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用于對內腔中的設備內腔中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進行限力擰緊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構成如下:操作手柄、配合擰緊部(55)、連接部;其中:配合擰緊部(55)用于和被擰緊的螺母(2)配合以便進行擰緊操作,連接部用于連接操作手柄和配合擰緊部(55)二者并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本發明專利技術克服無法人眼及人手無法確定螺母位置及接觸螺母的難點,完成螺母的擰緊及限力工作。其結構設計簡便、合理,優化了螺母擰緊的裝配工藝過程,攻克了特殊結構盤間螺母擰緊限力的技術難點,并成功的進行了應用。同時此設計理念可以借鑒、應用到其它結構盤間連接限力的項目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設備內腔中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進行擰緊操作的裝配輔助裝置的結構件結構設計和應用
,特別提供了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有些設備內腔中設置有特殊的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等裝配件,典型舉例如下壓氣機轉子是發動機上的核心部件,尤其是航空發動機,其特點是高轉速,即每分鐘可達數千或數萬轉。因而壓氣機轉子無論是設計還是制造裝配技術都尤為重要。壓氣機轉子基本結構形式分為多種,連接方式也存在不同,短螺栓連接方式即為其中一種。若裝配過程中,此連接螺栓上的連接螺母未擰緊,則會影響轉子的正常工作,甚至會造成不 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其裝配工藝的質量尤為關鍵?,F有技術中已經改進應用短螺栓連接方式的轉子,從設計角度考慮,為保證轉子某些技術指標,其設計結構緊湊,盤鼓內腔狹長,盤心孔徑較小,其中盤孔直徑最小達到約IOOmm左右,盤間高度只有20mm左右,盤孔中心至連接處可達260mm,盤鼓間的連接螺栓處于盤鼓腔內部,同時連接處的盤面不是完整平面,而是存在階梯面(見圖I、圖2)。在該類壓氣機轉子裝配過程中,各級盤鼓間連接螺栓上的螺母需要進行擰緊操作并有限力要求,但是由于轉子結構的影響,無法通過腔體查看及接觸到連接螺母,無法使用常規的工藝方法及專用裝配工具完成螺母擰緊限力工作。因此需要制定新的工藝方案及設計一種新型的擰緊限力裝置,人們迫切希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針對
技術介紹
中所述的壓氣機上所述螺母擰緊限力的技術難點,制定新的工藝方案并設計專用限力裝置配合現有的孔探儀設備。以便達到限力裝置代替人手,孔探儀設備代替人眼的功效,利用新的技術方案使螺母擰緊限力全部達到標準,保證轉子裝配質量,提高裝配效率,順利完成裝配任務。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用于對內腔中的設備內腔中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進行限力擰緊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構成如下操作手柄、配合擰緊部55、連接部;其中配合擰緊部55用于和被擰緊的螺母2配合以便進行擰緊操作,連接部用于連接操作手柄和配合擰緊部55 二者并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優選具體由下述三種具體的結構構成方案其一,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操作手柄具體是轉柄10,配合擰緊部55具體是夾套3,連接部具體構成法如下夾套3、帶輪A4、支板A5、伸縮板6、支板B7、帶輪B8、小皮帶9 ;其中支板A5、伸縮板6相互連接且二者分別連接著帶輪A4、帶輪B8 ;小皮帶9同時連接著帶輪A4、帶輪B8 ;支板B7同時連接著支板A5和伸縮板6 ;夾套3設置在帶輪A4內部;帶輪B8還連接著轉柄10。