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它包括:一轆桿、一短轆柱、若干長轆柱、一滾柱、一轆殼及一轆殼蓋。所述短轆柱和長轆柱分別以其大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盲孔中,所述滾柱以小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短轆柱的后端部,所述轆殼蓋在短轆柱、長轆柱和滾柱放置到位后通過穿過安裝通孔的螺釘擰入轆殼上的螺紋盲孔使其封蓋在轆殼的后端面上,所述轆桿的前端插入轆殼蓋的插孔進入轆殼的中央通孔,隨著轆桿逐漸進入中央通孔而傳遞摩擦扭矩給轆柱和滾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脹管成型器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勞動強度低、密封牢固,能集現有技術的三道工序為一體。(*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壓力容器的管板與鋼管之間的脹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壓力容器中的管板與鋼管之間的密封連接往往采用脹管后焊接,而對于重要的高壓且有腐蝕氣體流經的鋼管多采用先脹管連接,接著對脹管端部進行扳邊,然后把扳邊處滾壓成特殊形狀,最后與事先制作的不銹鋼套貼切地配合后進行焊接。上述管板與鋼管之間的連接方式,即需要分別進行脹管、扳邊、滾壓成型,因而費時、費力、成本高而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集現有技術的三道工序為一體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包括:一轆桿,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段從前端開始直徑逐漸增大并且錐角為β的圓錐桿和后小半段的直柱桿組成;一短轆柱,它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若干長轆柱,它們均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且長度大于短轆柱的長度;一滾柱,它為一母線為圓弧R的圓錐臺;一轆殼,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部分的圓柱體和后小部分的直徑逐-->漸增大的圓錐體組成,該轆殼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穿越且直徑在轆桿最小直徑和轆桿最大直徑之間的通孔,在該轆殼的后端面的通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該通孔相交并且深度等于長轆柱的長度的盲孔以及位于兩相鄰盲孔之間的的螺紋盲孔,每個盲孔為從其轆殼后端面的圓心到其底端面的圓心連線與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而呈一角度為α的斜孔,即每個盲孔的軸心線與轆殼軸心線之間為左旋偏角α;一轆殼蓋,它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插入且直徑大于轆桿最大直徑的插孔,在該插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螺紋盲孔數量相同的安裝通孔;所述短轆柱和長轆柱分別以其大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盲孔中,所述滾柱以小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短轆柱的后端部,所述轆殼蓋在短轆柱、長轆柱和滾柱放置到位后通過穿過安裝通孔的螺釘擰入轆殼上的螺紋盲孔使其封蓋在轆殼的后端面上,所述轆桿的前端插入轆殼蓋的插孔進入轆殼的中央通孔,隨著轆桿逐漸進入中央通孔而傳遞摩擦扭矩給轆柱和滾柱。上述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中,所述轆桿的直柱桿由與圓錐桿后端部連接的圓柱桿和該圓柱桿后端部連接的正四棱柱構成。上述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中,所述轆桿的圓柱桿的外周面上設有螺紋,所述脹管成型器還包括一設在該圓柱桿上的螺母。上述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中,所述角度α為1.5°~2.5°。上述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中,所述長轆柱為三根。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具有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勞動強度低、密封牢固,能集現有技術的三道工序為一體,克服了現有技術需要分別進行脹管、扳邊、滾壓成型的工序,省時、省力,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其生產效率比現有技術的分步操作提高了五倍。-->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的使用狀態圖;圖3為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的側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中轆桿與短轆柱及長轆柱之間的工作關系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更好地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地實施例并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包括:一轆桿1、一短轆柱2、三根長轆柱3、一滾柱4、一轆殼5、一轆殼蓋6及一螺母(圖中未示),其中:轆桿1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段從前端開始直徑逐漸增大并且錐角為β的圓錐桿11和后小半段的直柱桿12組成,而轆桿1的直柱桿12由與圓錐桿11后端部連接的圓柱桿121和該圓柱桿121后端部連接的正四棱柱122構成,轆桿1的圓柱桿121的外周面上設有螺紋,在該螺紋段上旋上螺母。短轆柱2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三根長轆柱3的結構相同,它們均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且長度大于短轆柱2的長度。滾柱4為一母線為圓弧R的圓錐臺。