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用途播種機,屬于間歇式定量播種的機械技術領域,其主要特征是相對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各有3個帶復位彈簧的左右平動壓桿(18、19、20),以控制上層一對充種滑塊的開合、中層一對滑動框22、23的開合及下層一對擋板(38、39)的開合,由兩側的齒輪(1)和轉輪(101)的內側凸輪協調控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解決了已有的機械排種器對大粒種子播種時量不準及易出現空苗空行等問題,不易卡種,不易擠傷種子,下種量易控不種率高,播種準確率高,播種質量高,而且操作方便,輕便,用途廣。尤其適合于玉米、棉籽、大豆等大粒種子的穴播。(*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用途播種機
本技術屬于間歇或定時播種的機械
技術介紹
目前農業播種機中,播種原理基本上都是采用膠輪凹槽裝置,利用輪的轉動將凹槽中所存種子播入播種機腿,進而種于土壤。播種的數量是靠調整凹槽在種斗中的伸出量及毛刷膠皮壓力來確定。此類播種機由于凹槽較大,存種量較多,使播種量較大,并且播種數量上不易掌握準確;另外,由于種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如此槽入量相同,播種數量會不等,使用中難以掌握準確;再者由于種子形狀、濕度等因素影響,有時會使種子卡在齒槽中,造成落播缺苗現象。由于受結構影響此類播種機無法解決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用途播種機,具有不易卡種、不易擠傷種子、下種量易控、下種率高輕便等優點。尤其適合于玉米、棉籽、大豆等大粒種子的穴播。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用途播種機,包括懸掛式機架(8)、種子斗(2)、排種管(14)、開溝器(11)、培土器(12)及機械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排種器具有如下結構:兩個相對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各設有3個左右平動的壓桿(18、19、20),在桿上均帶有復位彈簧(21),左側一平動壓桿(20)和右側一平動壓桿(20)上分別連接有帶滑桿(30、28)和單邊框的滑塊(29、32),二滑塊可形成充種孔,充種孔上方連通種子斗;左側另一平動壓桿(19)和右側另一平動壓桿(19)上分別連接有帶單邊框及單邊檔板的直角式滑動框(22、23),二者可形成分種室,它處于充種孔的下方;左側第三平壓桿(18)和右側第三平動壓桿(18)上分別連接有一對帶滑桿(31、33)的開式檔板(38、39),二檔板離開即形成落種孔,合上即將分種室封死,落種室處于分種室的下面,排種軸(16)的兩端設有齒輪(1)和轉輪(101),二輪內側面圓周方向均-->設有3個凸輪,分別與上述左右側板上的平動壓桿(18、19、20)相配合,協調控制上層滑塊的開合、中層分種室的落種及下層檔板的開合;齒輪(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和動力軸相連接;落種孔和下面的排種管(14)相連通。上述的分種室兩個帶單邊框及單邊擋板的直角式滑動框(22、23)單邊框的框內側上設有摩擦結構,在中層凸輪的凸臺上設有兩個以上控制中層滑塊往復運動的凹面。上述排種器上可設有播種量調節機構(17)。上述上層兩滑塊(29、32)左右內側設有斜面和或在分種室左右檔板內側上設有斜面為佳。可在上述排種軸(16)的兩側各設有一套落種、分種、排種裝置,齒輪(1)和轉輪(101)的內側上具有可控制兩套裝置的裝種與播種交互進行的凸輪結構,每行的排種管,開溝器兩套公用。