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帽、導向管和外殼,套管帽的一端設有球碗部,球碗部與套管帽的連接處具有凸臺,導向管的球頭端嵌入套管帽的球碗部,導向管與球碗部的連接處套有球碗緩沖件,球碗緩沖件的一端位于導向管上,另一端抵靠在凸臺的一側,套管帽上套有套管帽緩沖件,套管帽緩沖件的內側面抵靠在凸臺的另一側,外殼套在球碗緩沖件上,一與外殼卡接的鎖緊件套在套管帽緩沖件上,外殼的外壁設有環形凹槽,外殼上套有可周向轉動的限位件,限位件上部的兩側對稱設有軸向伸出限位件的限位塊,限位件下部設有定位凸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整體重量輕,便于安裝、拆卸,裝配安全牢靠,通用性強,生產成本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動車輛的換擋拉索,特別涉及一種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
技術介紹
換擋拉索是機動車輛必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用于將駕駛室內的換擋操作機構與變速器上的換擋機構相連,以實現駕駛者對變速器換擋機構的遠程操控。套管帽組合是連接換擋拉索套管和車體的重要連接件。參見圖7至圖9,現有的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 通常包括金屬套管帽13、導向管14和外殼15,外殼的外壁上設有用于與車體安裝部位連接的環形凹槽15a和掛鉤15b,在車體安裝部位設有一車體卡板16,車體卡板的上部設有用于與環形凹槽15a相卡接的“U”形卡槽16a,車體卡板的下部設有掛鉤孔16b,安裝時,將套管帽組合結構的外殼15安裝在車體卡板16上,車體卡板的“U”形卡槽16a卡入外殼的環形凹槽15a中,外殼的掛鉤15b固定在車體卡板的掛鉤孔16b中,以完成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卡板的裝配。但采用該套管帽組合結構的不足之處在于1、由于套管帽為金屬套管帽,使其整體重量較重,且不便于加工制造,生產成本較高;2、由于外殼的環形凹槽和掛鉤均與外殼一體注塑成型,只能安裝在與其相對應的車體卡板上,通用性差,一旦車體卡板的形狀和尺寸發生改變,必須重新更換與車體卡板相對應的外殼,極大的增加了成本;3、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卡板裝配好后,套管帽組合結構的脫出力(通常在98N以上)較小,嚴重影響了使用可靠性,并且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卡板在拆卸時,必須借助輔助工具將掛鉤撬起的同時拔出套管帽組合,操作復雜,加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在撬起掛鉤時容易造成產品損壞。另外,現有的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一般要求較高的加工工藝和較復雜的設備,如旋鉚、超聲波焊接等,這些都需要投入較高的設備成本和復雜的加工工藝來滿足,還往往造成零件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它具有結構簡單,整體重量輕,便于安裝、拆卸,裝配安全牢靠,通用性強,生產成本低的優點。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帽、導向管和外殼,所述套管帽的一端設有與套管帽一體成型的球碗部,所述球碗部與套管帽的連接處設有沿徑向向外伸出的凸臺,導向管的球頭端嵌入套管帽的球碗部,所述導向管與球碗部的連接處套有球碗緩沖件,該球碗緩沖件的一端位于導向管上,另一端抵靠在凸臺的一偵牝所述套管帽上套有套管帽緩沖件,所述套管帽緩沖件的內側面抵靠在凸臺的另一側,所述外殼套在球碗緩沖件上,一與外殼卡接的鎖緊件套在套管帽緩沖件上,所述外殼的外壁設有用于與車體上的安裝裝置卡接的環形凹槽,外殼靠近環形凹槽的一端套有可周向轉動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部的兩側對稱設有軸向伸出限位件的限位塊,限位件下部設有定位凸起。所述套管帽為塑料件。所述導向管上套有密封套和限位護套,密封套套在導向管伸出外殼的一端端部,限位護套位于密封套與外殼之間,且限位護套與外殼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導向管的球頭端與套管帽的球碗部沿軸向設有間隙。所述外殼的一端具有軸向伸出的卡舌,鎖緊件的一端設有與卡舌相卡接的卡口。所述外殼和鎖緊件均為塑料件。所述限位件的限位塊位于外殼的凹槽上方。所述限位塊的內側具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折邊。所述安裝裝置為開口向上的“U”形卡板,靠近卡板口端的兩側內壁上相對設有用于卡接限位塊的卡槽,卡板的底部設有對定位凸起定位的定位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使本技術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具有以下優占-^ \\\ ·所述套管帽的一端設有與套管帽一體成型的球碗部,所述球碗部與套管帽的連接處設有沿徑向向外伸出的凸臺,使得球碗部與套管帽之間的脫離強度能夠達到500N以上,保證了使用安全、可靠,且便于加工制造。