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包括長表體、共軛腰輪轉子A、共軛腰輪轉子B、小前墻板、軸承、軸承A、軸承B、軸承C、小后墻板、齒輪A、齒輪B、后密封蓋板、前密封蓋板、磁鋼套、磁連接計數器;小前墻板與軸承、軸承A連接,軸承與共軛腰輪轉子A連接,軸承B與共軛腰輪轉子B連接,同時連接磁鋼套、共軛腰輪轉子A與軸承B連接同時連接齒輪A、共軛腰輪轉子B與軸承連接同時連接齒輪、軸承B、C與小后墻板連接、小前墻板與小后墻板之間用四根等長連接桿連接固定,即完成了共軛腰輪轉子總成的裝配;將共軛腰輪轉子總成裝入長表體腔體即成新中間體;新的中間體兩端分別與前密封蓋板、后密封蓋板連接、磁連接計數器與前密封蓋板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天然氣輸配計量、エ業結算用燃氣儀表領域。
技術介紹
燃氣作為一種優質能源,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歐美等エ業發達國家,對燃氣計量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尤其是對貿易結算燃氣的計量十分 重視。從流量計選型上,歐洲多使用渦輪、腰輪流量計,如在荷蘭渦輪、腰輪流量計的使用約占80%左右。目前、國內氣體腰輪流量計基本上是按照國外流量計結構生產的。均采用離散的零件,由裝配員エ直接組裝成產成品的生產エ藝。缺陷是零件精度要求高、裝配難度大、產品一次性檢驗合格率低,大約在55%左右,產品一致性和零件互換性差,維護維修極不方便,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造成產品成本高,不適合大批量生產。見圖1,原先的腰輪流量計由以下部件構成表體I、共軛腰輪轉子A 2、共軛腰輪轉子B 2.1前墻板3、軸承4、軸承A 4. I、軸承B 4. 2、軸承C 4. 3、后墻板5、齒輪A 6、齒輪B 6. I、后密封蓋7、前密封蓋8、磁鋼套9、磁連接計數器10 ;所述表體(I)與前墻板(3)連接、所述前墻板(3)與軸承(4)、軸承A(4. I)連接,所述軸承(4)與共軛腰輪轉子A(2)連接,所述軸承A(4. I)與共軛腰輪轉子B(2. I)連接同時連接磁鋼套(9)、所述共軛腰輪轉子A (2)與軸承B (4. 2)連接同時連接齒輪A (6)、所述共軛腰輪轉子B (2. I)與軸承C (4. 3)連接同時連接齒輪B(6. I)、所述軸承B(4. 2) (4. 3)與后墻板(5)連接、所述后墻板(5)與表體(I)連接。這樣連接就裝配成了中間體;所述中間體與前密封蓋(8)連接、所述前密封蓋(8)與磁連接計數器(10)連接;所述中間體與后密封蓋(7)連接。即完成了腰輪流量計的裝配。中間體是腰輪流量計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由兩個共軛腰輪轉子、無摩擦轉動帶動氣體通過,實現計量的。但是兩個旋轉的共軛腰輪轉子之間的間隙僅有O. 06-0. 07mm。傳統エ藝組裝中間體時,無法看到共軛腰輪轉子在表體內的轉動狀態,表體(I)與共軛腰輪轉子A(2)/共軛腰輪轉子B (2. I)之間、共軛腰輪轉子A(2)/共軛腰輪轉子B(2. I)之間、共軛腰輪轉子A(2)/共軛腰輪轉子B(2. I)與前墻板(3)/后墻板(5)之間的間隙,操作人員無法直觀看到或直接測量,僅憑借著轉動時的聲音、手感和經驗來調整它們之間的間隙。零件的累計誤差越大,調整和裝配的難度也就更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g在改變中間體的連接結構;提供一種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包括長表體、共軛腰輪轉子A、共軛腰輪轉子B、小前墻板、軸承、軸承A、軸承B、軸承C、小后墻板、齒輪A、齒輪B、后密封蓋板、前密封蓋板、磁鋼套、磁連接計數器;所述小前墻板與軸承、軸承A連接,所述軸承與共軛腰輪轉子A連接,所述軸承B與共軛腰輪轉子B連接,同時連接磁鋼套、所述共軛腰輪轉子A與軸承B連接同時連接齒輪A、所述共軛腰輪轉子B與軸承連接同時連接齒輪、所述軸承B、C與小后墻板連接、所述小前墻板與小后墻板之間用四根等長連接桿連接固定,即完成了共軛腰輪轉子總成的裝配;將所述共軛腰輪轉子總成裝入長表體腔體即成新中間體;所述新的中間體兩端分別與前密封蓋板、后密封蓋板連接、所述磁連接計數器與前密封蓋板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調試容易、精度也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傳統裝配的5-6倍。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I、表體2、共軛腰輪轉子A 2. I共軛腰輪轉子B3、前墻板4、軸承4. I軸承A 4. 2軸承B 4. 3軸承C 5、后墻板6、齒輪A 6. I、齒輪B 7、后密封蓋8、前密封蓋9、磁鋼套10、磁連接計數器。