔底部連通連接有進水管(18),所述殼體(1)內腔頂面固定安裝有第二勻液箱(11),且第二勻液箱(11)內腔頂部連通連接有出水管(9),所述殼體(1)中央固定安裝有泵殼(14),且泵殼(14)中央安裝有葉輪軸(21),并且葉輪軸(21)上固定安裝有葉輪槳(22),所述泵殼(14)底面開設有若干個進水口(20),且進水口(20)連通連接有第一過渡箱(19),所述泵殼(14)頂面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口(23),且出水口(23)連通連接有第二過渡箱(13),所述第一勻液箱(16)與第一過渡箱(19)、第二勻液箱(11)與第二過渡箱(13)之間均連通安裝有若干個排管(12),所述葉輪軸(21)貫穿安裝板(24)一端對稱固定安裝有安裝桿(26),且安裝桿(26)一側固定安裝有刮灰板(27),并且刮灰板(27)一端與濾塵網(25)相抵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熔爐用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一側設置有煙氣入口接口(4)和密封墊框(17),且殼體(1)一側與煙氣入口接口(4)和密封墊框(17)對應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豐,王存海,付宇鑫,郁志軍,申海林,
申請(專利權)人:林州市中通新動力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