轆殼5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部分的圓柱體51和后小部分的直徑逐漸增大的圓錐體52組成,該轆殼5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1穿越且直徑在轆桿1最小直徑和轆桿1最大直徑之間的通孔50,在該轆殼5的后端面53的通孔50的外圍均布設有四個與該通孔50相交并且深度等于長-->轆柱3的長度的盲孔54以及四個位于兩相鄰盲孔54之間的的螺紋盲孔55,這些盲孔54用于放置一根短轆柱2和三根長轆柱3、每個盲孔54為從其轆殼后端面53的圓心到其底端面的圓心連線與通孔50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而呈一角度為α的斜孔,即每個盲孔54的軸心線與轆殼5軸心線之間為左旋偏角α;該角度α為1.5°~2.5°轆殼蓋6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1插入且直徑大于轆桿1最大直徑的插孔60,在該插孔60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螺紋盲孔55數量相同的安裝通孔61。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的動作原理是:通過轆桿1傳遞摩擦扭矩給短轆柱2、長轆柱3、滾柱4來完成脹管、扳邊、滾壓成型的主動作;脹管的動作是通過二種轆柱2、3具有同轆桿1相反的圓錐度來完成;扳邊、滾壓成型的動作是通過滾柱4來完成。本技術的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在使用前必須合理安裝脹管成型器:首先將短轆柱2和長轆柱3分別以其大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轆殼5的盲孔54中,滾柱4以小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短轆柱2的后端部;然后轆殼蓋6在短轆柱2、長轆柱3和滾柱4放置到位后通過穿過安裝通孔61的螺釘62擰入轆殼5上的螺紋盲孔55使其封蓋在轆殼5的后端面53,安裝后必須手感轉動輕松自如;使用時,先將鋼管7插入管板8與鋼管7連接的安裝孔中;接著將轆殼5放置在鋼管7內腔中;轆桿1的前端插入轆殼蓋6的插孔50進入轆殼5的中央通孔50,由于轆桿1的圓錐桿11的錐角β是短轆柱2、長轆柱3的二倍,裝配后短轆柱2和長轆柱3形成的包容面就是一個圓柱形φ,隨著轆桿1逐漸進入中央通孔50而傳遞摩擦扭矩給轆柱2、3及滾柱4,以完成脹管、板邊、滾壓、成型的工序。在轆桿1進入到螺母平面碰到轆殼蓋6的端面時起限位作用,以控制鋼管7孔內徑被擴脹到一定尺寸不再擴脹了。滾柱4的母線圓弧R用來把鋼管頭部內徑扳邊處滾壓成特殊形狀,使之與事先制作的不銹鋼套貼切地配合。由于在整個脹管、板邊、滾壓、成型的工序過程中靠的是摩擦傳遞扭矩,充足的潤滑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可能產生咬死的現象。-->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技術,而并非用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轆桿,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段從前端開始直徑逐漸增大并且錐角為β的圓錐桿和后小半段的直柱桿組成;一短轆柱,它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若干長轆柱,它們均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且長度大于短轆柱的長度;一滾柱,它為一母線為圓弧R的圓錐臺;一轆殼,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部分的圓柱體和后小部分的直徑逐漸增大的圓錐體組成,該轆殼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穿越且直徑在轆桿最小直徑和轆桿最大直徑之間的通孔,在該轆殼的后端面的通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該通孔相交并且深度等于長轆柱的長度的盲孔以及位于兩相鄰盲孔之間的的螺紋盲孔,每個盲孔為從其轆殼后端面的圓心到其底端面的圓心連線與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而呈一角度為α的斜孔,即每個盲孔的軸心線與轆殼軸心線之間為左旋偏角α;一轆殼蓋,它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插入且直徑大于轆桿最大直徑的插孔,在該插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螺紋盲孔數量相同的安裝通孔;所述短轆柱和長轆柱分別以其大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盲孔中,所述滾柱以小端向前的方式放置在短轆柱的后端部,所述轆殼蓋在短轆柱、長轆柱和滾柱放置到位后通過穿過安裝通孔的螺釘擰入轆殼上的螺紋盲孔使其封蓋在轆殼的后端面上,所述轆桿的前端插入轆殼蓋的插孔進入轆殼的中央通孔,隨著轆桿逐漸進入中央通孔而傳遞摩擦扭矩給轆柱和滾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管板與鋼管密封連接的脹管成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轆桿,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段從前端開始直徑逐漸增大并且錐角為β的圓錐桿和后小半段的直柱桿組成;一短轆柱,它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若干長轆柱,它們均為一錐角為β/2的圓錐桿且長度大于短轆柱的長度;一滾柱,它為一母線為圓弧R的圓錐臺;一轆殼,它在長度方向上由前大半部分的圓柱體和后小部分的直徑逐漸增大的圓錐體組成,該轆殼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穿越且直徑在轆桿最小直徑和轆桿最大直徑之間的通孔,在該轆殼的后端面的通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該通孔相交并且深度等于長轆柱的長度的盲孔以及位于兩相鄰盲孔之間的的螺紋盲孔,每個盲孔為從其轆殼后端面的圓心到其底端面的圓心連線與通孔軸線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而呈一角度為α的斜孔,即每個盲孔的軸心線與轆殼軸心線之間為左旋偏角α;一轆殼蓋,它的端面中央開設一用于轆桿插入且直徑大于轆桿最大直徑的插孔,在該插孔的外圍均布設有與螺紋盲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耀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建設路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