圖2,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1-1、長表體2、共軛腰輪轉子A 2. I共軛 腰輪轉子B 3-1、小前墻板4、軸承4. . I軸承A 4. 2軸承B 4. 3軸承C 5-1、小后墻板6、齒輪A 6. I、齒輪B 7-1、后密封蓋板8-1、前密封蓋板9、磁鋼套10、磁連接計數器。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2,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由以下部件構成長表體1-1、共軛腰輪轉子A 2、共軛腰輪轉子B 2. I、小前墻板3-1、軸承4、軸承A4. . I、軸承B 4. 2、軸承C4. 3、小后墻板5-1、齒輪A6、齒輪B 6. I、后密封蓋板7_1、前密封蓋板8_1、磁鋼套9、磁連接計數器10 ;所述小前墻板(3-1)與軸承(4)、軸承A(4. I)連接,所述軸承(4)與共軛腰輪轉子A(2)連接,所述軸承A(4. I)與共軛腰輪轉子B(2. I)連接,同時連接磁鋼套(9)、所述共軛腰輪轉子A(2)與軸承B(4. 2)連接同時連接齒輪iU6)、所述共軛腰輪轉子B(2. I)與軸承(4. 3)連接同時連接齒輪(6. I)、所述軸承B(4. 2)、C(4. 3)與小后墻板(5)連接、所述小前墻板(3-1)與小后墻板(5-1)之間用四根等長連接桿連接固定,即完成了轉子總成的裝配;將所述轉子總成裝入長表體(1-1)腔體內部,即成為了新中間體裝配。所述新的中間體兩端分別與前密封蓋板(8-1)、后密封蓋板(7-1)連接、所述磁連接計數器(10)與前密封蓋板連接;即構成了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所述長表體(1-1)設有內孔,所述小前墻板(3-1)和小后墻板(5-1)的形狀尺寸對應長表體(1-1)內孔,兩者采用滑動配合,還設有4根連接桿,用來固定小前墻板(3-1)和小后墻板(5-1)。用以實現機芯部分與表體(I)分離,獨立裝配轉子總成。本技術主要是表體功能的改變。傳統結構表體(I),既具備轉子的載體功能又有連接和定位的功能。本技術中的長表體(1-1)只具備載體功能,其它零件単獨裝配成轉子總成部件。此部件在長表體(1-1)外部直觀裝配、調試和總成檢測。操作簡單、調試容易、精度也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傳統裝配的5-6倍。裝配成本大幅降低,維修維護也十分簡單,一般情況下用戶可以自行操作。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的優點是(I)中間體從結構上分成兩個部件。即長表體(1-1)和獨立轉子總成(2)所述轉子總成作為ー個単獨部件,獨立裝配、調試、檢測。這樣裝配員エ可以很直觀的觀察、測量和調整各個零件之間的間隙。即 轉子(2)與轉子(2. I)之間的間隙 ’轉子(2)、轉子バ2. I)與小前墻板(3)、小后墻板(5)之間的間隙,(3)長表體(1-1)只作為ー個載體使用。所述獨立轉子總成裝入長表體(1-1)腔體內部。很容易控制長表體(1-1)與轉子(2)、轉子(2. I)之間的間隙。(4)解決了腰輪流 量計產品的一致性、互換性差和維護維修難題,整機的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98%以上。(5)所述腰輪流量計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如出現故障,用戶就可以自行維修或者更換轉子總成,無需專業人員。(6)與傳統結構相比,裝配エ藝簡單方便。裝配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是傳統結 構的5-6倍。權利要求1.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其特征在于,包括長表體、共軛腰輪轉子A、共軛腰輪轉子B、小前墻板、軸承、軸承A、軸承B、軸承C、小后墻板、齒輪A、齒輪B、后密封蓋板、前密封蓋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內置式獨立轉子總成氣體腰輪流量計,其特征在于,包括長表體、共軛腰輪轉子A、共軛腰輪轉子B、小前墻板、軸承、軸承A、軸承B、軸承C、小后墻板、齒輪A、齒輪B、后密封蓋板、前密封蓋板、磁鋼套、磁連接計數器;所述小前墻板與軸承、軸承A連接,所述軸承與共軛腰輪轉子A連接,所述軸承B與共軛腰輪轉子B連接,同時連接磁鋼套、所述共軛腰輪轉子A與軸承B連接同時連接齒輪A、所述共軛腰輪轉子B與軸承連接同時連接齒輪、所述軸承B、C與小后墻板連接、所述小前墻板與小后墻板之間用四根等長連接桿連接固定,即完成了共軛腰輪轉子總成的裝配;將所述共軛腰輪轉子總成裝入長表體腔體即成新中間體;所述新的中間體兩端分別與前密封蓋板、后密封蓋板連接、所述磁連接計數器與前密封蓋板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惠利,
申請(專利權)人:夏惠利,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