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包括鋪設在檁條上的下層板、上層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層板和所述下層板之間的保溫棉,其中,所述上層板和所述下層板之間還設置有具有垂直支撐壁的抗壓縮支架,所述抗壓縮支架的位置與所述檁條的位置相對應,且所述抗壓縮支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檁條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抗壓縮支架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上層板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通過抗壓縮支架使整個屋面系統中的保溫棉隨屋面板型變化,進而達到無壓縮,解決了由于保溫棉壓縮帶來的冷橋隱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屋面系統,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
技術介紹
鋼結構是以經濟鋼型材構件作為承受骨架,以輕型墻體材料作為圍護結構所構成的建筑,主要是由支撐骨架系統、圍護骨架系統、輕質墻體、裝飾外墻、屋頂及門窗構成。由于鋼結構工程施工進度快、工業化程度高、經濟、適用等優點在建筑行業尤其是輕鋼結構廠房得到廣泛應用,但從保溫效果上來看,輕鋼結構廠房保溫節點設計缺陷和材料自身收縮等原因,破壞了圍護結構中隔汽層與保溫層的完整性,熱氣由室內向室外滲透,遇到冷空氣形成冷凝水,這些部位稱為“冷橋”。因此需要通過對冷橋部位的節點進行結構設計和構造處理,隔斷產生“冷橋”的媒介導體,使室內外溫度差無法進行有效傳遞來達到保溫效果,從 而消除結露現象的發生。在鋼結構圍護系統中,現有雙層鋼板屋(墻)面一般是由屋面上層板、保溫棉、屋面下層板配合固定座及檁條組成,其安裝順序是先鋪設屋面下層板,其次是鋪設保溫棉,再將固定座栓接在檁條上,最后屋面上層板利用鎖邊技術與固定座連接,實現雙層鋼板屋(墻)面的固定安裝。但是在上述安裝方式中,在固定座與檁條的連接處必然出現保溫棉的壓縮,導致此處保溫性差或幾乎沒有任何保溫性能。特別是當鋼結構建筑應用在我國北方地區時,由于冬季氣溫寒冷,最低氣溫多在_5° C以下,這樣一來,室內外溫差較大,相對濕度高,在這種環境下,在保溫棉壓縮處極易產生大面積的冷凝結露,嚴重時整個屋頂功虧一ο理論上來講,建筑物室內表面溫度只要是低于露點的地方就會產生冷凝水,保溫層中任何部位的保溫材料有效厚度低于最薄數值,室內表面溫度就會低于露點,因此要想保證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就要最大程度的減少固定座與檁條對保溫棉擠壓的影響。為此,中國專利文獻CN2903227Y公開了一種金屬壓型板屋面嵌入式防冷橋保溫結構,其包括鋪設在檁條上的玻璃棉和壓置在玻璃棉上的金屬壓型板,在金屬壓型板和檁條之間的支架以及和支架固定連接的保溫墊塊嵌置在玻璃棉內,嵌置在玻璃棉內的支架和支架墊塊將金屬壓型板和檁條之間支撐開,該現有技術合理厚度的支架和保溫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支架與檁條對保溫棉擠壓的影響,但是由于保溫墊塊嵌置在玻璃棉內,保溫塊與下層板之間的保溫棉依然存在被擠壓的現象,且如果保溫墊塊完全彌補支架與檁條對保溫棉擠壓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保溫墊塊需要使用擠塑板,但擠塑板作為石油復產品是不防火的,目前國家已經禁止將擠塑板用于民用建筑,而其它材質的保溫墊塊其保溫效果均不及保溫棉的保溫效果,并不能完全彌補支架與檁條對保溫棉擠壓的影響。因此,采用該文獻記載的技術仍然無法發揮保溫棉的最大保溫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述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保溫棉存在壓縮的現象,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保溫棉無壓縮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從而使屋面系統保溫性能趨于一致,避免因保溫棉厚度不均勻產生的冷橋結露現象。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包括鋪設在檁條上的下層板、上層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層板和所述下層板之間的保溫棉,其中,所述上層板和所述下層板之間還設置有具有垂直支撐壁的抗壓縮支架,所述抗壓縮支架的位置與所述檁條的位置相對應,且所述抗壓縮支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檁條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抗壓縮支架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上層板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所述抗壓縮支架包括一體折彎形成的固定部、支撐壁和連接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下層板相貼合,所述保溫棉位于所述固定部與所述上層板之間,所述連接部與所述上層板相貼合,且所述連接部的形狀與所述上層板的形狀相適配,所述保溫棉位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下層板之間,所述支撐壁垂直于所述上層板、所述下層板及所述檁條,并嵌置在所述保溫棉內。 所述連接部與所述上層板之間設置有安裝空間,所述安裝空間用以放置與所述上層板相適配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與所述上層板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座通過第一固定件與所述抗壓縮支架固定連接。