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及其施工方法。其墻體的外周是由鋼板圍合而成,墻體內部分隔為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腔體內填混凝土。本發明專利技術施工時先將兩端的暗柱腔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連接固定,然后將墻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與暗柱腔體及下層墻體分別連接固定,然后在腔體中放置鋼筋籠/網,最后在暗柱腔體和墻身腔體中進行混凝土澆筑。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如下:1、構造合理、性能良好,其延性大大提高。2、充分發揮鋼、混凝土兩種材料的性能優勢,節約材料,節省造價。3、與樓面鋼梁、伸臂桁架等構件連接簡單,施工工序簡單便捷,效率高。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具有廣闊的適用范圍和發展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結構工程的
,涉及一種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構件,具體是指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要提高剪力墻混凝土強度,關鍵要克服其材料脆性性質帶來的不利影響。 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是一個合理的解決途徑,可以通過合理的截面構造,提高構件整體的延性?,F有技術中的鋼骨混凝土剪力墻(內嵌鋼板)構造如圖1所示,其由鋼骨1、鋼筋網 2、混凝土墻身3構成,鋼骨是封閉的長方體形,由鋼板圍成,鋼筋網設置在鋼骨的外周,鋼骨和鋼筋網設置在混凝土墻身中。鋼骨和鋼筋網給剪力墻的強度、剛度和延性帶來了有利的影響。但是,由于鋼骨、鋼筋網設置在墻體中間,將墻身混凝土分隔為互不連通的三個部分,其中兩側鋼筋混凝土墻與鋼骨之間的協調工作要差于鋼骨中間的混凝土,成為構件受力的薄弱環節。另外,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構造在超高強混凝土(如C80)情況下延性未如王困相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通過合理構造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截面形式,使鋼和高強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剪力墻構件的延性大大提高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墻體的外周是由鋼板圍合而成,墻體內部分隔為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腔體內填混凝土。其中,所述的墻體內部通過綴板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其中,所述的墻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由鋼板圍合形成的暗柱腔體,暗柱腔體內填混凝土。其中,所述的墻體內設置有鋼筋網,鋼筋網分布在各個腔體內并連接各個腔體。其中,所述的墻體內的各個腔體中分別設置有鋼筋籠。其中,所述的鋼板的內側設有栓釘。其中,所述的鋼板的內側設有加勁肋板。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先將兩端的暗柱腔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然后將墻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與暗柱腔體及下層墻體分別連接固定,然后在腔體中放置鋼筋籠/網,最后在暗柱腔體和墻身腔體中進行混凝土澆筑。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1、構造合理、性能良好,其延性較傳統剪力墻構件大大提高。2、充分發揮鋼、混凝土兩種材料的性能優勢,節約材料,節省造價。3、與樓面鋼梁、伸臂桁架等構件連接簡單,施工便捷。4、施工簡單方便,并使結構整體施工工序得以簡化,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專利技術適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具有廣闊的適用范圍和發展空間。附圖說明利用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圖1是現有的鋼-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綴板分隔結構的一種示意圖。圖6是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綴板分隔結構的另一種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墻體4的外周是由鋼板5圍合而成,墻體4內部分隔為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6,腔體內填混凝土。所述的墻體 4的兩端分別設有由鋼板圍合形成的暗柱腔體8,暗柱腔體內填混凝土,混凝土在圖中未繪出。所述的鋼板5的內側設有若干個栓釘11,栓釘垂直于鋼板,栓釘可以加大混凝土與鋼板之間的粘結力并防止鋼板的受壓屈曲。所述的鋼板的內側還設有若干個加勁肋板12,加勁肋板12垂直于鋼板,加勁肋板可以防止鋼板的受壓屈曲。所述的墻體4內部通過綴板7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如圖5所示,所述的綴板7可以由鋼條焊接在兩塊鋼板之間構成,如圖6所示,所述的綴板7還可以由一塊設置在兩塊鋼板之間的開孔鋼板構成。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的墻體內的各個腔體中分別設有鋼筋籠10。設置鋼筋籠主要適用于墻厚較大的情況,暗柱腔體8內亦可根據受力要求放置型鋼或鋼筋。實施例三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的墻體內設有鋼筋網9,鋼筋網9分布在各個腔體6內并連接各個腔體。設置鋼筋網9主要適用于墻厚較大的情況,暗柱腔體 8內亦可根據受力要求放置型鋼或鋼筋。本專利技術對剪力墻中的混凝土實施了約束。其中在端部暗柱腔體內形成了方鋼管混凝土柱;在墻身利用兩側鋼板和對拉綴板形成了多個連續的、半封閉的腔體,同樣對其中的混凝土形成約束。從而可以有效改善高強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尤其是變形能力。 本專利技術的墻身混凝土對鋼板的穩定提供了支持。通過肋板和栓釘使鋼板與混凝土緊密連結并共同作用,混凝土對鋼板的受壓屈曲起到了約束作用,從而使鋼板的受力性能得以充分發揮。 本專利技術的構件受力的整體性較好。如前所述,在墻體范圍內,鋼板圍成了多個連續的、封閉或半封閉的腔體,并以混凝土完全填充,使得鋼板與混凝土的變形可以得到較充分的協調,避免了混凝土受壓損傷后剝落從而過早退出工作,使構件受力的整體性得到提高。本專利技術的正常使用狀態下鋼板率先發揮作用,性能良好。由于鋼板布置在構件的外表面,在正常使用狀態下鋼板處于彈性受力狀態,不會出現表面裂縫或屈曲,不會對建筑或裝飾外觀造成影響。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先將兩端的暗柱腔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連接固定,然后將墻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與暗柱腔體及下層墻體分別連接固定,固定可采用焊接的方式進行,然后在腔體中放置鋼筋籠/網,最后在暗柱腔體和墻身腔體中進行混凝土澆筑??傊緦@夹g雖然例舉了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應該說明,雖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和改型,除非這樣的變化和改型偏離了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否則都應該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其墻體的外周是由鋼板圍合而成,墻體內部分隔為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腔體內填混凝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內部通過綴板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由鋼板圍合形成的暗柱腔體,暗柱腔體內填混凝土。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內設置有鋼筋網,鋼筋網分布在各個腔體內并連接各個腔體。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墻體內的各個腔體中分別設置有鋼筋籠。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板的內側設有栓釘。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板的內側設有加勁肋板。8.—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先將兩端的暗柱腔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連接固定,然后將墻體吊裝至已澆筑完成的下層剪力墻上并與暗柱腔體及下層墻體分別連接固定,然后在腔體中放置鋼筋籠 /網,最后在暗柱腔體和墻身腔體中進行混凝土澆筑。全文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外包多腔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其特征在于:其墻體的外周是由鋼板圍合而成,墻體內部分隔為若干個相互連通的腔體,腔體內填混凝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盛勇,容柏生,劉付鈞,邵大成,喻德明,黃忠海,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容柏生建筑結構設計事務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