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夠避免在電池單元表面結露的情況,并同時維持電池單元與冷卻板(61)的熱結合的電池裝置及具備該電池裝置的車輛。電源裝置具備:電池層疊體(5),其通過將多個方形電池單元(1)層疊而成;覆蓋殼體(16),其留下電池層疊體(5)的一面的局部而覆蓋電池層疊體(5)的外部;冷卻板(61),其與該電池層疊體(5)的一面配置成熱結合狀態,且在內部流過制冷劑,從而用于與該電池層疊體(5)進行熱交換,其中,電源裝置還具備覆蓋電池層疊體(5)的一面的防水性片(19),在電池層疊體(5)與覆蓋殼體(16)的間隙中夾有通過向該間隙注入填充材料而形成的填充層(18),通過填充層(18)來固定防水性片(19)。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主要在驅動混合動カ車或電動機動車等機動車的電動機的電源用或家庭用、エ廠用的蓄電用途等中使用的大電流用的電源裝置及具備這樣的電源裝置的車輛。
技術介紹
要求有車輛用的電池組等提高了輸出的電源裝置。在這樣的電源裝置中,將多個電池單元串聯連接來提高輸出電壓,使輸出電力變大。電池單元當以大電流進行充放電時發熱。尤其是隨著使用的電池單元的個數增加,發熱量也増大。因此,要求有效率良好地對電池單元的散熱進行導熱而使其消散的散熱機構。作為這樣的散熱機構,除了對電池単元 輸送冷卻風的空冷方式以外,還提出有使冷卻管與電池單元接觸,從而通過熱交換進行直接冷卻的方式,其中,該冷卻管供給制冷劑且使制冷劑循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3)。在這樣的蓄電池系統中,例如圖26、圖27所示,在層疊電池単元201而成的電池層疊體205的下表面配置使制冷劑循環的冷卻管260,并使冷卻管260與冷卻機構269連接,從而經由冷卻管260或冷卻板261從電池層疊體205奪取熱量而對其進行冷卻。在圖26的例子中,冷卻管260沿著與層疊電池単元201的層疊方向交叉的方向延長而進行配置。另外,在圖27的例子中,冷卻管260與層疊電池単元201的層疊方向平行地延長而進行配置。并且,在圖28的例子中,在電池層疊體205的下表面配置冷卻板261,在冷卻板261上布置冷卻管260,從而經由冷卻板261從電池層疊體205奪取熱量而進行冷卻。在上述冷卻方式中,與向相鄰的電池単元彼此的間隙輸送冷卻空氣的空冷式的冷卻方式相比,通過利用了制冷劑的熱交換能夠更加效率良好地奪取電池単元的熱量。相反,由于高的冷卻性能而冷卻部分變得比較低溫,其結果是,溫度降低到結露點以下,空氣中的水分變冷而在電池單元的表面結露。當產生這樣的結露時,可能會產生非意圖的通電或產生腐蝕。作為用于解決該問題的對策,考慮有利用樹脂等完全覆蓋金屬制的外裝殼體即電池單元的表面,從電池單元的表面排除空氣層,由此來避免空氣中含有的水分結露的情況。然而,當利用樹脂完全覆蓋電池単元的周圍時,怎樣維持與冷卻板的熱結合成為問題。即,若完全覆蓋電池層疊體的周圍,則無法實現與冷卻板的熱結合,從而散熱性降低。因此,需要將電池層疊體的底面等任一面敞開,并在該面配置冷卻板。然而,在這樣的配置中,在冷卻板與電池層疊體之間產生間隙,無法實現完全的密閉,其結果是,存在產生空氣的出入從而無法阻止空氣中的水分結露的情況的問題。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9-134901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9-134936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0-15788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實公昭34-16929號公報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5-149837號公報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2-10040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用于解決現有的這樣的問題點而提出。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種能夠實現電池層疊體與冷卻板的熱結合,且防止結露的電源裝置及具備該電源裝置的車輛。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其具備電池層疊體5,其通過將多個方形電池單元層疊而構成;覆蓋殼體16,其為一面開ロ的箱形,且留下該一面而覆蓋所述電池層疊體5的周圍;冷卻板61,其閉塞所述覆蓋殼體16的該一面,并且與所述電池層疊體5配置成熱結合狀態,且在內部流過制冷劑,從而用干與該電池層疊體5進行熱交換,其中,所述電源裝置還可以具備密封構件20,該密封構件20對所述覆蓋殼體16與所述冷卻板61的接合界面進行密封。由此,通過覆蓋殼體和冷卻板能夠將電池層疊體閉塞成氣密狀態,且能夠阻止空氣的流通而避免空氣中的水分結露的情況。 另外,根據第二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其還可以具備導熱片12,該導熱片12夾在所述冷卻板61與所述電池層疊體5之間,具有絕緣性和導熱性且具有弾性。由此,避免在導熱板與電池層疊體之間形成間隙的情況,從而實現可靠地發揮兩者間的熱結合的結構。