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1a,1b)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6),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2)和螺帽(7)將上下鋼板(1a,1b)固定連接;在套筒(3)與支撐鋼柱(4)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撐鋼柱(4)外,將對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與上鋼板(1a)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4)一端與下鋼板(1b)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5)穿插在對穿孔(3a,4a)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夠通過調節限位螺栓和套筒與支撐鋼柱之間間距來調整墊塊高度,實現對各種建筑頂升和迫降中的支墊的靈活運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一種在建筑頂升和迫降中的支墊墊塊結構
,主要用于頂升和迫降工程中,對頂升和迫降的樁基和柱進行臨時支頂,防止頂升和迫降過程中,出現比較大的沉降情況導致工程出現危險,同時可以對頂升和迫降的高度進行控制。
技術介紹
在建筑頂升和截樁迫降工程中,為防止截斷的構件突然沉降,通常在截斷構件下面設置支墊墊塊,墊塊與截斷構件之間預留l-2cm空間,這樣既不會對迫降產生阻力,又可以在構件發生突然沉降時,對構件起到支墊作用,使得構件沉降或者頂升速率保持在安全可控范圍內。目前,工程中采用的墊塊采用的是將兩塊鋼板與圓筒焊接在一起,這樣的墊塊承 載力大,剛度好,但墊塊高度固定不可調節,當需要調整高度的時候需要插入(抽出)其他的的墊塊或者鋼板來改變高度。如發生突降時,墊塊容易被下沉構件頂死,不容易抽出,調整高度就較困難,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正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建筑頂升和截樁迫降工程中使用墊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可調整高度的支墊墊塊,可通過調節限位螺栓和套筒與實心鋼柱之間間距來調整墊塊高度,克服了現有支墊墊塊高度不可調整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本技術特征在于墊塊由五部分組成,包括上、下鋼板、4根限位螺桿、套筒、支撐鋼柱、銷接鋼棍;其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和螺帽將上下鋼板固定連接;在套筒與支撐鋼柱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套筒套在支撐鋼柱外,將對穿孔同心,其中套筒一端與上鋼板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一端與下鋼板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穿插在對穿孔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夠通過調節限位螺栓和套筒與支撐鋼柱之間間距來調整墊塊高度,實現對各種建筑頂升和迫降中的支墊的靈活運用。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
技術實現思路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本技術特征在于墊塊由五部分組成,包括上、下鋼板Ia和lb、4根限位螺桿2、套筒3、支撐鋼柱4、銷接鋼棍5 ;其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Ia和Ib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6,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2和螺帽7將上下鋼板Ia和Ib固定連接;在套筒3與支撐鋼柱4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3a和4a,套筒3套在支撐鋼柱4外,將對穿孔3a和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與上鋼板Ia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4 一端與下鋼板Ib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5穿插在對穿孔3a和4a上。本技術制作方法是I.上下兩塊鋼板,鋼板尺寸、厚度等規格型號可根據實際使用來定;2. 4根限位螺桿,每根螺桿與鋼板連接處由上下螺帽固定于上下鋼板的四個角; 3.套筒,筒每隔一定距離預留有直徑R的對穿孔;4.支撐鋼柱,鋼柱同樣每隔50mm打穿一個半徑為25mm的對穿孔;5.銷接鋼棍為直徑稍小于上述圓孔的實心圓鋼棍。本技術安裝方法是I.將墊塊安置在構件截斷面;2.需要調整高度時,將16個螺帽在某一高度固定,由螺桿暫時提供承載力;3.抽出圓鋼棍;4.將套筒往下(上)調一個預開對穿孔,并用圓鋼棍銷住;5.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螺帽位置,使墊塊與截斷構件間距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確保頂升或者迫降在一個安全可控的速度下進行。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其特征在于墊塊由五部分組成,包括上、下鋼板(la,lb)、4根限位螺桿(2)、套筒(3)、支撐鋼柱(4)、銷接鋼棍(5);其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la,Ib)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6),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2)和螺帽(7)將上下鋼板(la,Ib)固定連接;在套筒(3)與支撐鋼柱(4)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撐鋼柱(4)外,將對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端與上鋼板(Ia)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4)一端與下鋼板(Ib)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5)穿插在對穿孔(3a,4a)上。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本技術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1a,1b)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6),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2)和螺帽(7)將上下鋼板(1a,1b)固定連接;在套筒(3)與支撐鋼柱(4)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撐鋼柱(4)外,將對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與上鋼板(1a)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4)一端與下鋼板(1b)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5)穿插在對穿孔(3a,4a)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夠通過調節限位螺栓和套筒與支撐鋼柱之間間距來調整墊塊高度,實現對各種建筑頂升和迫降中的支墊的靈活運用。文檔編號E04G23/06GK202645040SQ20122020584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專利技術者劉光宗, 李紅兵, 李舉, 李宏雷, 傅強, 吳應川, 楊金磊, 唐尚 申請人:云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建筑頂升和迫降工程中的可調式墊塊,其特征在于:墊塊由五部分組成,包括:上、下鋼板(1a,1b)、4根限位螺桿(2)、套筒(3)、支撐鋼柱(4)、銷接鋼棍(5);其連接結構為:在上下鋼板(1a,1b)上四角位置分別開有螺桿孔(6),并分別通過4根限位螺桿(2)和螺帽(7)將上下鋼板(1a,1b)固定連接;在套筒(3)與支撐鋼柱(4)上分別開設有等圓等距的對穿孔(3a,4a),套筒(3)套在支撐鋼柱(4)外,將對穿孔(3a,4a)同心,其中套筒(3)一端與上鋼板(1a)內側焊連接,支撐鋼柱(4)一端與下鋼板(1b)內側焊連接;設有銷接鋼棍(5)穿插在對穿孔(3a,4a)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光宗,李紅兵,李舉,李宏雷,傅強,吳應川,楊金磊,唐尚,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