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閥桿和球體,閥體包括閥體上部,閥腔和閥體右部,所述球體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伸出閥體外,其中所述球閥還包括左體和底蓋,左體位于閥體左側并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位于閥體的底部,包括底蓋底板和底蓋軸,底蓋底板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軸穿過閥體下部的通孔與閥腔內的球體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安裝口的朝向同流體的流向一致,不會發生安裝時閥桿從安裝口被彈出的現象,并且在閥桿上設置了防彈出臺階,使閥桿也不會從閥體上部彈出。閥桿與其穿過的通孔之間設置有密封套,密封效果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
本技術涉及一種球閥,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
技術介紹
球閥在管道上主要用于切斷、分配和改變介質流動方向,球閥不僅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而且在一定的公稱通經范圍內體積較小、重量輕、材料耗用少、安裝尺寸小,并且驅動力矩小,操作簡便、易實現快速啟閉,球閥是近十幾年來發展最快的閥門品種之一。現有的固定球閥的閥桿均由閥體的上部裝入,在管道上維修閥門時,閥桿會因為管道上的壓力而飛出,可能會給維修人員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本技術提供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閥桿和球體,閥體包括閥體上部,閥腔和閥體右部,所述球體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伸出閥體外,其中所述球閥還包括左體和底蓋,左體位于閥體左側并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位于閥體的底部,包括底蓋底板和底蓋軸,底蓋底板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軸穿過閥體下部的通孔與閥腔內的球體相連接。在另一優選例中,左體和閥體通過螺母和螺柱連接,底蓋與閥體通過螺母和螺柱連接。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閥桿設有防彈出臺階,所述防彈出臺階位于閥桿最底端與閥桿一體相連,臺階部分的段橫截面直徑大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的橫截面直徑,臺階的高度為整個閥桿高度的2. 5% -3. 0%。在另一優選例中,在所述閥桿上設有用于維持閥體內壓力平衡的放空閥。在另一優選例中,在所述閥桿與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之間的空隙內設置有密封套。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球閥還包括閥座和閥座支撐圈,所述閥座和閥座支撐圈均為4個,閥座安裝在閥座支撐圈上,右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閥體右部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左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左體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在另一優選例中,在閥腔底部設有排污閥,排污閥通過閥體下部的開口與閥體外部相連通。 本技術提供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安裝口位于閥體的左側,安裝口的朝向同流體的流向一致,不會發生安裝時閥桿從安裝口被彈出的現象,并且在閥桿上設置了防彈出臺階,使閥桿也不會從閥體上部彈出。閥桿與其穿過的通孔之間設置有密封套,密封效果好。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中閥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中底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除非另行定義,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與科學用語與本領域熟練人員所熟悉的意義相同。此外,任何與所記載內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應用于本技術方法中。 文中所述的較佳實施方法與材料僅作示范之用。圖I示意了本技術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的結構,圖2示意了閥體的結構。該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I、閥桿2和球體3,閥體包括閥體上部15,閥腔16和閥體右部17,球體3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2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18伸出閥體外。所述球閥還包括左體4和底蓋5,左體位于閥體左側并與閥體通過高強度螺母6和螺柱7相連接,底蓋位于閥體的底部,包括底蓋底板20和底蓋軸21,底蓋底板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軸穿過閥體下部的通孔19與閥腔內的球體3相連接。上述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裝配時,先將閥桿2通過閥體I左側的開口送入閥腔16 內,進而插入閥體上部的中心通孔18,使其頂部露出閥體外,再將球體3送入閥腔內并與閥桿2底部相連接。然后將左體4通過螺母6和螺柱7安裝在閥體上,將閥體左側的開口封閉,最后將底蓋5安裝在閥體的底部,底蓋軸21通過閥體底部的通孔19與閥腔內的球體3 相連接,從而將球體固定在閥腔內。這樣裝配的球閥,其安裝口的朝向與流體的流向一致, 不會發生閥桿被彈出的現象。此外,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閥桿2上設有防彈出臺階8,所述防彈出臺階位于閥桿最底端與閥桿一體相連,臺階部分的段橫截面直徑大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的橫截面直徑,臺階的高度為整個閥桿高度的2. 5% -3. 0%。由于閥桿底部臺階的寬度大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的寬度,即使閥桿與球體脫離,也會被該臺階卡住而不會從閥體上部彈出,進一步增加了球閥的安全性。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閥桿2上設有放空閥9,用來維持閥體內壓力的平衡。閥桿2與閥體上部中心通孔18之間的空隙內設置有密封套,增加閥桿的密封效果O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球閥還包括閥座11和閥座支撐圈12,所述閥座和閥座支撐圈均為4個,閥座安裝在閥座支撐圈上,右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閥體右部 17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左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左體4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閥腔底部設有排污閥13,排污閥通過閥體下部的開口與閥體外部相連通,用于排放閥腔內的雜質,從而保持閥腔內部清潔。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 ,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閥桿和球體,閥體包括閥體上部,閥腔和閥體右部,所述球體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伸出閥體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閥還包括左體和底蓋,左體位于閥體左側并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位于閥體的底部,包括底蓋底板和底蓋軸,底蓋底板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軸穿過閥體下部的通孔與閥腔內的球體相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左體和閥體通過螺母和螺柱連接,底蓋與閥體通過螺母和螺柱連接。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設有防彈出臺階, 所述防彈出臺階位于閥桿最底端與閥桿一體相連,臺階部分的段橫截面直徑大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的橫截面直徑,臺階的高度為整個閥桿高度的2. 5% -3. 0%。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閥桿上設有用于維持閥體內壓力平衡的放空閥。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閥桿與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之間的空隙內設置有密封套。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閥還包括閥座和閥座支撐圈,所述閥座和閥座支撐圈均為4個,閥座安裝在閥座支撐圈上,右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閥體右部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左側2個閥座支撐圈安裝在左體與閥腔內球體相接觸的內壁上。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其特征在于,在閥腔底部設有排污閥,排污閥通過閥體下部的開口與閥體外部相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閥桿和球體,閥體包括閥體上部,閥腔和閥體右部,所述球體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閥桿內裝式固定球閥,包括閥體、閥桿和球體,閥體包括閥體上部,閥腔和閥體右部,所述球體設置在閥腔內,與球體相連接的用于帶動該球體運動的閥桿通過閥體上部中心通孔伸出閥體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閥還包括左體和底蓋,左體位于閥體左側并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位于閥體的底部,包括底蓋底板和底蓋軸,底蓋底板與閥體活動連接,底蓋軸穿過閥體下部的通孔與閥腔內的球體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平,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歐維克閥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