并且,根據第三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封構件20為具有彈性的構件,該密封構件20夾在所述冷卻板61與所述覆蓋殼體16的界面處,被上述界面按壓而發生彈性變形。由此,能夠使密封構件發生弾性變形而可靠地將冷卻板與覆蓋殼體的界面形成為防水結構。另外,根據第四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封構件20可以為環狀,且該環狀的內徑比所述導熱片12的外形大。由此,能夠在密封構件不與導熱片抵觸的情況下,在導熱片的周圍對冷卻板與覆蓋殼體的界面進行防水。另外,根據第五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封構件20的環狀的內徑可以比所述冷卻板61的外形小。由此,密封構件能夠在冷卻板的內側且導熱片的周圍對冷卻板與覆蓋殼體的界面進行防水。另外,根據第六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其可以構成為,所述導熱片12的外形比所述冷卻板61的表面小,在所述冷卻板61的上表面載置了所述導熱片12的狀態下,在該導熱片12的周圍形成有平面狀的臺階區域62,所述密封構件20配置在該臺階區域62。由此,在導熱片的周圍設置的臺階區域,密封構件能夠對冷卻板與覆蓋殼體的界面進行防水。另外,根據第七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可以在所述臺階區域62或與該臺階區域62接合的覆蓋殼體16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配置所述彈性構件的槽17。由此,將密封構件向槽引導而能夠實現定位,且能夠可靠性高地實現防水結構。另外,根據第八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封構件20可以為O形密封圏。另外,根據第九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其可以構成為,所述密封構件20是夾在所述導熱片12與所述電池層疊體5之間的密閉板20B,所述密閉板20B以閉塞所述覆蓋殼體16的開ロ的方式呈氣密狀態地固定于所述覆蓋殼體16,在所述密閉板20B的背面側經由所述導熱片12而固定所述冷卻板61。由此,能夠通過密閉板將覆蓋殼體閉塞成氣密狀態,并且將冷卻板固定于密閉板,因此能夠經由密閉板來維持電池層疊體與冷卻板之間的高的導熱。尤其是通過將氣密地閉塞覆蓋殼體的構件和進行電池層疊體的冷卻的構件分開,容易分別實現它們的結構,且通過各構件分別發揮密閉功能和冷卻功能,從而能夠在結構上、制造上有利。另外,根據第十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在所述密閉板20B與所述電池層疊體5的一面之間還可以夾有具有彈性的第二導熱片13。由此,能夠通過第二導熱片填埋密閉板與電池層疊體之間的間隙,從而能夠發揮它們之間的導熱。另外,根據第十一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閉板20B的尺寸及外形可以設計成與所述覆蓋殼體16的開ロー致。由此,能夠容易實現通過密閉板將覆蓋殼體氣密地閉塞的結構。另外,根據第十二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所述密閉板20B可以為金屬制的板。由此,即使夾有金屬制的密閉板,也不會使導熱性降低,能夠通過冷卻板使電池層疊體效率良好地散熱。 另外,根據第十三方面涉及的電源裝置,可以在所述電池層疊體5與覆蓋殼體16的間隙注入填充材料。由此,將電池層疊體的周圍完全閉塞而消除間隙,從而能夠物理地阻止結露。另外,根據第十四方面涉及的車輛,其可以具備上述的電源裝置。附圖說明圖I是具備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電池組的電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圖I的電池組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從圖2的電池層疊體取下冷卻板后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從斜下方觀察圖2的電池層疊體而得到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圖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源裝置,其具備:電池層疊體(5),其通過將多個方形電池單元層疊而構成;覆蓋殼體(16),其為一面開口的箱形,且留下該一面而覆蓋所述電池層疊體(5)的周圍;冷卻板(61),其閉塞所述覆蓋殼體(16)的該一面,并且與所述電池層疊體(5)配置成熱結合狀態,且在內部流過制冷劑,從而用于與該電池層疊體(5)進行熱交換,所述電源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電源裝置還具備密封構件(20),該密封構件(20)對所述覆蓋殼體(16)與所述冷卻板(61)的接合界面進行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橋本裕之,土屋正樹,淺井康廣,瀨戶高志,籠谷貴英,
申請(專利權)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