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主要鋁合金管材的熱擠壓。由上模(1)和下模(2)裝配組合而成,所述下模(2)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2.1)和型腔(2.2),出料端加工有出料孔(2.3),所述上模(1)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1.1),上模(1)的分流孔(1.2)采用與下模(2)的型腔(2.2)成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2)的型腔(2.2)的周圍,上模(1)的所有橋位(1.3)加工成水滴形結構;所述上模(1)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1.5),所述方頭模芯(1.5)之間設置有支撐凸臺(1.4),該支撐凸臺(1.4)直接與下模(2)的焊合室(2.1)底部貼緊,所述方頭模芯(1.5)與橋位(1.3)順滑過渡。本發明專利技術能使擠出制品壁厚均勻、流速一致、成品率高的鋁合金管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鋁型材熱擠壓模具。主要鋁合金管材的熱擠壓。屬模 具加工
(二)
技術介紹
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很多重要資 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如何節能降耗就成為了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自從鋁合金作為產品材料被開發后,其獨特的優點為世界所公認,應用是 越來越廣泛,現在已涉及到各行各業。其中鋁合金管材是鋁產品用量最多 的品種,鋁型材生產廠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都向著一模 多出的方向發展。但目前生產制品的壁厚不均勻,流速的快慢相差大、廢 品率高是困擾鋁型材生產廠家發展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在實際生產中,盡 管采用過一些措施,但都未取得明顯的效果。如果它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 決,就無法實現企業生產成本與生產效率的雙贏。(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一模多出管材模具生產制品的壁厚不均勻、流 速的快慢相差大、廢品率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擠出制品壁厚均勻、流速一 致、高成品率的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 由上模和下模裝配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和型腔,出料端加工有出料孔, 所述上模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上模的分流孔采用與下模的型腔成 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的型腔的周圍,上模的所有橋位加工成水滴形結 構;所述上模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所述方頭模芯之間設置有支 撐凸臺,該支撐凸臺直接與下模的焊合室底部貼緊,所述方頭模芯與橋位 順滑過渡。與現有同類模具相比,本技術模具有如下特點1、 上模分流孔采用與下模型腔成倍數分布,布置在下模型腔的周圍, 讓每個型腔看上去近似獨立,但又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分流孔和橋位控制供 料,這樣就保證了方頭模芯的穩定性,又避免了型材表面的焊合線。2、 上模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所有橋位加工成水滴形結構,這樣就 有效的減小了因橋位設置多而對上模造成的壓力。3、 上模在出料端的方頭模芯中間設置有一凸臺,它直接與下模悍合室 底部貼緊,它的作用就是支撐上模,讓上模橋位產生的彈性變形降低到最 小。這樣既能有效的控制住壁厚的偏擺,增強模具出料的穩定性,又延長 模具的使用壽命。通過上述改進,本專利技術能使擠出制品壁厚均勻、流速一致、成品率高 的鋁合金管材。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的正視圖。圖2為圖1的A-A剖示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上模的正視圖。 圖4為圖3的B-B剖示圖。 圖5為圖3的C-C剖示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下模的正視圖。 圖7為圖6的D-D剖示圖。圖中上模l、下模2、銷釘3、螺絲4;減壓沉孔l.l、分流孔1.2、 橋位1.3、支撐凸臺1.4、方頭模芯1.5;焊合室2.1、型腔2.2、出料口2.3。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2,本專利技術涉及的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由上模1 和下模2采用銷釘3和螺絲4裝配組合而成。參見圖3~5,所述上模1進料端設置有下沉10mm的減壓沉孔1.1。上 模1的分流孔1.2采用與下模2的型腔2.2成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2的 型腔2.2的周圍。上模l的所有橋位1.3加工成水滴形結構,如圖5。上模 1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1.5,所述方頭模芯1.5之間設置有支撐凸 臺1.4。上模1的方頭模芯1.5與橋位1.3順滑過渡。參見圖6~7,所述下模2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2.1,出料端加工有出料 孔2.3 。權利要求1、一種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裝配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2.1)和型腔(2.2),出料端加工有出料孔(2.3),所述上模(1)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1.1),上模(1)的分流孔(1.2)采用與下模(2)的型腔(2.2)成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2)的型腔(2.2)的周圍,上模(1)的所有橋位(1.3)加工成水滴形結構;所述上模(1)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1.5),所述方頭模芯(1.5)之間設置有支撐凸臺(1.4),該支撐凸臺(1.4)直接與下模(2)的焊合室(2.1)底部貼緊,所述方頭模芯(1.5)與橋位(1.3)順滑過渡。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主要鋁合金管材的熱擠壓。由上模(1)和下模(2)裝配組合而成,所述下模(2)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2.1)和型腔(2.2),出料端加工有出料孔(2.3),所述上模(1)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1.1),上模(1)的分流孔(1.2)采用與下模(2)的型腔(2.2)成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2)的型腔(2.2)的周圍,上模(1)的所有橋位(1.3)加工成水滴形結構;所述上模(1)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1.5),所述方頭模芯(1.5)之間設置有支撐凸臺(1.4),該支撐凸臺(1.4)直接與下模(2)的焊合室(2.1)底部貼緊,所述方頭模芯(1.5)與橋位(1.3)順滑過渡。本專利技術能使擠出制品壁厚均勻、流速一致、成品率高的鋁合金管材。文檔編號B21C23/02GK101362163SQ20081019563公開日2009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日專利技術者勝 尹, 楊仙果 申請人:江陰市江順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模多出鋁合金管材熱擠壓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裝配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2)進料端設置有焊合室(2.1)和型腔(2.2),出料端加工有出料孔(2.3), 所述上模(1)進料端設置有減壓沉孔(1.1),上模(1)的分流孔(1.2)采用與下模(2)的型腔(2.2)成倍數分布,且布置在下模(2)的型腔(2.2)的周圍,上模(1)的所有橋位(1.3)加工成水滴形結構;所述上模(1)的出料面設置有多個方頭模芯(1.5),所述方頭模芯(1.5)之間設置有支撐凸臺(1.4),該支撐凸臺(1.4)直接與下模(2)的焊合室(2.1)底部貼緊,所述方頭模芯(1.5)與橋位(1.3)順滑過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仙果,尹勝,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江順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