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及其制備方法,該復方主要組成為:大黃:0.1-10公斤、枳實:0.1-8公斤、厚樸:0.1-8公斤、芒硝:0.01-3公斤。其顆粒制備方法如下:取大黃,加水煎煮,煎液離心過濾,上清液全部通過大孔吸附樹脂柱,水洗,棄去水液,再用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0-1.5(60℃)備用;枳實、厚樸加乙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為1.1-1.5(60℃),加入芒硝,并加入適量糊精或乳糖進行真空干燥,粉碎,備用。以上述細粉為母核,將上述大黃浸膏及適量輔料噴霧進行制粒、干燥、混勻,即得。本發明專利技術復方藥物顆粒療效確切,制備工藝先進,質量穩定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現代醫學認為循環血中出現可檢出的內毒素,稱之為內毒素血癥。其中不伴有革蘭氏陰性細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細菌)感染者,稱為腸源性內毒素血癥(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它具有以下特點(1)、循環血中出現可檢出的內毒素,并且不伴有革蘭氏陰性菌感染者,屬腸源性內毒素血癥。(2)、內毒素從結腸吸收后至少經腸系膜靜脈——門靜脈及腹腔內淋巴管——胸導管這兩條通路進入血循環,炎癥性或缺血性腸病時內毒素吸收增多。腸道是人體最大的細菌庫及內毒素池,各種嚴重感染、創傷、大手術、肝、膽、胰、肺、腎等器官疾病,病理產科等所致的炎性/應激反應過程中,均可引起腸屏障功能障礙及內毒素血癥。(3)、內毒素血癥發病率高。如我們觀察到多種急腹癥中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ETM)的發生率平均為70%左右。梗阻性黃疸時內毒素血癥發生率更高。急性肝衰竭內毒素血癥發生率達58-100%;重癥肝炎及急性壞死性肝炎時內毒素血癥發生率高(并且幾乎均為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其中并發腹水時發生率更高;肝硬化代償期時內毒素血癥發生率為23.5-36.4%,失代償期為59.5-75.9%。(4)、內毒素血癥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及性別,但隨原發病不同而有所差異。(5)、內毒素血癥對人體危害廣泛而嚴重。如導致介質紊亂,誘導肝細胞凋亡,引起心、腦、腎等器官組織血液灌注減少及血液分配紊亂,激活補體及凝血系統,并影響局部胃腸肽類激素的含量以及內毒素本身對腸道的影響,加重腸屏障損傷與內毒素移位,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狀(SIR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MODS)、多臟器功能衰竭綜合癥(MOF)等。(6)、對內毒素血癥,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措施。(7)、對內毒素血癥干預不及時,則預后更差。目前,對內毒素血癥的西醫治療方法包括選擇性腸道脫污染、特異性抗內毒素制劑等。但是,上述抗內毒素制劑多數仍處于實驗研究階段,投入臨床使用的藥物大多價格昂貴,使其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西醫治療的不足,我們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對傳統經方進行大量篩選,試驗后,總結出本復方藥物顆粒,本復方中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并能潤燥軟堅,二藥相須為用以峻下熱結。積滯內阻,則腑氣不通,故以枳實、厚樸行氣散結,且助硝黃推蕩積滯以加速熱結之排泄。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大黃中的蒽醌類衍生物成分主要有以下藥理作用瀉下作用、抗菌作用、止血活血、退熱作用、抗炎作用、防治腸源性肺損傷等作用。厚樸酚是厚樸的主要成分之一,藥理實驗證明厚樸酚具有特殊而持久的肌肉松弛作用,抗潰瘍,抗痙攣、抗過敏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耐酸性菌、類酵母菌和絲狀真菌有顯著的抗菌作用;厚樸酚還具有鎮痛,抗炎作用。和厚樸酚也是厚樸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有殺蟲、殺菌、中樞抑制和抗潰瘍作用。枳實中黃酮甙類對大鼠離體腸平滑肌的收縮呈抑制作用,同時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和中樞抑制作用。芒硝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主要成分為硫酸鈉(NaSO4·10H2O),現代藥理表明本品具有抗炎作用及瀉下作用。該組方通過天津市南開醫院藥理和臨床試驗驗證,表明在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的復方藥物顆料及其制備方法,以及對該復方藥物顆粒的質量控制方法。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其特征是該復方主要組成為大黃0.1-10公斤、枳實0.1-8公斤、厚樸0.1-8公斤、芒硝0.01-3公斤。上述復方藥物顆粒的組分優選配比為大黃0.8-2.5公斤、枳實0.6-2.0公斤、厚樸0.6-2.0公斤、芒硝0.2-1.0公斤。本專利技術所述復方藥物顆粒的制備方法如下取大黃,加水煎煮,煎液離心過濾,上清液全部通過大孔吸附樹脂柱,水洗,棄去水液,再用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0-1.5備用;枳實、厚樸加乙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約為1.1-1.5(60℃);加入芒硝,并加入適量糊精或乳糖進行真空干燥,粉碎為細粉備用,以上述細粉為母核,將上述大黃浸膏及適量輔料噴霧進行制粒,干燥,混勻,即得。