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屬于印染滴液設備領域。該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包括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該噴氣機構包括進氣管、導氣管、噴嘴及運行導軌,所述導氣管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該導氣管一端與進氣管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設有噴嘴;該回收機構包括液滴回收盤及運行導軌,所述液滴回收盤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防多余液體滴落效果好、維護及維修便捷、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成本低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公開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按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劃分設于印染滴液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傳統的染料自動滴液計量裝置主要分為有管路式及無管路式滴液兩種型態,其中一種無管路的染料自動滴液計量裝置的設計中,采用轉盤管路取代滴液導管,在一機架設置有原料容器(母液瓶)轉盤,其上以環狀排列置放有復數個原料容器(母液瓶 )。在原料容器轉盤的下方位置配置一染杯轉盤。染杯轉盤設有數個環列的孔洞,每一洞孔可用以承置一個染杯,而每一個染杯的下方由一染杯杯托所承托,并在下方設有計量天平。原料容器內部的原料,由一計算機控制設備配合滴液裝置的控制的下,可由不同的原料容器取出不同比例的原料,再將這些原料由滴液裝置滴落在染杯內。滴液裝置在向母液瓶中取液時,母液瓶中的液體會附著于取液裝置之上,在滴液裝置運行過程中隨滴液裝置移動而將取液裝置外側多余液體滴落與機臺上,長久積累,裝置清洗、維護難,同時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在液體配比上會造成誤差,產品有色差,提高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防多余液體滴落效果好、維護及維修便捷、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成本低的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包括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其中噴氣機構,其包括進氣管、導氣管、噴嘴及運行導軌,所述導氣管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該導氣管一端與進氣管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設有噴嘴;回收機構,其包括液滴回收盤及運行導軌,所述液滴回收盤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進一步,所述導氣管為L形結構,該導氣管與進氣管連通一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平行設置,導氣管設有噴嘴一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垂直設置。進一步,所述噴嘴為兩平行空心圓柱且與導氣管連通,兩噴嘴相對的斜下方設有噴氣孔。進一步,所述機械手上夾持裝置夾持母液瓶的注射管,且該注射管一端設有針管取液,所述針管隨機械手升降。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的優點I、傳統滴液裝置上未設有防滴液裝置,且在多余液體滴落機臺上一般人工手動清潔,本專利技術人在滴液機的機械手上安裝防滴落裝置,避免了滴液及在向母液瓶中取液時,附著于取液裝置上多余液體,滴落與機臺上的不良現象,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了配比精度,同時避免出現色差等不良問題;2、本使用新型設有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結構簡單合理,易維護及維修,且生產成本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I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技術噴氣機構原理圖。圖4是本技術使用步驟示一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使用步驟示二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使用步驟示三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如圖I所示,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包括機械手I、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所述機械手I上夾持裝置11夾持母液瓶2的注射管3,且該注射管3 —端設有針管31取液,所述針管31隨機械手I升降。如圖I、圖2及圖3所不,噴氣機構,其包括進氣管4、導氣管5、噴嘴6及運行導軌7,所述導氣管5固定于運行導軌7 —端,該導氣管5 —端與進氣管4連通,導氣管5另一端設有噴嘴6,所述導氣管5為L形結構,該導氣管5與進氣管4連通一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平行7設置,導氣管6設有噴嘴6 —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7垂直設置,噴嘴6為兩平行空心圓柱且與導氣管連通,兩噴嘴6相對的斜下方設有噴氣孔61。如圖I所示,回收機構,其包括液滴回收盤8及運行導軌9,所述液滴回收盤8固定于運行導軌9 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I下端且與機械手I升降導軌12垂直設置如圖3、圖4、圖5及圖6所示,本使用新型工作步驟如下步驟一、機械手I上夾持裝置11夾持母液瓶2的注射管3,且該母液瓶2有定位套21固定,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處于機械手I下端相對靜止狀態;步驟二、機械手I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噴氣機構伸出,且將注射管3針管31設于兩平噴嘴6之間,同時兩噴嘴6斜下方的噴氣孔61向針管噴氣,使針管31外側多余液體向針管31下方加速滑落;步驟三、機械手I上升至最高且針管31外側多余液體滑落至針管31底部,噴嘴6停止吹氣.噴氣機構復位;回收機構伸出,多余液體滴入液滴回收盤8。本使用新型設計原理當機械手上升到一定高度,氣嘴伸出并開始吹氣,機械手繼續上升,噴氣機構的噴氣孔則相對于針管往下吹,將黏附與針管外壁上的液體吹至針管末端。當機械手上升至最高度,回收裝置伸出,防止液體滴落。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
技術實現思路
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 實施例所揭示者。權利要求1.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其中 噴氣機構,其包括進氣管、導氣管、噴嘴及運行導軌,所述導氣管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該導氣管一端與進氣管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設有噴嘴; 回收機構,其包括液滴回收盤及運行導軌,所述液滴回收盤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管為L形結構,該導氣管與進氣管連通一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平行設置,導氣管設有噴嘴一端與噴氣機構運行導軌垂直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嘴為兩平行空心圓柱且與導氣管連通,兩噴嘴相對的斜下方設有噴氣孔。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上夾持裝置夾持母液瓶的注射管,且該注射管一端設有針管取液,所述針管隨機械手升降。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屬于印染滴液設備領域。該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包括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該噴氣機構包括進氣管、導氣管、噴嘴及運行導軌,所述導氣管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該導氣管一端與進氣管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設有噴嘴;該回收機構包括液滴回收盤及運行導軌,所述液滴回收盤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本技術具有結構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防多余液體滴落效果好、維護及維修便捷、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成本低等優點。文檔編號D06B23/20GK202626633SQ201220236668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專利技術者湯瑞能 申請人:廈門瑞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滴液機機械手防滴落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械手、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其中:???噴氣機構,其包括進氣管、導氣管、噴嘴及運行導軌,所述導氣管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該導氣管一端與進氣管連通,導氣管另一端設有噴嘴;???回收機構,其包括液滴回收盤及運行導軌,所述液滴回收盤固定于運行導軌一端;???所述噴氣機構與回收機構平行設置,且該噴氣機構設于回收機構上方,噴氣機構及回收機構分別設于機械手下端且與機械手升降導軌垂直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瑞能,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瑞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