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扁形熱管,包含有:一管體,呈扁形;數個毛細材料;一工作流質;其中,該些毛細材料分為二個側毛細材料以及至少一個中毛細材料,該二側毛細材料分別位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則位于該二側毛細材料之間,并且各個側毛細材料與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各個側毛細材料具有一貼接面以及二對折部,而分別以該貼接面貼設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的內壁面;各個側毛細材料的二對折部以一端彼此相連且相對于該管體橫截面呈上下設置,且于該二對折部的表面相交且于相交處相夾一預定角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與熱管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扁形熱管。
技術介紹
在先前技術中,對于熱管的結構已有多種形態被 揭露,例如扁形熱管,扁形熱管是一般熱管經過打扁程序后所形成。然而,一般熱管被打扁后,其內部的毛細材料通常會因為彼此擠壓而造成崩潰或變形,而影響了毛細結構的完整性,造成毛細路徑的減少或中斷,使得熱管內部的工作流質回流不順暢,影響了整體的均溫及導熱的效益。又,由于打扁后的熱管內部空間變得狹小,因此毛細材料反而會堵塞氣流通道,使得工作流質的蒸汽流通不順暢,此同樣也會影響整體的均溫及導熱效益。中國第CN102147201A號專利,揭露了一種扁形熱管,其內部的毛細材料僅局部設置,保留了氣流通道,且在打扁時不會互相擠壓造成毛細結構的損壞,進而維持了良好的液體毛細路徑以及氣體的氣流信道,使得均溫及導熱效益得以維持。然而,前述案件在打扁時并非完全不會有毛細材料受到擠壓而崩潰的問題,以該案的圖8來看,其兩側的毛細材料13’在管體打扁成為圖2時,即會受到擠壓而有局部的毛細材料崩潰掉,甚至會造成整體毛細材料脫離管體內壁而造成不良品。因此,該案仍有其缺失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扁形熱管,其可在管體打扁后仍然保持內部毛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不會有崩潰的問題。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扁形熱管,包含有一管體,呈扁形,其橫截面的寬度大于高度,并定義該橫截面的高度方向為上下方向;數個毛細材料,沿該管體軸向設于該管體的局部內壁面;一工作流質,填入于該管體內;該些毛細材料分為二個側毛細材料以及至少一個中毛細材料,該二側毛細材料分別位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則位于該二側毛細材料之間,并且各個側毛細材料與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各個側毛細材料具有一貼接面以及二對折部,而分別以該貼接面貼設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的內壁面,且涵蓋于該管體橫截面上方的局部內壁面以及下方的局部內壁面;各個側毛細材料的二對折部以一端彼此相連且相對于該管體橫截面呈上下設置,并于該二對折部的表面相交且于相交處相夾一預定角度。藉此,可達到在管體打扁后仍然保持內部毛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的功效,不會有毛細材料崩潰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顯示管體壓扁前的狀態。圖3是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顯示管體壓扁前的狀態。圖5是本技術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構造及特點所在,茲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如后,其中如圖I所示,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扁形熱管10,主要由一管體11、數個毛細材料21以及一工作流質(圖中未示)所組成,其中該管體11,呈扁形,其橫截面的寬度大于高度,并定義該橫截面的高度方向為上下 方向。該些毛細材料21,沿該管體11軸向設于該管體11的局部內壁面。于本第一實施例中,各個毛細材料21可由銅粉、織網或纖維所制成,以銅粉燒結形成的毛細材料21為例,而織網或纖維,由于屬公知技術且能為本技術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因此容不再予贅述。該工作流質,填入于該管體11內。于本實施例中,該工作流質由于屬公知組件,而且難以圖標示,兼之其非本案的技術重點,因此容不在圖式中表示。該些毛細材料21分為二個側毛細材料22以及至少一個中毛細材料24,該二側毛細材料22分別位于該管體11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24則位于該二側毛細材料22間,并且各個側毛細材料22與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24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26,用以供氣體流通。