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它包括用于支承在兩段桁架之間的支撐體、用于分別固定在兩桁架上的兩個固定塊和螺桿,兩個固定塊分別處于支撐體的兩側,螺桿穿過支撐體后分別與兩側的固定塊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支架裝置可以安全、可靠地用于固定扶梯的分段桁架,且可以在不影響其功能的情況下有效地節省空間。(*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支撐分段式桁架 的支架。
技術介紹
目前,自動扶梯已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因而其在安全性、成本控制等方面 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對扶梯應用高度要求的增加,在運輸過程中采用了分段桁 架運輸的方式,現在普遍采用大支架來支撐扶梯的分段桁架,這種結構存在體積大、成 本高及安全隱患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其在使用可靠的同時體積比較小。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 包括用于支承在兩段桁架之間的支撐體、用于分別固定在兩段桁架上的至少兩個固定塊 和螺桿,至少兩個固定塊分別處于支撐體的兩側,螺桿穿過支撐體后分別與兩側的固定 塊相連接。支撐體的下端通過一固定塊固定在底部桁架上,而分段桁架通過另一固定塊 固定在支撐體的上端,這樣,可以將分段桁架牢牢地固定住而不會發生移動。進一步地,支撐體包括呈平行體的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用于支撐桁架的 支撐柱,螺桿穿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上的螺孔將支撐體與至少兩個固定塊相連 接。這樣,就把支撐體與兩個固定塊固定在了一個相對位置處,支撐體的支撐柱起到了 主要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地,支撐柱為方形支撐柱,支撐柱可以與桁架無縫接觸。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板的水平側面與第二連接板的水平側面相互平行,且在其 間形成一個缺口。更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板的端部朝向分段桁架延伸形成第一擋板。又進一步地,第二連接板的端部朝向底部桁架延伸形成第二擋板。再進一步地,固定塊上具有凹陷形成的用于卡在桁架上的卡口,可以將桁架牢 牢地卡住。更進一步地,螺桿穿出固定塊的兩端分別用螺母連接,這樣,固定塊、分段桁 架、支撐體、底部桁架和另一固定塊就均通過螺桿而緊緊地固定于一相對位置處。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通過螺桿將支撐體連接在兩個固定 塊之間,使用支撐體和固定塊來固定桁架,可以有效地防止分段桁架的移動,安全可靠 且安裝方便,節約空間,可廣泛地應用。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用于支撐桁架的大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的支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結構的側視圖。其中1、支撐體;2、固定塊;3、螺桿;11、第一連接板;12、第二連接 板;13、支撐柱;14、第一擋板;15、第二擋板;21、卡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闡述。圖1-圖2所示的為現有技術中用于支撐桁架的大支架,其主要由底部支點支撐 的兩個支撐框架構成,雖然結構簡單,但體積大且可靠性低。圖3-圖4所示的本技術的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其包括用于支承在兩段桁 架之間的支撐體1、用于分別固定在兩桁架上的至少兩個固定塊2和螺桿3,至少兩個固 定塊2分別處于支撐體1的兩側,螺桿3穿過支撐體1后分別與兩側的固定塊2相連接。支撐體1包括呈平行體的第一連接板11、第二連接板12和用于支撐桁架的支撐 柱13,螺桿3通過第一連接板11和第二連接板12將支撐體1與至少兩個固定塊2相連 接。第一連接板11的水平側面與第二連接板12的水平側面相互平行,它們的水平側 面同樣平行于支撐柱13的水平側面,這樣,螺桿3通過第一連接板11和第二連接板12 就把支撐體1固定在一特定位置處并與兩端的固定塊2相連接,支撐柱13則起到支承分 段桁架的主要作用。第一連接板11和第二連接板12之間形成一缺口,最大限度地節約了成本,同時 減輕了支架裝置本身的重量,又由于在本支架裝置中是由支撐體1的支撐柱13結構來起 支撐作用,所以,第一連接板11與第二連接板12之間形成的缺口并不會對裝置的安全性 有任何的影響。第一連接板11的端部朝向分段桁架延伸形成第一擋板14,第二連接板12的端部 朝向底部桁架延伸形成第二擋板15。第一擋板14和第二擋板15的靠近支撐柱13的端 側面與桁架相接觸,并將桁架擋在一固定位置處。其中,第一擋板14和第二擋板15也 可設計為沿著第一連接板11和第二連接板12的端部朝上、下兩個方向延伸,為了節約材 料,可以在擋板遠離桁架的一端切去一角,如圖中所示。支撐柱13為方形支撐柱,此結構不僅在外觀上與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構型 更協調,而且結構穩固。固定塊2上具有凹陷形成的用于卡在桁架上的卡口 21,卡口 21的尺寸應為剛好 卡住桁架使其無法移動,從而使得桁架被緊緊地固定在支撐體1與固定塊2之間。螺桿3穿出固定塊2的兩端分別用螺母連接,螺母通過螺紋的形式旋緊在固定塊 2的外側,螺桿3最好穿過螺母并向外延伸一段距離。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將支撐體1的支撐柱13的下端置于底部桁架上,使得第二擋板15正好將底部桁 架擋住,螺桿3穿過支撐體1的第一連接板11、第二連接板12并向下延伸,固定塊2通 過其上的螺孔從螺桿3的底部穿入,并調整至其卡口 21正好向上卡住底部桁架的位置,再用一螺母從螺桿3的底部穿入,并通過螺旋的方式將固定塊2固定住,此時,支撐體1 就安裝在了已固定于固定塊2上的底部桁架上,再把分段桁架的下端搭接在支撐體1的支 撐柱13的上端,將另一固定塊2通過其上的螺孔穿入螺桿3的頂端,并調整至其卡口 21 正好向下卡住分段桁架的上端的位置,用另一螺母從螺桿3的頂部穿入,并通過螺旋的 方式將固定塊2固定住,這樣,分段桁架就固定在了支撐體1與固定塊2之間。本實用 新型的支架裝置以此方式來固定分段桁架,可以防止桁架的移動,安全可靠,同時大大 地節省了空間。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了解,上述實施例僅作為本技術的說明而不是 限制,本技術涵蓋其附加權利要求和等效方案的范疇內的各種各樣的修改及變化。權利要求1.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支承在兩段桁架之間的支撐 體(1)、用于分別固定在兩桁架上的至少兩個固定塊(2)和螺桿(3),所述至少兩個固定 塊(2)分別處于支撐體(1)的兩側,所述螺桿C3)穿過支撐體(1)后分別與兩側的固定塊 ⑵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體(1)包括呈平行體的第 一連接板(11)、第二連接板(1 和用于支撐桁架的支撐柱(1 ,螺桿C3)通過第一連接 板(11)和第二連接板(1 將支撐體(1)與所述至少兩個固定塊( 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連接板(11)的水平側 面與第二連接板(1 的水平側面相互平行。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板(11)和第二連接 板(12)之間形成一缺口。5.根據權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板(11)的端 部朝向分段桁架延伸形成第一擋板(14)。6.根據權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板(1 的端 部朝向底部桁架延伸形成第二擋板(15)。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1 為方形支撐柱。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 上具有凹陷形 成的用于卡在桁架上的卡口 0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螺桿C3)穿出固定塊( 的兩端分 別用螺母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扶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扶梯桁架的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支承在兩段桁架之間的支撐體(1)、用于分別固定在兩桁架上的至少兩個固定塊(2)和螺桿(3),所述至少兩個固定塊(2)分別處于支撐體(1)的兩側,所述螺桿(3)穿過支撐體(1)后分別與兩側的固定塊(2)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年庚,趙帥超,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通祐電梯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