導向管的球頭端嵌入套管帽的球碗部,導向管的球頭端嵌入套管帽的球碗部后,兩者之間的脫離強度能夠達到190N以上,且導向管能夠靈活擺動,與現有的套管帽組合結構相比,本技術的導向管無需采用旋鉚、超聲波焊接等方式與套管帽連接,降低了零件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導向管與球碗部的連接處套有球碗緩沖件,該球碗緩沖件的一端位于導向管上,另一端抵靠在凸臺的一側,使得球碗緩沖件能夠對導向管與球碗部的連接處起到密封和減震的作用;同時所述套管帽上套有套管帽緩沖件,該套管帽緩沖件的內側面抵靠在凸臺的另一側,使得套管帽緩沖件能夠對套管帽起到密封和減震的作用。所述外殼套在球碗緩沖件上,一與外殼卡接的鎖緊件套在套管帽緩沖件上,通過外殼與鎖緊件卡接將導向管與套管帽壓緊固定,從而完成導向管與套管帽的裝配,整個裝配過程簡單快捷,全部由單個零件組裝而成,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外殼的外壁設有用于與車體上的安裝裝置卡接的環形凹槽,外殼靠近環形凹槽的一端套有可周向轉動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部的兩側對稱設有軸向伸出限位件的限位塊,限位件下部設有定位凸起,當組裝好的本技術與車體的安裝裝置安裝時,只需直接壓下外殼,使車體的“U”形卡板卡入殼體的環形凹槽中,同時限位件上部兩側的限位塊卡入“U”形卡板兩側內壁上設有的卡槽中,限位件的定位凸起定位在“U”形卡板底部的定位槽中,即可輕松、快速、方便的完成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的安裝,并且安裝完成后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的卡板之間的脫離強度可達到225N以上,安裝牢固可靠;當組裝好的本技術與車體的安裝裝置拆卸時,只需用手將限位件上部兩側的限位塊的限位折邊稍微用于捏攏,同時往上拔出套管帽組合結構即可完成拆卸。本技術與車體上的安裝裝置的安裝和拆卸均能在3秒內完成,不僅提高了裝配的可靠性和拆卸的方便性,降低了安裝和拆卸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安裝和拆卸的效率,而且簡化了工作步驟,節約了人工成本,還減少了拆卸對產品造成的損壞。另外,由于限位件可轉動的套在外殼上,避免了套管帽組合結構在與車體安裝時因產生扭轉而對拉索造成影響。本技術的不僅結構簡單,零部件材料樹脂化,整體重量輕,符合輕量化要求,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安裝、拆卸方便,裝配安全牢靠,同時通用性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卡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安裝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4的B向示意圖;圖6為圖4的C向示意圖;圖7為現有的套管帽組合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現有的車體卡板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現有的套管帽組合結構與車體卡板的安裝狀態示意圖。附圖中,I為套管帽,2為導向管,2a為球頭端,3為外殼,3a為凹槽,3b為卡舌,4為球碗部,5為凸臺,6為球碗緩沖件,7為套管帽緩沖件,8為鎖緊件,8a為卡口,9為限位件,91為限位塊,91a為限位折邊,92為定位凸起,10為密封套,11為限位護套,12為卡板,12a為卡槽,12b為定位槽,13為金屬套管帽,14為導向管,15為外殼,15a為凹槽,15b為掛鉤,16為車體卡板,16a為卡槽,16b為掛鉤孔。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I至圖6,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的一種實施例,該套管帽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帽I、導向管2和外殼3。所述套管帽I的一端設有與套管帽一體成型的球碗部4,本實施例的套管帽I為塑料件,與現有金屬套管帽相比,具有加工制造方便、重量輕、生產成本低的優點,并且由于套管帽I與球碗部4 一體注塑成型,使得球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換擋拉索的套管帽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帽(1)、導向管(2)和外殼(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帽(1)的一端設有與套管帽一體成型的球碗部(4),所述球碗部(4)與套管帽(1)的連接處設有沿徑向向外伸出的凸臺(5),導向管(2)的球頭端(2a)嵌入套管帽(1)的球碗部(4),所述導向管(2)與球碗部(4)的連接處套有球碗緩沖件(6),該球碗緩沖件(6)的一端位于導向管(2)上,另一端抵靠在凸臺(5)的一側,所述套管帽(1)上套有套管帽緩沖件(7),所述套管帽緩沖件(7)的內側面抵靠在凸臺(5)的另一側,所述外殼(3)套在球碗緩沖件(6)上,一與外殼(3)卡接的鎖緊件(8)套在套管帽緩沖件(7)上,所述外殼(3)的外壁設有用于與車體上的安裝裝置卡接的環形凹槽(3a),外殼(3)靠近環形凹槽(3a)的一端套有可周向轉動的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上部的兩側對稱設有軸向伸出限位件的限位塊(91),限位件下部設有定位凸起(9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賢葎,蘇波,劉易海,謝來恩,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海德世拉索系統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