于本第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24在數量上為一個,而設于該管體11上方的局部內壁面,且底部接觸于該管體11下方的局部內壁面。又,該中毛細材料24亦可設于該管體11下方的局部內壁面且頂部接觸于該管體11上方的局部內壁面,其設置位置在上方或下方均可,而于本實施例以上方為例。本實施例的技術重點在于各個側毛細材料22具有一貼接面221以及二對折部223,而分別以該貼接面221貼設于該管體11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的內壁面,且涵蓋于該管體11橫截面上方的局部內壁面以及下方的局部內壁面。各個側毛細材料22的二對折部223以一端彼此相連且相對于該管體11橫截面呈上下設置,且于該二對折部223的表面相交且于相交處相夾一預定角度Θ。于本第一實施例中,該二對折部223的表面呈向該管體11內凸起的弧狀面,且該預定角度Θ小于90度。其中,如圖2所示,各個側毛細材料22在該管體11尚未打扁之前的圓管狀態時即設于該管體11內壁面,且各個側毛細材料22的表面對應于該管體11的一弦切面T ;而于該管體11打扁后,如圖I所示,各個側毛細材料22即因打扁彎折而形成該二對折部223。由于在本第一實施例受熱時其內部的工作流質的變化形態以及均溫的原理均概同于先前技術(即中國第CN102147201A號專利),因此容不贅述。以下僅說明本第一實施例在結構上的特點。借由本第一實施例的各個側毛細材料22的結構,在打扁后即可形成二該對折部223,對應打扁時管體11內部空間形態的改變而適時的彼此對折,而形成如圖I所示的相夾預定角度Θ的狀態,如此一來,在打扁后即不會互相擠壓而造成崩潰,各個側毛細材料22的結構完整性即得以維持。須補充說明的是,該二對折部223的表面并不一定需要是凸起的弧狀面,而亦可以是平直的表面,同樣具有形成夾角的效果,且不會影響毛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由于平直的表面極為簡單且容易理解,因此容不以圖式表示之。請參閱圖3,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扁形熱管3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24’在數量上為二個,各個中毛細材料24’分別設于該管體11’上方的局部內壁面以及下方的局部內壁面,且該二中毛細材料24’彼此相接觸。因此,本第二實施例設置二個中毛細材料24’,可達到與第一實施例中一個中毛細 材料24相同的功效,即,提供毛細結構供液體回流。本第二實施例的其余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贅述。請參閱圖4及圖5,本技術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扁形熱管4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管體11”內壁面更具有一壁面毛細材料46,該數個毛細材料21”設置于這些壁面毛細材料46的局部表面,而系間接設于該管體11”的內壁面。該壁面毛細材料46由數個溝槽或織網所制成,于本實施例中以溝槽為例。借此,本第三實施例可在管體11”內壁多設置一壁面毛細材料46,進而多增加了工作流質的回流路徑,使均溫特性更佳。本第三實施例的其余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贅述。由上可知,本技術所可達成的功效在于借由各個側毛細材料22的結構,在打扁后即可形成二該對折部223,對應打扁時管體11內部空間形態的改變而適時的彼此對折,在打扁后即不會互相擠壓而造成崩潰,毛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即得以維持。權利要求1.一種扁形熱管,包含有 一管體,呈扁形,其橫截面的寬度大于高度,并定義該橫截面的高度方向為上下方向; 數個毛細材料,沿該管體軸向設于該管體的局部內壁面;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扁形熱管,包含有:一管體,呈扁形,其橫截面的寬度大于高度,并定義該橫截面的高度方向為上下方向;數個毛細材料,沿該管體軸向設于該管體的局部內壁面;一工作流質,填入于該管體內;這些毛細材料分為二個側毛細材料以及至少一個中毛細材料,該二側毛細材料分別位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則位于該二側毛細材料之間,并且各個側毛細材料與該至少一中毛細材料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其特征在于:各個側毛細材料具有一貼接面以及二對折部,而分別以該貼接面貼設于該管體橫截面的寬度的兩端的內壁面,且涵蓋于該管體橫截面上方的局部內壁面以及下方的局部內壁面;各個側毛細材料的二對折部以一端彼此相連且相對于該管體橫截面呈上下設置,并于該二對折部的表面相交且于相交處相夾一預定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耀惠,
申請(專利權)人: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