上述的凸輪與充種、分種、落種機構的開合具有以下對應運動結構關系:當兩齒輪從0°逆時針運轉開始時,凸輪對應上層頂桿的位置正至凸起位置的中部,即滑桿向內運動的封門極點位置,凸輪轉動,在-45°之前繼續保持此狀態,當運行到-45°∽75°時,隨凸輪的下凹,頂桿靠壓簧的回彈而向外側背向運行,帶動滑塊(29、32)背向運行,分種室逐漸打開,到-75°時完全打開,種子進入分種室,此狀態一直保持到+75℃時完全打開,從+75°至+45°凸輪由凹逐漸變凸,上述二頂桿、滑桿、滑塊繼續相向運動,逐漸將分種室關閉,到45°時完全關閉,一直保持此狀態,再運行重復上述過程;上層滑塊組成的下種室在-75°∽75°之間為裝種期,在-45℃∽45之間為關閉期,在75°∽45°或-45°∽75°之間關閉或打開的過度期;凸輪從0°逆時針運轉開始,此時兩凸輪在中層頂桿對應位置正是凸輪的凹變凸位置,隨著轉動兩頂桿逐漸被頂進帶動二滑桿及其上固有滑塊相向而行逐漸將分種室關閉,形成最小空間,到-75°時由于上層上滑塊已打開,底層擋板已關閉,種子落入此層構成的分種室;當凸輪繼續轉到45°時上層上滑塊關閉,分種完畢,需落下的種子保持在分種室內,凸輪繼續轉至20°時底層擋板打開,種子落下;凸輪0°逆時針運轉時,此時凸輪對應底層頂桿均在凸起位置,底層二頂桿及擋板被壓至最大位,底層擋板處-->于完全打開狀態,此狀態一直保持到-20°時,從-20°到-50°,凸輪逐漸變凹,底層頂桿、底層滑桿及底層擋板靠壓簧彈力逐漸向外側返回,落種口逐漸被關閉,為裝種分種作好了前期準備,此狀態一直保持到50°,凸輪繼續轉動到50°∽20°,凸輪相當位置逐漸凸起,壓迫底層二頂桿滑桿向內運行,并逐漸至最大位置,兩擋板打開落種口,并保持此狀態至0°,再繼續重復上述過程;兩側凸輪的凸凹部分中層位置是完全一樣的,并相互對稱,而內外層部分則正好是按角度對應,即齒輪(1)內側凸輪內圈的100°范圍凸臺,即-50°∽-50°,在另一凸輪上外層對應位置100°范圍凸臺,即-50°∽50°,轉動齒輪(1)內側凸輪外圈的150°范圍凸臺,-75°∽+75°,在凸輪上內層對應位置150°范圍凸臺,即-75°、-75°。對應于空播1行,2行,3行,4行,4行以上,具有一組、2組、3組、4組,4組以上充種分種落種機構。上述的動力輸送離合裝置,其結構為動力通過三角皮帶(52)把拖拉機軸輸出輪(44)與播種機輸入輪(24)相連,并在三角動帶中間設有皮帶張緊調節裝置,調節手柄(43)和帶有復位彈簧(56)及棘爪(55)的拉桿(58)相連,裝在套筒(58)中,套筒和連接板(54)通過軸(541)絞聯,棘爪(55)對應的連接板(54)上設有換位定位槽(53),杠桿(49)上設有一個張緊輪(51、47)杠桿(49)的一端和套筒(57)間設有拉力彈簧(46),杠桿(49)可繞支軸(48)轉動。上述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播種器的前面裝有排肥器。上述的排種管(14)和/或排肥管(9)為圓管,且下部分向前傾斜形成彎管,下端頭連有開溝器(10)上述括號內序號只作解釋說明用。本技術的優點是:不易卡種,不易擠傷種子,下種量易控,下種率高,播種準確率高,播種質量高,而且操作方便、輕便、用途廣。尤其適合玉米、棉籽、大豆等大粒種子的穴播。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作詳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1的Z—Z剖視圖。圖4是分種室I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3的D—D剖視圖。圖6是圖3的B—B剖視圖。圖7是圖6的S—S剖視圖。圖8是圖6的X—X剖視圖。圖9是凸輪示意圖及其相位狀態圖。圖10是動力傳動離合裝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3為肥料斗,2為種子斗,主動軸6上的齒輪7與排肥軸15上的齒輪4嚙合,齒輪4與排種軸16上的齒輪1嚙合,8為可與拖拉機連的懸掛式機架,9為排肥管(3個),10為排肥開溝器(3個),14為排種管(3個),11為排種開溝器(3個),12為帶彈簧13的培土輪(3個),為三行播種式。排種管14和排肥管9為圓管,下部向前傾呈彎管狀,以避免雜草秸桿纏繞,減少阻力,下端頭設有開溝器10,5為帶把調節螺母。參見圖3,為排種、排肥主軸線剖面圖,圖中為3孔排非肥機構及3孔雙套的排種機構,其中一套的排種機構結構為:兩個相對的左、右側板上有2組帶復位彈簧21的平動壓桿18、19、20均與齒輪1及轉輪101的內側上的3個圓形凸輪相配合,左側平動壓桿18和右側平動壓桿18分別連接有帶單邊框及單邊檔板的直角式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用途播種機,包括懸掛式機架(8)、種子斗(2)、排種管(14)、開溝器(11)、培土器(12)及機械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排種器具有如下結構:兩個相對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各設有3個左右平動的壓桿