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屬于膜片式彈簧制動氣室,其結構包括缸體、外殼及中體,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和與第一活塞相連的活塞筒,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有橡皮膜、推桿和復位彈簧;所述的橡皮膜與中體之間形成前腔,所述的缸體被第一Y形密封圈分隔成彈簧腔和充氣腔;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上設有活塞筒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控制氣室的遠程繼動閥進行呼吸,有效避免后缸體與大氣直接相通,防止灰塵及顆粒物吸入缸體,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顯著提高使用壽命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重型汽車用膜片式彈簧制動氣室,具體的說是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黃制動氣室。
技術介紹
目前,重型載貨車、大、中型客車、輕型載貨車普遍采用外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該種結構在缸體內的活塞做伸縮運動時,缸體彈簧腔與大氣直接相通,灰塵及顆粒物隨空氣進入缸體,導致密封件磨損、失效,降低了氣室的使用壽命,這種現象,在工作環境惡劣的工程車輛中表現尤為突出。近幾年來,也有不少氣室生產商開發了部分內呼吸式制動氣室,但使用效果均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該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能夠有效避免后缸體與大氣直接相通,防止灰塵及顆粒物吸入缸體。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包括缸體、外殼及連接缸體和外殼的中體,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和與第一活塞相連的活塞筒,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有橡皮膜、推桿和復位彈簧;所述的橡皮膜與中體之間形成前腔,所述的缸體被第一 Y形密封圈分隔成彈簧腔和充氣腔;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上設有活塞筒孔。所述的小推盤組件包括小推盤、彈簧座壓膠組件和第二活塞,所述的彈簧座壓膠組件和第二活塞之間設置有回位彈簧,小推盤前端設置有與所述前腔相通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活塞上裝有第二 Y形密封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氣室通過控制氣室的遠程繼動閥進行呼吸,有效避免后缸體與大氣直接相通,防止灰塵及顆粒物吸入缸體,具有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設計合理、工作可靠、成本低廉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小推盤組件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彈簧,2第一 Y形密封圈,3第一活塞,4活塞筒,5缸體,6中體,7橡皮膜,8外殼,9復位彈簧,10推桿,11前腔,12充氣腔,13彈簧腔,14小推盤,15通孔,16活塞筒孔,17彈簧座壓膠組件,18回位彈簧,19第二活塞,20第二 Y形密封圈。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I和附圖2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包括缸體5、外殼8及連接缸體5和外殼8的中體6,所述的缸體5內設置有第一彈簧I、第一活塞3和與第一活塞3相連的活塞筒4,所述的外殼8內設置有橡皮膜7、推桿10和復位彈簧9 ;所述的橡皮膜7與中體6之間形成前腔11,所述的缸體5被第一 Y形密封圈2分隔成彈簧腔13和充氣腔12 ;所述活塞筒4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4上設有活塞筒孔16。所述的小推盤組件包括小推盤14、彈簧座壓膠組件17和第二活塞19,所述的彈簧座壓膠組件17和第二活塞19之間設置有回位彈簧18,小推盤17前端設置有與所述前腔11相通的通孔15。所述的第二活塞19上裝有第二 Y形密封圈20。本專利技術在各個需要密封的部位均設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Y形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等標準件。標準件具有性能穩定、成本低廉的優勢。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為 在使用過程中進行行車制動時充氣腔12中始終充滿壓縮氣體將第一彈簧I壓縮,第一活塞3及活塞筒4處于縮回狀態,由繼動閥過來的壓縮空氣經過前腔進氣口進入前腔11,推動推桿10向右運動實施行車制動,同時氣體會通過通孔15推動第二活塞19向左運動,將彈簧座壓膠組件17上的閥門關閉,由于第二活塞19上第二 Y形密封圈20的存在,當前腔11充氣進行行車制動時氣體是不會進入缸體彈簧腔13的,解除行車制動時,第二活塞19會在回位彈簧18的作用下復位。在使用過程中進行駐車制動時I、駐車制動當進行駐車制動時,將充氣腔12中的氣體放掉,第一活塞3及活塞筒4在第一彈簧I的作用下向右運動,從而推動推桿10向右運動實施駐車制動,由于整個缸體是完全密封的,當第一活塞3向右運動時缸體彈簧腔13中氣壓降低,形成負壓,這時氣體將通過活塞筒4上的活塞筒孔16、彈簧座壓膠組件17上的小孔進入缸體彈簧腔13中,平衡其中的負壓,保證了第一彈簧I的彈簧力全部作用在推桿10上,從而保證了駐車時的制動力。2、解除駐車制動當進行解除駐車制動時,充氣腔12中將充滿高壓氣體,第一活塞3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彈簧I的彈簧力向左運動,從而解除駐車制動,當第一活塞3向左運動時,會壓縮彈簧腔13內的空氣,使氣壓增加,這時一部分氣體會通過小推盤14和第二活塞19周圍的縫隙,并穿過第二活塞19上的第二 Y形密封圈20和小推盤14上的通孔15排入前腔11中,另一部分氣體將會通過彈簧壓膠組件17中間的小孔、活塞筒4上的活塞筒孔16排入前腔11中,最后,氣體經過繼動閥排入到大氣之中,保證駐車制動解除徹底。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原理,本說明書并非是要將本專利技術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專利技術所申請的專利范圍。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征外,其余技術特征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技術。權利要求1.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包括缸體、夕卜殼及連接缸體和外殼的中體,其特征是,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和與第一活塞相連的活塞筒,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有橡皮膜、推桿和復位彈簧;所述的橡皮膜與中體之間形成前腔,所述的缸體被第一 Y形密封圈分隔成彈簧腔和充氣腔;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上設有活塞筒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其特征是,所述的小推盤組件包括小推盤、彈簧座壓膠組件和第二活塞,所述的彈簧座壓膠組件和第二活塞之間設置有回位彈簧,小推盤前端設置有與所述前腔相通的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活塞上裝有第二 Y形密封圈。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屬于膜片式彈簧制動氣室,其結構包括缸體、外殼及中體,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和與第一活塞相連的活塞筒,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有橡皮膜、推桿和復位彈簧;所述的橡皮膜與中體之間形成前腔,所述的缸體被第一Y形密封圈分隔成彈簧腔和充氣腔;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上設有活塞筒孔。本專利技術通過控制氣室的遠程繼動閥進行呼吸,有效避免后缸體與大氣直接相通,防止灰塵及顆粒物吸入缸體,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顯著提高使用壽命的特點。文檔編號F16D125/02GK102808875SQ20121029940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1日專利技術者劉昌華 申請人:濟南魯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呼吸式膜片彈簧制動氣室,包括缸體、外殼及連接缸體和外殼的中體,其特征是,所述的缸體內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活塞和與第一活塞相連的活塞筒,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有橡皮膜、推桿和復位彈簧;所述的橡皮膜與中體之間形成前腔,所述的缸體被第一Y形密封圈分隔成彈簧腔和充氣腔;所述活塞筒的端部設置有小推盤組件,活塞筒上設有活塞筒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昌華,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魯新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