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包括油箱、過濾器、液壓泵、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分油裝置及多個液壓缸,分油裝置包括分油流道及與液壓缸數量相當的油缸,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B和分油裝置的多個油缸內柱塞下部空腔均與分油裝置的分油流道接通,每個油缸的上進出油口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A之間均設有一條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包括一個三位四通電磁閥,該三位四通電磁閥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分油裝置的油缸及液壓缸接通。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松動反應堆頂蓋時自動化控制,能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減少操作人員在放射區域停留的時間,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反應堆頂蓋松動過程中的水平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反應堆檢修與退役
,具體是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
技術介紹
反應堆頂蓋與壓力容器筒體采用止口配合,配合間隙極小,且經過長時間運行后間隙處聚集了大量腐蝕產物,使得二者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粘結力。對頂蓋進行松動時,不但要克服二者之間的粘結力,同時需要保證頂蓋頂升過程中頂蓋保持一定的水平度,以達到松動反應堆頂蓋、防止堆頂蓋與壓力容器筒體卡死及破壞壓力容器筒體密封面的目的。現今人們在進行反應堆開蓋時均采用人力旋轉螺旋千斤頂的方式來松動反應堆頂蓋,采用現有方式松動反應堆頂蓋存在自動化程度低、調整速度慢等缺陷,且需操作人員長期在放射性區域操作,對操作人員身體危害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其解決反應堆頂蓋松動時水平度控制難度大和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的難題,并通過自動化控制能提高調整速度和減少操作人員在放射區域停留的時間。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包括油箱、過濾器、液壓泵、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分油裝置及多個液壓缸,所述油箱、過濾器及液壓泵順次接通,液壓泵的出液口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壓力油進口 P接通;所述分油裝置包括分油流道及與液壓缸數量相當的油缸,所述油缸內設有與其內壁活動連接且分隔油缸構成上下兩個空腔的柱塞,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回油口 T接通油箱,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B和多個油缸內柱塞下部空腔均與分油裝置的分油流道接通,油缸設有接通柱塞上部空腔的上進出油口,每個油缸的上進出油口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A之間均設有一條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包括一個三位四通電磁閥,該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壓力油進口 P、輸出口 A、回油口 T分別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A、油缸的上進出油口及液壓缸的下腔體接通,該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B截止。其中,分油裝置中的多個油缸大小、容積相同,本專利技術在設定時應保證分油裝置內油缸中柱塞上部空腔注滿后,其內液壓油排入液壓缸后也只能使頂蓋向上發生較小的位移,即應保證頂蓋發生多次頂升后才能打開。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還包括設置在液壓缸與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三位四通電磁閥回油口 T之間管路上的一個二位四通電磁閥和一個電動單向閥,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二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B、壓力油進口 P分別與其內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回油口 T和電動單向閥的進液口連接,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電動單向閥的出液口與一個液壓缸的下腔體接通,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二位四通電磁閥的回油口T和輸出口 A截止。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輸出口 B與分流裝置的分流流道接通的管路上設有第一單向節流閥,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輸出口 A連接有第二單向節流閥,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連接的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連接在第二單向節流閥上,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包括一個單向節流閥,該單向節流閥設置在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內三位四通電磁閥輸出口 A與分油裝置內油缸的上進出油口之間的管路上。在給液壓缸注油時,單向節流閥控制所在油路的油的流量,減少液壓油對系統元器件的沖擊力;在油路轉換為回油油路時,單向節流閥無作用,使液壓油可以快速回到油箱。