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收放線裝置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箱體、上蓋、蝸桿、蝸輪、線輪、偏心輪,箱體與上蓋組合成盒體,盒體具有出線槽,箱體內具有蝸輪,蝸輪與蝸桿配合,蝸輪軸向驅動有偏心運動的偏心輪,偏心輪軸向驅動線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蝸輪驅動偏心運動的偏心輪、偏心輪驅動線輪的方案,蝸輪的外徑可以大大減小,而且蝸輪外部的齒數大大減少,偏心輪與線輪的齒數相差很小,因而整體的體積較小,蝸輪的鋼性提高,采用層疊式多級傳動,實現大傳動比,整體穩定性較好、使用壽命較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收放線裝置
,特指一種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
技術介紹
汽車座椅靠背調節系統,是通過拉索拉動靠背裝置產生對腰部調節的效果,包括有手動調節以及電動調節兩種,其中,電動調節的驅動器,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高速電機帶動蝸桿驅動蝸輪旋轉,同時,蝸輪內部再配合有一個或者多個行星齒輪系,行星齒輪系又裝配于線輪上,線輪再驅動拉索,以實現電機與拉索之間的減速,來調節汽車座椅靠背裝置。前述現有的電動調節驅動器,其主要的缺點有,由于電機帶動蝸桿旋轉的轉速較大,為了使線輪能夠緩慢的收放線,則蝸輪的外徑制作得較大,而且內外部齒圈的齒數較 多,單齒較薄,以實現例如100 I的一級傳動減速,因而驅動器整體的體積較大,所占空間較大,而且蝸輪制作的鋼性不夠,可能造成使用壽命較短、不穩定等問題。因此,基于上述現有的電動調節驅動器的缺陷,需要對現有的電動調節驅動器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該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解決了現有的電動調節驅動器所存在的外徑較大、齒數較多、體積較大、鋼性不夠、使用壽命較短、穩定性不夠等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包括箱體、上蓋、蝸桿、蝸輪、線輪、偏心輪,箱體與上蓋組合成盒體,盒體具有出線槽,箱體內具有蝸輪,蝸輪與蝸桿配合,蝸輪軸向驅動有偏心運動的偏心輪,偏心輪軸向驅動線輪。具體的,所述蝸輪中部軸向凸出有偏離蝸輪中軸線的偏心柱,偏心輪中心具有套孔,偏心柱穿設于套孔內。更具體的,所述箱體與上蓋的中心之間安裝有定位桿,蝸輪的中心具有第一定位孔,該第一定位孔穿過偏心柱,線輪的中心具有第二定位孔,定位桿穿設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內。進一步的,所述偏心輪套設于定位差分輪內,定位差分輪固定于箱體內,偏心輪的外齒與定位差分輪的內齒在運動中嚙合。更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差分輪的外側具有定位齒,箱體內具有與定位齒配合的卡孔。可以是,線輪底部具有多個驅動柱,偏心輪上開設有對應驅動柱數量的驅動孔,驅動柱與對應的驅動孔相切。還可以是,線輪底部具有下沿,下沿具有內齒圈,偏心輪的外齒與線輪底部下沿的內齒圈在運動中哨合。所述線輪具有固定外部拉索的嵌孔。所述箱體外側具有蝸桿座。所述線輪頂部具有限位塊,上蓋底部具有供限位塊移動的限位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蝸輪驅動偏心運動的偏心輪、偏心輪驅動線輪的方案,蝸輪的外徑可以大大減小,而且蝸輪外部的齒數大大減少,偏心輪與線輪的齒數相差很小,因而整體的體積較小,蝸輪的鋼性提高,采用層疊式多級傳動,實現大傳動比,整體穩定性較好、使用壽命較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另一角度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元件及附圖標記圖I-圖 7 中箱體11,上蓋12,蝸桿13,蝸輪14,線輪15,偏心輪16,定位齒17,偏心柱18,套孔19,出線槽20,定位桿21,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驅動柱24,定位差分輪25,電機26,安裝定位塊27,開口 28,蝸桿座29,嵌孔30,驅動孔31,卡孔32,限位塊151,限位槽121。