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瓶蓋質量檢測裝置,它包括相機、反射鏡系統、照明光源,其中:用于照亮瓶蓋待檢測部位的該照明光源設置在瓶蓋傳送裝置上設有的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上方,該照明光源的上方設有反射瓶蓋圖像的該反射鏡系統,該反射鏡系統的上方設有經由該反射鏡系統對瓶蓋進行拍攝的該相機,該相機、照明光源的控制端與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控制端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照明光源照亮瓶蓋待檢測部位,使用單臺相機經由反射鏡系統攝取瓶蓋圖像,實現了對瓶蓋的質量檢測,通過合理設計反射鏡系統,可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對瓶蓋實現360度無死角取像,實現對瓶蓋缺陷的全方位檢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瓶蓋質量檢測裝置,屬于瓶蓋質量檢測領域。
技術介紹
在瓶蓋生產過程中,瓶蓋的外觀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質量缺陷,特別是瓶蓋的內外側壁上通常會存在拉壞、缺料、劃傷、折皺等缺陷。而目前的大部分瓶蓋生產企業仍舊還采用人工目選和手工挑選相結合的檢測方法,這種檢測方法不僅存在檢測人員多、企業成本高的問題,還存在漏檢、誤檢、二次損傷等問題。并且,這種檢測方法為離線檢測方式,會大大增加生產所需的時間,給正常的企業運營造成影響。目前已有的傳統瓶蓋檢測裝置普遍采用兩種檢測方法。一種方法是在多個角度上擺設工業相機,每個相機拍攝瓶蓋的一部分側壁圖像,然后通過拼接圖像得到瓶蓋整體側壁信息,但是,該方法存在成本較高且對生產線的檢測工位要求較高的問題。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一臺工業相機在固定位置拍攝,瓶蓋在拍攝工位自身旋轉至少360度,相機多次采集瓶蓋側壁圖像,從而檢測系統逐幀對所采集的圖像進行處理分析,最終得出檢測結果,但是,該方法會限制生產線的傳輸速度,且對生產線的機械傳動要求比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瓶蓋質量檢測裝置,該瓶蓋質量檢測裝置使用單臺相機配合反射鏡系統和照明光源對瓶蓋進行360度無死角取像,以對瓶蓋進行全方位檢測。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瓶蓋質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機、反射鏡系統、照明光源,其中用于照亮瓶蓋待檢測部位的該照明光源設置在瓶蓋傳送裝置上設有的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上方,該照明光源的上方設有反射瓶蓋圖像的該反射鏡系統,該反射鏡系統的上方設有經由該反射鏡系統對瓶蓋進行拍攝的該相機,該相機、照明光源的控制端與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控制端相連。所述相機為面陣工業相機。所述照明光源為環形照明光源。所述反射鏡系統包括上反射鏡構件和下反射鏡構件,該上反射鏡構件位于該下反射鏡構件的上方,該上反射鏡構件由N個上反射鏡構成,該下反射鏡構件由N個下反射鏡構成,其中該上反射鏡構件中的一個該上反射鏡與該下反射鏡構件中相應的一個該下反射鏡構成一組反射鏡,每組反射鏡拍攝瓶蓋上相應部分的圖像。所述N大于等于3。對于所述每組反射鏡,所述上反射鏡位于所述下反射鏡的內側,所述下反射鏡的反射面朝向位于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上的瓶蓋,所述下反射鏡的反射面與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所述瓶蓋傳送裝置的傳送帶平面呈直角或銳角或鈍角,所述上反射鏡的反射面與所述下反射鏡的反射面相對,所述上反射鏡的反射面與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所述瓶蓋傳送裝置的傳送帶平面呈鈍角,所述上反射鏡與所述下反射鏡間的相應設置使反射的瓶蓋圖像完整。所述下反射鏡的反射面與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所述瓶蓋傳送裝置的傳送帶平面所呈角度介于75度與100度之間,所述上反射鏡的反射面與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所述瓶蓋傳送裝置的傳送帶平面所呈角度介于115度與130度之間。所述照明光源的中心軸、所·述上反射鏡構件的中心軸、所述下反射鏡構件的中心軸、所述相機的光軸共軸,該軸線垂直于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所述瓶蓋傳送裝置的傳送帶平面且貫穿所述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中心,所述上反射鏡構件的所述N個上反射鏡以該軸線為中心軸均勻對稱分布,所述下反射鏡構件的所述N個下反射鏡以該軸線為中心軸均勻對稱分布。