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包括砼結構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固定三腳架與砼結構所在平面相垂直,還包括上拉筋和下拉筋,所述上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上端,下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下端;在固定三腳架遠離砼結構的端設有立桿,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上的立桿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之間鋪設木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現場可以加工制作、施工簡單、轉移方便、可以長期重復使用,而且材料投入少、施工成本低;解決了結構混凝土、特別是墻體類結構混凝土施工材料投入大、施工成本高的問題。(*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高空作業平臺
,具體涉及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
技術介紹
目前,土建工程項目施工一般都會涉及結構混凝土施工,對于高度較大的結構混凝土,特別是墻體類混凝土施工,一般都隨著結構混凝土的升高,采用鋼管搭設腳手架,在腳手架上鋪設木板,形成結構混凝土施工的作業平臺,腳手架隨著結構混凝土的升高不斷升高,直至結構混凝土全部施工完成才能一次進行拆除。這樣鋼管等材料投入量較大,而且占的周期較長,施工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簡單、運輸和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長期重復使用的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解決結構混凝土施工中采用腳手架搭設作業平臺材料投入較多,施工成本較高的問題,能有效的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包括砼結構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固定三腳架與砼結構所在平面相垂直,還包括上拉筋和下拉筋,所述上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上端,下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下端;在固定三腳架遠離砼結構的端設有立桿,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上的立桿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之間鋪設木板。作為一種優選方式,其中在固定三腳架上設有橫向連接孔,橫向連接桿穿過橫向連接孔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作為一種優選方式,上拉筋和下拉筋的端部均設有緊固螺母。作為一種優選方式,立桿通過立桿固定孔固定到固定三腳架上。作為一種優選方式,上拉筋和下拉筋的端部均設有緊固螺母。作為一種優選方式,固定三腳架為由槽鋼焊接而成的直角三角形;更近一步地優選,固定三腳架的其中一邊保持水平。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技術帶來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現場可以加工制作、施工簡單、轉移方便、可以長期重復使用,而且材料投入少、施工成本低;解決了結構混凝土、特別是墻體類結構混凝土施工材料投入大、施工成本高的問題。附圖說明由以下本技術中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細節描述,可以對本技術的目的、觀點及優點有更清楚的理解,同時參考下列本技術的附圖加以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及其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參見圖1,實施例,該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包括砼結構1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8以及上拉筋2和下拉筋3,固定三腳架8與砼結構1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上拉筋2將固定三腳架8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上端,下拉筋3將固定三腳架8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下端,上拉筋2和下拉筋3的端部均設有緊固螺母4。在固定三腳架 8遠離砼結構1的端設有立桿7,立桿7通過立桿固定孔6固定到固定三腳架8上。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上的立桿7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之間鋪設木板9。在固定三腳架8 上設有橫向連接孔5,橫向連接桿10穿過橫向連接孔5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固定三腳架8為由槽鋼焊接而成的直角三角形,固定三腳架8的其中一邊保持水平。本技術的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不僅可以加工成成品后直接使用,還可現場制作加工。當現場制作加工時首先,由槽鋼進行組合焊接形成若干個固定三腳架8以備用,隨著結構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利用上拉筋2和下拉筋3插入固定三腳架8上、 下端的兩個插孔內,再用緊固螺母4固定,將固定三腳架8與上拉筋2和下拉筋3形成一個整體固定在砼結構1上。根據工作面的需要,安裝若干個固定三腳架8,通過在橫向連接孔 5中插入橫向連接桿10將各個固定三腳架8進行連接。然后,鋪設木板9,成片的木板9形成作業平臺。將立桿7通過立桿固定孔6固定到三腳架8上,若干個立桿7之間可通過繩或桿進行連接,形成安全防護欄。這樣懸空作業平臺形成后,施工人員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各種作業,隨著結構混凝土的升高,懸空作業平臺也跟著升高。因此,本技術懸空作業平臺結構簡單、轉移方便、施工材料投入少,施工成本低,有效地解決了結構混凝土、特別是較高的墻體類結構混凝土施工材料投入多、施工成本高的問題,而且,該作業平臺可以重復利用,能夠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所了解的,以上所述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僅用于幫助了解本技術的實施,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的范圍,而熟悉此領域的技術人員于領悟本技術后,凡其他未脫離本技術的實質范圍下,所完成的些許更動潤飾及等效的改變或修飾是允許的,其專利保護范圍應當視為包含在本專利申請范圍及其等同領域中。權利要求1.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包括砼結構(1)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8), 固定三腳架(8)與砼結構(1)所在平面相垂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拉筋( 和下拉筋 (3),所述上拉筋( 將固定三腳架(8)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上端,下拉筋(3) 將固定三腳架(8)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下端;在固定三腳架(8)遠離砼結構(1) 的端設有立桿(7),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上的立桿(7)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 之間鋪設木板(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三腳架(8)上設有橫向連接孔(5),橫向連接桿(10)穿過橫向連接孔(5)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上拉筋 (2)和下拉筋(3)的端部均設有緊固螺母G)。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立桿(7) 通過立桿固定孔(6)固定到固定三腳架(8)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固定三腳架(8)為由槽鋼焊接而成的直角三角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固定三腳架(8)的其中一邊保持水平。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其包括砼結構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固定三腳架與砼結構所在平面相垂直,還包括上拉筋和下拉筋,所述上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上端,下拉筋將固定三腳架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的下端;在固定三腳架遠離砼結構的端設有立桿,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上的立桿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之間鋪設木板。本技術的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現場可以加工制作、施工簡單、轉移方便、可以長期重復使用,而且材料投入少、施工成本低;解決了結構混凝土、特別是墻體類結構混凝土施工材料投入大、施工成本高的問題。文檔編號E04G3/20GK202031309SQ20112011947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1日專利技術者劉新星, 戴良軍, 潘福營 申請人: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結構混凝土施工用懸空作業平臺,包括砼結構(1)和至少兩個固定三腳架(8),固定三腳架(8)與砼結構(1)所在平面相垂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拉筋(2)和下拉筋(3),所述上拉筋(2)將固定三腳架(8)的上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上端,下拉筋(3)將固定三腳架(8)的下端螺紋連接在砼結構(1)的下端;在固定三腳架(8)遠離砼結構(1)的端設有立桿(7),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上的立桿(7)相互連接,相鄰兩固定三腳架(8)之間鋪設木板(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福營,劉新星,戴良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