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圖3,為本技術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的實施例一,包括箱體11、上蓋12、蝸桿13、蝸輪14、線輪15、偏心輪16,箱體11與上蓋12通過螺絲鎖緊在一起構成一個盒體,箱體11內具有蝸輪14,蝸輪14與蝸桿13配合,蝸桿13由電機26驅動而旋轉,蝸桿13帶動蝸輪14旋轉,蝸輪14驅動偏心運動的偏心輪16,使偏心輪16產生偏心運動,偏心輪16驅動線輪15,線輪15固定有拉索;蝸輪14軸向驅動有偏心運動的偏心輪16,偏心輪16軸向驅動線輪15。本技術通過電機26驅動蝸桿13快速旋轉,帶動蝸輪14緩慢轉動,再軸向驅動偏心輪16轉動,最后再軸向驅動線輪15轉動,實現收放線。本技術采用蝸輪14驅動偏心運動的偏心輪16、偏心輪16驅動線輪15的方案,蝸輪14的外徑可以大大減小,而且蝸輪14外部的齒數大大減少,同時,偏心輪16與線輪15的齒數相差很小,因而整體的體積較小,蝸輪14的鋼性提高,實現大傳動比,產品穩定性較好、使用壽命較長。所述蝸輪14中部沿軸向在面向偏心輪16的一側凸出有偏心柱18,該偏心柱18偏離蝸輪14的中軸線,偏心輪16中部具有套孔19,偏心柱18穿設于套孔19內,偏心柱18的大小與套孔19的大小一致,以驅動偏心輪16產生相對蝸輪14中軸線的偏心運動。所述箱體11與上蓋12的中心之間安裝有定位桿21,如圖中所示,箱體11與上蓋12分別具有向外突出的孔位,即是插裝定位桿21的位置,其中,蝸輪14的中心具有第一定位孔22,該第一定位孔22穿過偏心柱18,線輪15的中心具有第二定位孔23,定位桿21穿 設于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23內;蝸輪14、偏心輪16、線輪15即是以該定位桿21為中心軸而產生旋轉的。所述線輪15與定位差分輪25為獨立的部件,定位差分輪25與偏心輪16配合產生定位差分的效果,即,蝸輪14的偏心柱18帶動偏心輪16產生相對蝸輪14中軸線的旋轉運動(公轉),同時還由于偏心輪16與定位差分輪25齒配合,使偏心輪16產生相對自身中軸線的旋轉運動(自轉),利用偏心輪16的這種復合運動,帶動線輪15旋轉,實現收、放線。具體的,定位差分輪25不僅具有內齒,其外側還具有定位齒17,箱體11內具有卡孔32,定位差分輪25的定位齒17卡設于箱體11的卡孔32內,定位齒17設于定位差分輪25的偏上端,同時,卡孔32對應設置,定位差分輪25固定于箱體11內,偏心輪16套設于定位差分輪25內,偏心輪16在該定位差分輪25內產生偏心運動,偏心輪16的外齒與定位差分輪25的內齒在運動中嚙合,此處所說的嚙合是一種配合關系。本實施例中,為了使線輪15與偏心輪16配合,線輪15底部具有多個驅動柱24,同時,偏心輪16上開設有對應驅動柱24數量的驅動孔31,偏心輪16轉動時通過驅動柱24帶動線輪15轉動,實現收放線。更具體的,驅動柱24在線輪15底部呈中心對稱的環形排列,驅動孔31在偏心輪16上呈中心對稱的環形排列,組裝時,由于偏心輪16相對線輪15是偏心的,因此,可使每個驅動柱24與對應的驅動孔31相切,線輪15與偏心輪16可相對定位。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技術的蝸輪14的外徑可以制作得相對現有產品更小,蝸輪14的齒數可以減少,同時,可以將偏心輪16、線輪15的齒數減少,將單個齒的尺寸加大,也進一步增加了蝸輪14、偏心輪16、定位差分輪25的鋼性,提高穩定性,實現大傳動比,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所述箱體11具有出線槽20,出線槽20有兩個,如圖中所示,兩個出線槽20對稱設置,可以依實際使用情況以及安裝位置,來確認使用哪一個出線槽20,也可以同時使用。所述線輪15的側面形成繞線空間;所述線輪15上具有嵌孔30,用于固定拉索的端頭,如果同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動腰托系統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上蓋、蝸桿、蝸輪、線輪、偏心輪,箱體與上蓋組合成盒體,盒體具有出線槽,箱體內具有蝸輪,蝸輪與蝸桿配合,蝸輪軸向驅動有偏心運動的偏心輪,偏心輪軸向驅動線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舒易久,劉金濤,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凌銳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東莞市領銳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