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通電加熱方法以及通電加熱裝置,且以提供使用通電加熱而對異型形狀的坯料均勻地進行加熱的技術為課題。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通電加熱工序(S1)為,通過在坯料(1)的兩個不同的端部上連接一對電極(10、10),并向電極對(10、10)通電,從而對坯料(1)進行加熱的方法,坯料(1)具有空隙部(切口(4、4)、孔(5)),所述空隙部被設置于與在電極對(10、10)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坯料(1)中的、通過空隙部(4、4、5)而間隔開的區域內,與在電極對(10、10)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配置電流路徑(電流路徑(20、20))。切口(4、4)將坯料(1)的端部作為開放部而形成,孔(5)被設置在坯料(1)的內部,被配置在切口(4、4)中的電流路徑(20、20)的、與坯料(1)連接一側的相反一側,與電極(10、10)相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通過向坯料通電,從而對該坯料進行加熱的通電加熱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熱壓所使用的、對坯料進行通電加熱的技術。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如下的熱壓加工,S卩,在向由鋼板等構成的板狀坯料實施了通電加熱的基礎上,實施通過金屬模具而進行的沖壓加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處,通過對成形之前的坯料進行加熱,從而提高坯料的成形性。此外,公知如下的模具淬火制造方法,即,通過在通電加熱時將坯料加熱至預定的溫度(出現奧氏體組織的溫度)以上,并使之與冷卻了的金屬模具接觸,從而在熱壓加工的同時實施淬火處理。近年來,出于對環境和安全等的考慮,促進了對汽車用鋼板等進行成形而得到的成形品的高強度化。但是,隨著高強度化,在對多個成形品進行接合時的精度保證的要求也增大。而且,以生產性提高為目的,為了減少零件數量而使多個零件一體化的要求有所提尚ο為了應對這些要求而實施了各種辦法。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即,為了使多個零件一體化,而準備具有所需形狀(H形、T形以及開孔形等異型形狀)的高強度的坯料,并對該異型形狀的坯料進行加熱而實施沖壓加工。作為對異型形狀的坯料均勻地進行加熱的方作,雖然可考慮通過加熱爐來實施長時間的加熱的方法,但從加熱爐所花費的設備費和使用能量等觀點出發,并不為優選。此外,當對于上述異型形狀的坯料的沖壓加工,而使用專利文獻1的技術,通過通電加熱而對坯料進行加熱時,由于成為從坯料的一端朝向對置的另一端進行通電的通電方式,因此由于存在于電極對之間的空隙部等的截面面積變化部而使電流的流通產生分布, 從而在坯料內流通的電流密度變得不固定,進而導致加熱不均勻。因此,需要準備多個構成異型形狀的坯料的各個部位的矩形形狀的坯料零件,并向每個該坯料零件進行通電,實施沖壓加工后再進行接合。此外,作為向非矩形的異型形狀的坯料進行通電加熱的技術的一個示例,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技術,S卩,通過在坯料的對置的兩端部上設置多對電極,并通過進行通電控制,從而實現均勻的加熱的技術。但是,即使使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技術,由于在與連結通電狀態下的電極的直線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積的變化較大的部位(例如,當坯料具有H形形狀時,以平行的方式延伸的兩邊與對這兩邊進行連接的一邊之間的連接部位),電流密度較大地發生變化,因此使坯料內的電流密度均勻的情況較為困難。如上文所述,使用通電加熱對考慮到了目前的趨勢的異型形狀的坯料均勻地進行加熱的方法并不存在。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87001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24852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本專利技術以提供使用通電加熱對異型形狀的坯料均勻地進行加熱的技術為課題。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式的通電加熱方法為,通過在坯料的兩個不同的端部上連接一對電極,并向所述電極對通電,從而對所述坯料進行加熱的方法,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設置于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坯料中的、通過所述空隙部而間隔開的部位的兩端部之間配置電流路徑,所述兩端部為,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的兩端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式的通電加熱方法為,通過在坯料的兩個不同的端部上連接一對電極,并向所述電極對通電,從而對所述坯料進行加熱的方法,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設置于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該坯料的空隙部包括第一空隙部,其被設置于該坯料的端部,并且將該端部作為開放部而形成;第二空隙部,其被設置在所述坯料的內部,在所述坯料中的、通過所述第一空隙部以及所述第二空隙部而間隔開的部位的兩端部之間配置電流路徑,所述兩端部為,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的兩端部,并且被配置在通過所述第一空隙部而間隔開的部位上的電流路徑的、與所述坯料連接一側的相反一側,與所述電極相連接。在所述通電加熱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優選為,所述電極對為,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棒電極,并且該棒電極被連接于所述坯料的對置的兩個端部上,所述電流路徑被設置在與所述電極對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通電加熱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優選為,所述電流路徑的原料為,與所述坯料的原料相比電阻值較低的材料。 在所述通電加熱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優選為,與所述電流路徑相連接的、通過所述坯料的空隙部而間隔開的部位的端部,作為相對于所述電流路徑傾斜或彎曲的端部而被形成,所述電流路徑通過延伸原料,而與所述坯料的傾斜或彎曲了的端部相連接,所述延伸原料由與所述坯料相同的原料構成,且被配置在與所述電極對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通電加熱方法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優選為,所述坯料通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延伸部而被構成,所述第一延伸部從所述坯料的對置的兩個端部中的一個端部朝向另一個端部而以直線狀延伸設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從所述坯料的對置的兩個端部中的一個端部朝向另一個端部而以曲線狀延伸設置,且在所述另一個端部側與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連接,所述第三延伸部對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中途部進行連接,所述電極對中,與所述坯料的所述一個端部相連接的電極被構成為,長于與所述坯料的所述另一個端部相連接的電極。作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通電加熱裝置為,用于通過在坯料的對置的兩個端部上連接一對電極,并向所述電極對通電,從而對所述坯料進行加熱的裝置,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設置于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所述通電加熱裝置具備電流路徑,所述電流路徑被設置在通過所述空隙部而間隔開的部位的兩端部之間,所述兩端部為,與在所述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正交的方向上的兩端部,所述電極對為,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棒電極,并且該棒電極被連接于所述坯料的對置的兩個端部上,所述電流路徑被設置在與所述電極對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在向于電極對之間具有空隙部等的截面面積變化部的異型形狀的坯料進行通電加熱時,對所述空隙部進行旁通,而使在坯料內流通的電流密度均勻化,因此即使對于異型形狀的坯料,也能夠使用通電加熱而均勻地進行加熱。附圖說明圖1為表示坯料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模式圖。圖2為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通電加熱工序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圖3為表示電極對的一個實施方式、以及在該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的圖。圖4為表示現有的通電加熱工序的圖。圖5為表示由現有的通電加熱工序產生的電流密度的分布的圖。圖6為表示由本專利技術的通電加熱工序產生的電流密度的分布的圖。圖7為表示電極對的另一實施方式、以及在該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的圖。圖8為表示坯料的另一實施方式的模式圖。圖9為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通電加熱工序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0為表示電極對的一個實施方式、以及在該電極對之間產生的等勢線的圖。符號說明1 坯料10 電極20電流路徑(電流路徑)50 坯料60電極對70電流路徑組(電流路徑)80延伸原料組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通電加熱方法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專利技術的通電加熱方法為,通過向坯料通電從而進行加熱的工序。此外,作為通電加熱的后續工序,實施對坯料進行淬火且進行沖壓成形的熱壓工序、或不包括淬火的溫壓工序等。在上述熱壓工序中,使用沖壓用金屬模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本慎一郎,山西一臣,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