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為。
技術介紹
黃芪又名箭芪、丸芪,為豆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的根系,營養成分齊全,富含多糖類、黃酮類、皂苷類、氨基酸類、微量元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不僅具有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抗疲勞及延緩細胞衰老、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保健功效,還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脫毒排膿、利水消腫等功能,是臨床上最常用補氣藥物之一,是消費量最大的中藥材之一。黃土高原西部和北部地區是黃芪的主產區,目前栽培的黃芪主要為蒙古黃芪,生產規模占全國黃芪總產量的7(Γ80%。近年來,我國黃芪種植面積在不斷下降,產量不斷降低,其主要原因是黃芪生長周期長,而且主要采用大田散播種子自然生長繁殖的方式,種植管理技術落后,產量低,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因此研究黃芪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提高產量是迫切解決的主要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現有黃芪種植采用大田散播種子自然生長繁殖方式、生長周期長、產量低等問題,提供。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包括以下步驟 (I)選種,選擇以蘆芽山或恒山山脈的野生蒙古黃芪種子進行半野生撫育;(2)種子處理,用重量百分比為10%、與黃芪種子顆粒大小一樣的沙粒,均勻攪拌入種子中,在脫米碾上粗過一遍,然后將沙粒選出;(3)選地整地,半野生黃芪的種植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土壤水澆地或旱地,深耕3 45cm,施入底肥,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公斤,生物有機肥50公斤,深翻后打磨整平;(4)種植,A、在旱地中,開行距為28cm、深為2 3cm的壟溝,以每畝4公斤、經過步驟(2)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半野生黃芪種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選擇以蘆芽山或恒山山脈的野生蒙古黃芪種子進行半野生撫育;(2)種子處理,用重量百分比為10%、與黃芪種子顆粒大小一樣的沙粒,均勻攪拌入種子中,在脫米碾上粗過一遍,然后將沙粒選出;(3)選地整地,半野生黃芪的種植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土壤水澆地或旱地,深耕3~45cm,施入底肥,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公斤,生物有機肥50公斤,深翻后打磨整平;(4)種植,A、在旱地中,開行距為28cm、深為2~3cm的壟溝,以每畝4公斤、經過步驟(2)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種子土層不超過1cm,石動整壓;B、在水澆地中,先將經過步驟(2)處理過的黃芪種子以每畝4公斤進行開水催芽,具體做法為:取種子置于容器中,加入開水,以淹沒種子為準,不停攪動一分鐘,然后加入冷水,調水溫至40度,放置2小時,將水盛出,留種子在容器中,靜置,將容器密封后燜8~10小時,待種子膨大或外皮破裂時,立即趁土地潮濕播種;(5)田間管理,半野生黃芪的種植在第一年苗長到5~8片葉時,開始鋤草,疏苗,將草鋤盡后,按8~10cm高選擇胖大的種苗定株,自然生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半野生黃芪種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選擇以蘆芽山或恒山山脈的野生蒙古黃芪種子進行半野生撫育; (2)種子處理,用重量百分比為10%、與黃芪種子顆粒大小一樣的沙粒,均勻攪拌入種子中,在脫米碾上粗過一遍,然后將沙粒選出; (3)選地整地,半野生黃芪的種植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沙質土壤水澆地或旱地,深耕3 45cm,施入底肥,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公斤,生物有機肥50公斤,深翻后打磨整平; (4)種植, A、在旱地中,開行距為28cm、深為2 3cm的壟溝,以每畝4公斤、經過步驟(2)處理過的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蓋種子土層不超過1cm,石動整壓; B、在水澆地中,先將經過步驟(2)處理過...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