(18、19、20),在桿上均帶有復位彈簧(21),左側一平動壓桿(20)和右側一平動壓桿(20)上分別連接有帶滑桿(30、28)和單邊框的滑塊(29、32),二滑塊可形成充種孔,充種孔上方連通種子斗;左側另一平動壓桿(19)和右側另一平動壓桿(19)上分別連接有帶單邊框及單邊檔板的直角式滑動框(22、23),二者可形成分種室,它處于充種孔的下方;左側第三平壓桿(18)和右側第三平動壓桿(18)上分別連接有一對帶滑桿(31、33)的開式檔板(38、39),二檔板離開即形成落種孔,合上即將分種室封死,落種室處于分種室的下面,排種軸(16)的兩端設有齒輪(1)和轉輪(101),二輪內側面圓周方向均設有3個凸輪,分別與上述左右側板上的平動壓桿(18、19、20)相配合,協調控制上層滑塊的開合、中層分種室的落種及下層檔板的開合;齒輪(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和動力軸相連接;落種孔和下面的排種管(14)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用途播種機,包括懸掛式機架(8)、種子斗(2)、排種管(14)、開溝器(11)、培土器(12)及機械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排種器具有如下結構:兩個相對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各設有3個左右平動的壓桿(18、19、20),在桿上均帶有復位彈簧(21),左側一平動壓桿(20)和右側一平動壓桿(20)上分別連接有帶滑桿(30、28)和單邊框的滑塊(29、32),二滑塊可形成充種孔,充種孔上方連通種子斗;左側另一平動壓桿(19)和右側另一平動壓桿(19)上分別連接有帶單邊框及單邊檔板的直角式滑動框(22、23),二者可形成分種室,它處于充種孔的下方;左側第三平壓桿(18)和右側第三平動壓桿(18)上分別連接有一對帶滑桿(31、33)的開式檔板(38、39),二檔板離開即形成落種孔,合上即將分種室封死,落種室處于分種室的下面,排種軸(16)的兩端設有齒輪(1)和轉輪(101),二輪內側面圓周方向均設有3個凸輪,分別與上述左右側板上的平動壓桿(18、19、20)相配合,協調控制上層滑塊的開合、中層分種室的落種及下層檔板的開合;齒輪(1)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和動力軸相連接;落種孔和下面的排種管(14)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兩個帶單邊框及單邊擋板的直角式滑動框(22、23)單邊框的框內側面上設有摩擦結構,并在中層凸輪的凸臺上設有兩個以上使中層滑塊往復運動的凹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排種器上設有播種量調節機構(1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上層兩滑塊(29、32)左右內側設有斜面和/或在分種室左右檔板內側上設有斜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排種軸(16)的兩側各設有一套充種分種落種裝置,齒輪(1)和轉輪(101)內側上具有可控制兩套裝置的裝種與播種交互進行的凸輪結構,每行的排種管、開溝器兩套共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凸輪與充種、分種、落種機構的開合具有以下對應運動結構關系:當齒輪(1)從0°逆時針運轉開始時,凸輪對應上層頂桿的位置正至凸起位置的中部,即滑桿向內運動的封門極點位置,凸輪轉動,在-45°之前繼續保持此狀態,當運行到-45°∽75°時,隨凸輪的下凹,頂桿靠壓簧的回彈而向外側背向運行,帶動滑塊(29、32)背向運行,分種室逐漸打開,到-75°時完全打開,種子進入分種室,此狀態一直保持到+75℃時完全打開,從+75°至+45°凸輪由凹逐漸變凸,上述二頂桿、滑桿、滑塊繼續相向運動,逐漸將分種室關閉,到45°時完全關閉,一直保持此狀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靜坡,
申請(專利權)人:王靜坡,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3[中國|河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