根據上述制備方法,大黃可加水8-15倍量煎煮三次,每次20分鐘,合并三次煎液,對煎液離心過濾,上清液全部通過大孔吸附樹脂柱,水洗,棄去水液,再用50%-90%濃度的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0-1.5備用。枳實、厚樸每次加6-12倍量乙醇,乙醇濃度為50%-90%,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約為1.1-1.5,加入芒硝,并加入適量糊精或乳糖,進行真空干燥,粉碎備用。以枳實、厚樸提取物細粉為母核,將上述大黃浸膏及適量輔料,噴霧進行制粒,干燥,混勻,即得,所述輔料包括粘合劑、矯味劑、崩解劑。本專利技術所述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制劑質量控制方法中含有如下含量測定法1、總蒽醌的含量測定取本品適量,研細,精密稱定,加30%硫酸溶液5.0毫升,室溫下振搖5分鐘,加氯仿40毫升于80℃水浴回流水解90分鐘,取出,放至室溫,分取氯仿液;第二次加氯仿3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第三次加氯仿2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第四次加氯仿1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合并氯仿液,加適量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并用少量氯仿洗滌殘渣,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定容至25毫升容量瓶中,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分別加乙腈溶解,搖勻,制成每1毫升含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0.25毫克的溶液。精密量取上述大黃素溶液2.0毫升、大黃酚溶液5.0毫升,大黃素甲醚溶液1.5毫升,置于25毫升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得混合對照品溶液。色譜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1%高氯酸(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254nm。本品每克含總菌醌(以大黃素C14H10O5、大黃酚C15H10O4、大黃素甲醚C15H12O5合計)不得少于5.0-15.0毫克。2、結合蒽醌的含量測定取本品0.06克,研細,精密稱定,加乙醚30毫升于40℃水浴回流提取30分鐘,取出,放至室溫,小心吸出乙醚液,第二次加乙醚20毫升于40℃水浴回流提取20分鐘,取出,放至室溫,小心吸出乙醚液,第三次加乙醚20毫升于40℃水浴回流提取15分鐘,取出,放至室溫,小心吸出乙醚液;殘渣揮干乙醚,加30%硫酸溶液5.0毫升,室溫振搖5分鐘,加氯仿40毫升于80℃水浴回流水解90分鐘,取出,放至室溫,分取氯仿液;第二次加氯仿3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第三次加氯仿液2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第四次加氯仿10毫升,振搖,稍靜置,分取氯仿液;合并氯仿液,加適量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并用少量氯仿洗滌殘渣,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定容至25毫升容量瓶中,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以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的甲醇溶液為對照,色譜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1%高氯酸(85∶1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其特征是該復方主要組成為:大黃:0.1-10公斤、枳實:0.1-8公斤、厚樸:0.1-8公斤、芒硝:0.01-3公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其特征是該復方主要組成為大黃0.1-10公斤、枳實0.1-8公斤、厚樸0.1-8公斤、芒硝0.01-3公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其特征是該顆粒制備方法為取大黃,加水煎煮,煎液離心過濾,上清液全部通過大孔吸附樹脂柱,水洗,棄去水液,再用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1.5備用;枳實、厚樸加乙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為1.1-1.5(60℃);加入芒硝,并加入適量糊精或乳糖進行真空干燥,粉碎為細粉備用,以上述細粉為母核,將上述大黃浸膏及適量輔料噴霧進行制粒、干燥、混勻,即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復方藥物顆粒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大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咸中,伍孝先,蔡偉,金波,李薇,
申請(專利權)人: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中西醫結合急腹癥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