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所述的壓痕鋼線長度18-30mm、寬度2-4mm、厚度0.5-1.5mm、壓痕深度3mm。所述的摻雜混凝土層根據摻雜壓痕鋼線的配比不同分為多層;其中之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其中另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及制備方法,通過采用上述的形狀和結構,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載荷,直徑800mm的混凝土井蓋的破壞載荷最高可以達到945KN,裂縫載荷405KN。(*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實用新 型涉及一種預制混凝土制品,特別是一種用于混凝土井蓋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市場上使用的有多種鋼纖維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混凝土澆筑綜合井蓋,其中中國專利02138259. X公開的“鋼絲網增強混凝土井蓋的制作方法”最具有代表性,這種加工方法增強了混凝土澆筑綜合井蓋的強度,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其結構并不是最佳,存在加工難度較大,重量較重,材料浪費較大的缺點。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是采用鋼纖維添加到混凝土中增加混凝土的強度,現有的鋼纖維通常采用圓形的鋼絲制成,在圓形鋼絲上設有壓痕,存在的問題是與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中國專利99225523. 6公開了一種端齒型鋼纖維,結構為橫截面近似矩形的鋼纖維,它的兩端各有一凸出的齒。存在的問題是加工難度較高,對于設備,尤其是剪切設備的要求高,且材料浪費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載荷,且更為便于加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所述的壓痕鋼線長度18_30mm、寬度2_4mm、厚度O. 5-1. 5mm、壓痕深度3_。所述的摻雜混凝土層根據摻雜壓痕鋼線的配比不同分為多層;其中之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其中另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所述的多根加強筋縱橫交錯焊接組成多層層疊的結構,各個加強筋的端部與外框焊接,所述的加強筋與外框焊接的位置靠近外框的底部,至少有縱橫各一層的加強筋具有中部拱起的形狀。所述的壓痕鋼線上設有多個壓痕,壓痕位置的寬度較其他位置的寬度寬O. 3-1_。一種制備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將外框置于模具內,填入第三摻雜混凝土層,該層中,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 ;二、搗振密實后,填入第二摻雜混凝土層,該層中,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 10-20% ;三、搗振密實后,填入第一摻雜混凝土層,該層中,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 ;通過上述步驟獲得破壞載荷超過360KN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本技術提供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通過采用上述的形狀和結構,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載荷,直徑800mm的混凝土井蓋的破壞載荷最高可以達到945KN,裂縫載荷405 KN。而現有標準的最高等級破壞載荷為360 KN。上述的實驗數據由蘇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提供。技術人發現,混凝土層中摻雜的壓痕鋼線并不是越多越好,較多的壓痕鋼線雖然使強度增加,但是也增加了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影響混凝土制品的外觀,而且也增加了壓痕鋼線被腐蝕的幾率,因此,本技術采用了在靠近外壁的部位摻雜較少的壓痕鋼線,在靠近內部的部位摻雜較多的壓痕鋼線,由此取得了性能的平衡,并節省了鋼材約25%。特制的壓痕鋼線,減低了加工難度,采用模具將鋼線壓制成波浪形,且對模具施加較大的壓力,使在壓力作用下,壓痕部位被模具壓的變形,寬度增加,由此在不增加太多加工難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了壓痕鋼線和混凝土的結合力,或稱為握裹力。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中的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局部橫截面的結構示意圖,本附圖采用了省略畫法,省略另一側的對稱結構。圖4為本技術中壓痕鋼線的主視圖。圖5為本技術中壓痕鋼線的俯視圖圖中外框1,加強筋2,第一摻雜混凝土層3,第二摻雜混凝土層4,第三摻雜混凝土層5,壓痕鋼線6。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說明圖1-5中,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2,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6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如圖4、5中,所述的壓痕鋼線6長度18-30mm、寬度2-4臟、厚度O. 5-1. 5mm、壓痕深度3mm。所述的壓痕深度是指如圖4中,從峰頂到谷底的高度。技術人發現,在用于井蓋的混凝土結構中,上述壓痕鋼線6的尺寸參數,使結構的強度、破壞載荷、裂縫載荷以及材料的節省達到最優化。如圖3中,所述的摻雜混凝土層根據摻雜壓痕鋼線6的配比不同分為多層;其中之一配比為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其中另一配比為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由此結構,使得外層具有較好的抗裂性和外觀,而內層的承重能力較佳。如圖1、2中,所述的多根加強筋2縱橫交錯焊接組成多層層疊的結構,各個加強筋2的端部與外框I焊接,所述的加強筋2與外框I焊接的位置靠近外框I的底部,至少有縱橫各一層的加強筋2具有中部拱起的形狀。由此結構,獲得了較高的承重性能。如圖5中,所述的壓痕鋼線6上設有多個壓痕,壓痕位置的寬度較其他位置的寬度寬O. 3-lmm。這些較寬的壓痕是由模具壓制時扁鋼線隨之延展時產生的,由這些較寬的壓痕,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結合力更佳,從而提升了承載能力,一種制備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將外框I置于模具內,填入第三摻雜混凝土層5,該層中,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二、搗振密實后,填入第二摻雜混凝土層4,該層中,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 ;三、搗振密實后,填入第一摻雜混凝土層3,該層中,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 ;通過上述步驟獲得破壞載荷超過360KN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權利要求1.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2),其特征是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6)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 所述的壓痕鋼線(6)長度18-30mm、寬度2_4mm、厚度O. 5-1. 5mm、壓痕深度3mm。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摻雜混凝土層根據摻雜壓痕鋼線(6)的配比不同分為多層; 其中之一配比為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 ; 其中另一配比為壓痕鋼線(6)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多根加強筋(2)縱橫交錯焊接組成多層層疊的結構,各個加強筋(2)的端部與外框(I)焊接,所述的加強筋(2)與外框(I)焊接的位置靠近外框(I)的底部,至少有縱橫各一層的加強筋(2)具有中部拱起的形狀。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壓痕鋼線(6)上設有多個壓痕,壓痕位置的寬度較其他位置的寬度寬O. 3-1_。專利摘要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所述的壓痕鋼線長度18-30mm、寬度2-4mm、厚度0.5-1.5mm、壓痕深度3mm。所述的摻雜混凝土層根據摻雜壓痕鋼線的配比不同分為多層;其中之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5%;其中另一配比為壓痕鋼線與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比為10-20%。本技術提供的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及制備方法,通過采用上述的形狀和結構,提高了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載荷,直徑800mm的混凝土井蓋的破壞載荷最高可以達到945KN,裂縫載荷405KN。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摻雜壓痕鋼線的混凝土結構,包括混凝土和加強筋(2),其特征是:混凝土內摻雜有多根壓痕鋼線(6)混合成摻雜混凝土層;所述的壓痕鋼線(6)長度18?30mm、寬度2?4mm、厚度0.5?1.5mm、壓痕深度3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良洪,
申請(專利權)人:陳良洪,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