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鍛壓機械,尤其是一種利用型模鍛輥進行輥鍛軋制的輥鍛機。在已知技術中,現有的輥鍛機械主要是由機架、傳動機構和兩個上、下相對配合的型模鍛輥組成的二輥輥鍛機。由于現有的輥鍛機僅有一對上下鍛輥,所加工的鍛件側面不規則,易造成錐角和輥縫飛邊,加工余量大,既浪費原材料,又給后序切削帶來困難,且對原材料準備要求嚴格,加工范圍窄,使得鍛造加工受到限制,造成使用不便。本技術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鍛造的制品精度高,質量穩定,工效快、成本低,原材料適用范圍廣,使用簡便的新型輥鍛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為四輥輥鍛機,在輥鍛機機架上通過上、下輥軸總成分別對應裝設上、下型模鍛輥,在兩輥軸上分別裝有同步的嚙合對齒輪,并由輥軸連接傳動機構和電動機,在上鍛輥軸總成上裝設有鍛輥上下調動機構,在上、下鍛輥的輥體兩側分別裝設左、右從動立輥,兩個立輥分別由立輥軸總成裝連于機架中部,并在兩立輥的輥軸總成上裝連有水平調節兩立輥相距位置的立輥調節機構,使兩對鍛輥在上、下和左、右四個方位圍構成中心鍛軋變形區,即成為四輥式輥鍛機。使用時,根據被鍛造加工產品裝設鍛輥型模,再分別調節上、下鍛輥和左、右立輥的相對位置,喂入坯料后,四個模輥同時從四個方向將坯料滾壓鍛造成為產品。由于本技術的輥鍛機設計為四輥結構,尤其在上、下鍛輥的兩側增設了左、右立輥,并可相對調節,使得鍛件側面規則,消除了側面錐角,減少了加工余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還在上、下鍛輥的輥軸上分別裝設了相互嚙合同步的齒輪,能有效地防止鍛軸徑向位錯,確保加工精度,提高鍛件成品率。因此,本技術較比現有的二輥輥鍛機結構新穎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四輥輥鍛機,它包括輥鍛機機架,上、下鍛輥,上鍛輥調節機構和上、下鍛輥軸總成,其特征是該輥鍛機還包括左、右立鍛輥(3、9),左、右立輥軸總成,左、右立輥調節絲桿(2、10)和上、下鍛輥傳動定位齒輪(4、1),兩個傳動定位齒輪(4、1)相互嚙合分別裝連于輥鍛機機架(5)上的上、下鍛輥軸總成(8、12)的輥軸頭部,左、右從動立輥(3、9)分別對稱裝連于上、下鍛輥(7、13)的輥體兩側,兩個立輥(3、9)分別由其左、右立輥軸總成對稱裝連于輥鍛機機架(5)的中部,并在左、右立輥軸總成上分別連接有左、右立輥調節定位絲桿(2、10),四個鍛輥(7、13、3、9)在上、下、左、右四個方面圍構成中心鍛軋造形孔區(1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四輥輥鍛機,它包括輥鍛機機架,上、下鍛輥,上鍛輥調節機構和上、下鍛輥軸總成,其特征是該輥鍛機還包括左、右立鍛輥(3、9),左、右立輥軸總成,左、右立輥調節絲桿(2、10)和上、下鍛輥傳動定位齒輪(4、1),兩個傳動定位齒輪(4、1)相互嚙合分別裝連于輥鍛機機架(5)上的上、下鍛輥軸總成(8、12)的輥軸頭部,左、右從動立輥(3、9)分別對稱裝連于上、下鍛輥(7、13)的輥體兩側,兩個立輥(3、9)分別由其左、右立輥軸總成對稱裝連于輥鍛機機架(5)的中部,并在左、右立輥軸總成上分別連接有左、右立輥調節定位絲桿(2、10),四個鍛輥(7、13、3、9)在上、下、左、右四個方面圍構成中心鍛軋造形孔區(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輥輥鍛機,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秀和,江士國,
申請(專利權)人:王秀和,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3[中國|河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