所述每組反射鏡使得所述相機拍攝到的瓶蓋圖像為以瓶蓋中心為圓心、圓心角在90度至120度之間的圖像。所述上反射鏡和所述下反射鏡為平面鏡或棱鏡。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通過照明光源照亮瓶蓋待檢測部位,使用單臺相機經由反射鏡系統攝取瓶蓋圖像,實現了對瓶蓋的質量檢測,通過合理設計反射鏡系統,可使本技術對瓶蓋實現360度無死角取像,實現對瓶蓋缺陷的全方位檢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未示出相機);圖3是本技術的工作原理說明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瓶蓋質量檢測裝置安裝在瓶蓋傳送裝置50上設有的瓶蓋質量檢測位置處,它包括相機10、反射鏡系統、照明光源40,其中用于照亮瓶蓋60待檢測部位的該照明光源40設置在瓶蓋傳送裝置50上設有的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上方,該照明光源40的上方設有反射瓶蓋圖像的該反射鏡系統,該反射鏡系統的上方設有經由該反射鏡系統對瓶蓋60進行拍攝的該相機10,該相機10、照明光源40的控制端與計算機控制系統(圖中未不出)的控制端相連。在實際設計時,相機10可選為面陣工業相機,相機10的照射靶面朝向瓶蓋質量檢測位置且平行于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在實際設計時,照明光源40可為環形照明光源,如圖I和圖2所示,其為中部中空結構,不會阻礙光線傳輸。本技術中選取的環形照明光源能夠均勻照亮瓶蓋60待檢測部位,且能消除由于瓶蓋60表面鏡面反射導致的光源投影產生的亮帶,避免影響檢測效果O如圖1,反射鏡系統包括上反射鏡構件和下反射鏡構件,該上反射鏡構件位于該下反射鏡構件的上方,該上反射鏡構件由N個上反射鏡21構成,該下反射鏡構件由N個下反射鏡31構成,其中該上反射鏡構件中的一個該上反射鏡21與該下反射鏡構件中相應的一個該下反射鏡31構成一組反射鏡,每組反射鏡拍攝瓶蓋60上相應部分的圖像。需要提及的是,上反射鏡21的數量應等于下反射鏡31的數量,各個上反射鏡21分別與相應的下反射鏡31 —一對應,每組中的上反射鏡21與下反射鏡31相應設置,N可取大于等于3 (N為正整數),例如,本技術中可構成3組、4組、6組、8組反射鏡。上反射鏡21和下反射鏡31可選用平面鏡或棱鏡。而對于每組反射鏡,如圖I至圖3,上反射鏡21位于下反射鏡31的內側,下反射鏡31的反射面朝向位于瓶蓋質量檢測位置上的瓶蓋60,下反射鏡31的反射面與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呈直角或銳角或鈍角,上反射鏡21的反射面與下反射鏡31的反射面相對,上反射鏡21的反射面與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呈鈍角,上反射鏡21與下反射鏡31間的相應設置應使反射的瓶蓋圖像完整。較佳地,下反射鏡31的反射面與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所呈角度介于75度與100度之間,上反射鏡21的反射面與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所呈角度介于115度與130度之間。 在實際設計時,如圖3,可令照明光源40的中心軸、上反射鏡構件的中心軸、下反射鏡構件的中心軸、相機10的光軸共軸,該軸線L垂直于瓶蓋質量檢測位置所處的瓶蓋傳送裝置50的傳送帶平面且貫穿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中心0,上反射鏡構件的N個上反射鏡21以該軸線L為中心軸均勻對稱分布,下反射鏡構件的N個下反射鏡31以該軸線L為中心軸均勻對稱分布,這樣可以保證各組反射鏡所采集的瓶蓋圖像中心對稱,且放大倍率相同,便于對采集的各個瓶蓋圖像進行統一檢測。較佳地,每組反射鏡使得相機10拍攝到的瓶蓋圖像為以瓶蓋60中心為圓心、圓心角在90度至120度之間的圖像,這樣對瓶蓋60便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取像,對瓶蓋缺陷可以進行全方位檢測,不存在漏檢。需要提及的是,N越大,相鄰兩組反射鏡得到的瓶蓋圖像重疊部分就越多。下面以6組反射鏡為例說明本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瓶蓋質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機、反射鏡系統、照明光源,其中:用于照亮瓶蓋待檢測部位的該照明光源設置在瓶蓋傳送裝置上設有的瓶蓋質量檢測位置的上方,該照明光源的上方設有反射瓶蓋圖像的該反射鏡系統,該反射鏡系統的上方設有經由該反射鏡系統對瓶蓋進行拍攝的該相機,該相機、照明光源的控制端與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控制端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菲,房超,劉婕宇,潘津,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大恒圖像視覺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