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凈化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凈化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水凈化處理工藝為絮凝、沉淀。首先進行加藥處理,使水中雜質與絮凝劑反應,然后經過混凝、絮凝和沉淀,使懸浮物沉淀下來,當池底污泥達到一定量后,必須停水進行排污清洗,這樣不僅影響生產,而且浪費大量水,且勞動強度大,為了達到一定沉淀效果,各池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面積和容積,這樣占地面積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結構簡單、沉淀效果好、 排泥容易、勞動強度低的水凈化處理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一種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混合-濃縮池、絮凝-濃縮池、沉淀-濃縮池,其特征在于各池上部為方形、下部為倒錐形立體結構,錐底設有排污口,由排污管通至池外;各池中部有進出水口相通;沉淀-濃縮池上部設有斜管填料,填料上部兩沉淀池之間設有排水溝。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河水在混合-濃縮池中與絮凝劑混合,比重較大的雜質首先沉淀、濃縮降至池底部;混合液通過各自出水口依次經過5個絮凝-濃縮池進行反應,部分大的絮凝物依次順側底下滑,沉淀濃縮;然后混合液進入沉淀-濃縮池,由池內斜管填料底部自下而上經過填料分割的一系列淺層沉淀層沉淀,沉泥順斜管及側底下滑濃縮至池底部,清水由沉淀-濃縮池上部的溢流槽收集排出,池底污泥由各自排污管排出。這樣可達到不停水情況下進行排污,提高凈化效果的目的。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種水凈化裝置的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水凈化裝置A— A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水凈化裝置B— B剖面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水凈化裝置C一C剖面圖。具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混合?濃縮池(6)、絮凝?濃縮池(7)、沉淀?濃縮池(1),其特征在于:各池上部為方形、下部為倒錐形立體結構,錐底設有排污口(8)、(3),由排污管(13)、(21)通至池外;各池中部有進出水口(10)相通;沉淀?濃縮池(1)上部設有斜管填料(16),填料(16)上部兩沉淀池(18)之間設有排水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江濤,葉榮貴,錢躍生,許國強,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華邦特種紙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