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還包括液壓缸下壓油液控制管路,所述液壓缸下壓油液控制管路包括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和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的壓力油進口P與液壓泵和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壓力油進口P之間的管路接通,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A截止,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B與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B接通,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回油口 T、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輸出口 A均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回油口 T和油箱之間的管路接通,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回油口 T 截止,所述多個液壓缸的上腔體均與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的壓力油進口 P接通。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還包括溢流閥,所述油箱連接有一條總回油管路,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回油口 T、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的回油口 T及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A三者連接的回油管路均與油箱連接的總回油管路接通,所述溢流閥一端與油箱連接的總回油管路接通,其另一端與液壓泵和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壓力油進口 P之間的管路接通。所述液壓缸下壓油液控制管路還包括減壓閥,所述減壓閥設置在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壓力油進口 P和液壓泵之間的管路上。所述分油裝置包括分油塊,所述分油流道設置在分油塊內,所述多個油缸均連接在分油塊上,分油塊設有接通其內分油流道的主油液進出口和多個分支油液進出口,分流裝置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 B連接的管路連接在分油塊的主油液進出口上,分支油液進出口的數量與油缸的數量相同,油缸設有接通其內柱塞上部空腔的上進出油口及接通其內柱塞下部空腔的下進出油口,多個油缸的下進出油口與分油塊上的多個分支油液進出口位置——對應。所述液壓缸和分油裝置中油缸的數量均為四個,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的數量為四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包括油箱、過濾器、液壓泵、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分油裝置及多個液壓缸,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簡單,便于實現,本專利技術工作時首先通過控制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使液壓泵向分油裝置的多個相同容積的油缸柱塞上部的腔體內注滿液壓油,再通過控制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使液壓泵向分油裝置的多個油缸柱塞下部的腔體內注入液壓油,并通過控制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三位四通電磁閥,使分油裝置的多個油缸中柱塞上部腔體內的液壓油排入液壓缸內,進而由液壓缸頂升頂蓋上升一定的高度,如此往復工作,即可使頂蓋持續上升;本專利技術在多個液壓缸中任意兩個液壓缸的活塞桿頂升高度差值較大時,可對多條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中三位四通電磁閥進行控制,對頂升高度較小的液壓缸補油,當頂升高度誤差較小時停止補油,這時再實行多個液壓缸同步頂升或保持位置不變。采用本專利技術頂升反應堆頂蓋,可實現對反應堆頂蓋松動操作的遠距離控制,提高了反應堆頂蓋松動工藝的自動化程度,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及輻射受照劑量,且本專利技術應用時可對單個液壓缸的頂升高度進行調整,進而保證了頂蓋頂升過程中的水平度。附圖說明圖I為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油箱,2、過濾器,3、液壓泵,4、溢流閥,5、第一單向節流閥,6、第二單向節流閥,7、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8、減壓閥,9、第一二位四通電磁閥,10、第二二位四通電磁閥,11、第三單向節流閥,12、第三三位四通電磁閥,13、第四單向節流閥,14、分油裝置,15、第四三位四通電磁閥,16、第五單向節流閥,17、第五三位四通電磁閥,18、第六單向節流閥,19、第二二位四通電磁閥,20、第一電動單向閥,21、第一液壓缸,22、第三二位四通電磁閥,23、第二電動單向閥,24、第二液壓缸,25、第四二位四通電磁閥,26、第三電動單向閥,27、第三液壓缸,28、第五二位四通電磁閥,29、第四電動單向閥,30、第 四液壓缸,31、第六二位四通電磁閥。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松動反應堆頂蓋時頂升頂蓋的液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過濾器(2)、液壓泵(3)、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分油裝置(14)及多個液壓缸,所述油箱(1)、過濾器(2)及液壓泵(3)順次接通,液壓泵(3)的出液口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的壓力油進口P接通;所述分油裝置(14)包括分油流道及與液壓缸數量相當的油缸,所述油缸內設有與其內壁活動連接且分隔油缸構成上下兩個空腔的柱塞,所述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的回油口T接通油箱(1),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的輸出口B和多個油缸內柱塞下部空腔均與分油裝置(14)的分油流道接通,油缸設有接通柱塞上部空腔的上進出油口,每個油缸的上進出油口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的輸出口A之間均設有一條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所述液壓缸頂升油液控制管路包括一個三位四通電磁閥,該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壓力油進口P、輸出口A、回油口T分別與第一三位四通電磁閥(7)的輸出口A、油缸的上進出油口及液壓缸的下腔體接通,該三位四通電磁閥的輸出口B截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晶,戴波,韓富仁,蘇志勇,劉劍,沈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