所述抗壓縮支架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座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所述固定部通過第二固定件與所述下層板、所述檁條固定連接。所述下層板與所述固定部之間還設置有隔熱墊塊,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穿過所述固定部、所述隔熱墊塊及所述下層板與所述檁條固定連接。所述下層板與所述檁條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與所述下層板連接,所述第二固定座通過第三固定件與所述檁條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有效寬度730_,波峰高度為70_,上層板和下層板的厚度均為O. 5-0. 8_,采用可加工鍍鋁鋅原色板或各種烤漆鋼板,檁條間距一般為l-2m。所述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的板與板之間采用360°卷邊立式拼縫的形式連接和密封,整個屋面沒有任何緊固件的安裝孔,提高了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防水能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I)本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通過抗壓縮支架使整個屋面系統中保溫棉隨屋面板型變化,進而達到無壓縮,解決由于保溫棉壓縮帶來的冷橋隱患。(2)本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中,所述連接部與所述上層板之間設置有安裝空間,便于安裝固定座。(3)本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中,配套的第一固定座將上層板固定在鋼結構上,整個屋面沒有任何緊固件的安裝孔,提高了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防水能力。(4)本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中,抗壓縮支架垂直于檁條方向的的寬度不大于固定座的底座垂直于檁條方向的寬度,有利于固定座穩定的安裝在抗壓縮支架上。(5)本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中,還設置有隔熱墊塊,該隔熱墊塊隔絕了固定件與檁條之間的熱傳導通道,避免了固定件與檁條之間的熱量損失。附圖說明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斷面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抗壓縮支架的斷面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斷面圖。其中,附圖標記為I-上層板,2-保溫棉,3-下層板,4-抗壓縮支架,41-固定部,42-支撐壁,43-連接部,44-安裝空間,51-第一固定座,52-第二固定座,61-第一固定件,62-第二固定件, 63-第三固定件,7-隔熱墊塊,8-檁條。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圖I為本實施例的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斷面圖,包括鋪設在檁條8上的下層板3、上層板I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層板I和所述下層板3之間的保溫棉2,所述上層板I和所述下層板3之間還設置有具有垂直支撐壁42的抗壓縮支架4,所述抗壓縮支架4的位置與所述檁條8的位置相對應,且所述抗壓縮支架4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檁條8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抗壓縮支架4垂直于檁條8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上層板I垂直于檁條8方向的寬度。如圖2所示,所述抗壓縮支架4包括一體折彎形成的固定部41、支撐壁42和連接部43。其中,所述固定部41與所述下層板3相貼合,所述保溫棉2位于所述固定部41與所述上層板I之間,所述連接部43與所述上層板I相貼合,且所述連接部43的形狀與所述上層板I的形狀相適配,所述保溫棉2位于所述連接部43與所述下層板3之間,所述支撐壁42垂直于所述上層板I、所述下層板3及所述檁條8,并嵌置在所述保溫棉2內。所述連接部43與所述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結構防冷橋屋面系統,包括鋪設在檁條(8)上的下層板(3)、上層板(1)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層板(1)和所述下層板(3)之間的保溫棉(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板(1)和所述下層板(3)之間還設置有具有垂直支撐壁(42)的抗壓縮支架(4),所述抗壓縮支架(4)的位置與所述檁條(8)的位置相對應,且所述抗壓縮支架(4)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檁條(8)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抗壓縮支架(4)垂直于檁條(8)方向的寬度小于所述上層板(1)垂直于檁條(8)方向的寬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愛森,蔣海峰,葉淵,
申請(專利權)人:森特士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