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11)、圓柱體(12)、圓柱體(13);方接頭(3)與套筒相連接;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套(1)形成移動副;扳手外套(1)與扳手內拉桿(2)通過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配合;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1)采用過盈配合。該多功能扳手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價廉物美。廣泛應用于機械行業,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和市場預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屬于機械
技術介紹
扳手作為常用的操作工具,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機床、自行車的組裝、維修等都離不開扳手。扳手以其特有的作用,被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套筒扳手作為扳手的一種,被廣泛使用。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套筒扳手大多數采用的是裝配組合式結構(所謂組合式是指采用兩種及以上扳手部件組裝在一起來共同完成復雜位置的螺母拆卸與裝配)。操作起來較繁瑣,費時、費力,效率較低,工具的使用成本高,使用時需要根據螺母的空間位置不同配置不同類型的扳手,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11)、圓柱體(12)、圓柱體(13);方接頭⑶與套筒相連接;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⑶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套(I)形成移動副;扳手外套(I)與扳手內拉桿(2)通過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配合;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I)采用過盈配合。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所述方接頭(3) —端設置開槽,開槽內用彈簧支撐一鋼球以提供壓力使鋼球緊貼套筒內壁;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所述圓柱銷(11)和扳手內拉桿(2)采用過盈配合,圓柱銷(11)與方接頭(3)采用間隙配合形成鉸鏈。本技術將轉動副和移動副的功能進行復合,在結構設計中反復應用鉸鏈結構,利用此多功能套筒扳手的多種結構的轉化,改變了扳手自身的長度,角度,空間位置,增加了作業面。該多功能扳手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價廉物美。廣泛應用于機械行業,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和市場預期。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參考圖I和圖2,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U、圓柱體12、圓柱體13 ;方接頭3使用時與套筒相連接;為了配合時套筒不易滑落,方接頭3—端設置開槽,開槽內采用彈簧來支撐一鋼球以提供壓力使鋼球緊貼套筒內壁;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圓柱銷11和扳手內拉桿2采用過盈配合,圓柱銷11與方接頭3采用間隙配合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連接方接頭3形成鉸鏈,與扳手外套I形成移動副,力口長動力臂;扳手外套I與扳手內拉桿2和圓柱體12、圓柱體13配合;圓柱體12、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I采用過盈配合。扳手的使用狀態一在常態狀態下扳手的狀態,再此狀態下結構緊湊,減少空間,攜帶方便。狀態二 在使用中當要拆卸或裝配的螺母較大時,需要的扭矩就相應的較大,這時把扳手內拉桿2向外移動,就增加了扳手的力臂的長度,起到了增加扭矩的作用,便于拆卸。狀態三當所要拆卸或裝配的螺母處于凹形槽,有一定深度的位置時,扳手外套I與扳手內拉桿2成垂直關系,扳手外套I與扳手內拉桿2的相對移動,同時可以起到調節內拉桿的長度,來解決不同深度的螺母。狀態四在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罩I裝配中采用鉸鏈連接,增強了扳手的活動范圍,當扳手在操作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阻擋時扳手可通過鉸鏈的轉動,轉動適合的度數,回到繼續操作的狀態,最大有效轉數是180度,回到對稱的起始位置,繼續作業。狀態五把扳手做成能夠分離,有兩點作用。一是當所要拆卸或裝配的螺母,螺栓等連接件較小時,分離后只用扳手內拉桿2可以減少扳手自重,減少操作者的疲勞,同時也增加了操作的效率。二是從加工工藝和裝配兩方面考慮,加工工藝上更容易加工,減少成本。裝配也相對的容易。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外套(I)、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11)、圓柱體(12)、圓柱體(13);方接頭(3)與套筒相連接;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⑶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套(I)形成移動副;扳手外套(I)與扳手內拉桿(2)通過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配合;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I)采用過盈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接頭(3)—端設置開槽,開槽內用彈簧支撐一鋼球以提供壓力使鋼球緊貼套筒內壁;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銷(11)和扳手內拉桿(2)采用過盈配合,圓柱銷(11)與方接頭(3)采用間隙配合形成鉸鏈。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11)、圓柱體(12)、圓柱體(13);方接頭(3)與套筒相連接;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套(1)形成移動副;扳手外套(1)與扳手內拉桿(2)通過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配合;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1)采用過盈配合。該多功能扳手結構新穎,操作簡單,價廉物美。廣泛應用于機械行業,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和市場預期。文檔編號B25B23/00GK202640224SQ201220273790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6日專利技術者賴安東, 楊海卉, 夏云周 申請人:賴安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外套(1)、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圓柱銷(11)、圓柱體(12)、圓柱體(13);方接頭(3)與套筒相連接;圓柱銷(11)連接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方接頭(3)和扳手內拉桿(2)形成鉸鏈,扳手內拉桿(2)與扳手外套(1)形成移動副;扳手外套(1)與扳手內拉桿(2)通過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配合;第一圓柱體(12)、第二圓柱體(13)和扳手外套(1)采用過盈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安東,楊海卉,夏云周,
申請(專利權)人:賴安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