其二,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操作手柄具體是手柄20,配合擰緊部55是齒輪A13,連接部具體構成法如下底板11、面板12、齒輪B14、齒輪C16、齒輪D17、齒輪E18、支軸15、轉接柄19、托板21 ;其中手柄20下端部固定連接有轉接柄19,轉接柄19同時還與托板21相互連接;底板11和面板12平行且對應布置,其二者的遠離齒輪A13的一端分別與轉接柄19、托板21相互接觸構成配合連接且固定設置在轉接柄19和托板21之間;齒輪E18設置在分別與轉接柄19、托板21相接觸的底板11、面板12的那一個端部,支軸15布置在底板11和面板12的中部且同時與二者連接用于固定二者并限定二者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齒輪A13、齒輪B14、齒輪C16、齒輪D17、齒輪E18依次順序構成配合接觸并形成串聯的傳動鏈。其三,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連接部具體為轉接器22,操作手柄具體為限力扳手23 ;轉接器22。在上述三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靠近配合擰緊部(55)處還設置有視頻信號采集裝置和照明裝置,在靠近操作手柄處設置有視頻信號顯示裝置和電源;視頻信號采集裝置與視頻信號顯示裝置相互連接,視頻信號采集裝置、照明裝置、視頻信號顯示裝置三者都連接著電源。借助于此結構可以輔助觀察被擰緊的螺母2附近的具體 情況,以便保證技術效果。也可以借助于孔探儀進行輔助工作保證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要點I、研究轉子結構,設計了專用工裝。由于轉子結構特殊,無法進行查看及接觸螺母,針對此,利用皮帶及齒輪傳動原理,設計小型的傳動裝置性質的專用工裝。同時借助輔助查看設備,克服無法人眼及人手無法確定螺母位置及接觸螺母的難點,完成螺母的擰緊及限力工作。2、對原有的裝配工藝方案進行優化,使螺母限力達到合格,防止因轉子結構影響,造成螺母未擰緊的情況發生。通過此技術方案,完成特殊盤間連接螺母擰緊限力,保證其質量及裝配效率,交付合格產品。本專利技術通過設計簡便、合理的限力裝置,利用現有的孔探儀設備,優化了螺母擰緊的裝配工藝過程,攻克了特殊結構盤間螺母擰緊限力的技術難點,并成功的進行了應用,保證了新型產品研制的質量及交付周期,為新品研制開發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此設計理念可以借鑒、應用到其它結構盤間連接限力的項目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壓氣機轉子結構示意簡圖;圖2圖I局部放大圖3使用專用工裝I擰緊螺母的示意圖;圖4使用專用工裝2擰緊螺母的示意圖;圖5專用工裝2的局部俯視圖;圖6專用工裝3結構示意圖;圖7使用專用工裝3擰緊限力螺母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第一種專用工裝(見圖3),用于對內腔中的設備內腔中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進行限力擰緊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構成如下操作手柄、配合擰緊部55、連接部;其中配合擰緊部55用于和被擰緊的螺母2配合以便進行擰緊操作,連接部用于連接操作手柄和配合擰緊部55 二者并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具體結構構成方案其一,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操作手柄具體是轉柄10,配合擰緊部55具體是夾套3,連接部具體構成法如下夾套3、帶輪A4、支板A5、伸縮板6、支板B7、帶輪B8、小皮帶9 ;其中支板A5、伸縮板6相互連接且二者分別連接著帶輪A4、帶輪B8 ;小皮帶9同時連接著帶輪A4、帶輪B8 ;支板B7同時連接著支板A5和伸縮板6 ;夾套3設置在帶輪A4內部;帶輪B8還連接著轉柄10。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中,靠近配合擰緊部55處還設置有視頻信號采集裝置和照明裝置,在靠近操作手柄處設置有視頻信號顯示裝置和電源;視頻信號采集裝置與視頻信號顯示裝置相互連接,視頻信號采集裝置、照明裝置、視頻信號顯示裝置三者都連接著電源。借助于此結構可以輔助觀察被擰緊的螺母2附近的具體情況,以便保證技術效果。也可以借助于孔探儀進行輔助工作保證技術效果。此工裝主要是利用皮帶傳動的原理進行設計,主要組成零件為夾套3、帶輪A4、帶輪B8、支板5、伸縮板6、支板7、小皮帶9、轉柄10。此工裝主要是解決由于盤鼓內腔狹窄,人手及現有的工具無法將螺母2套裝到螺栓上的問題,因盤鼓腔狹窄并距離較長,無法通過盤孔看見螺栓的位置,最終利用專用工裝I并借助孔探儀即可將螺母2套裝到螺栓上。實施例2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第二種專用工裝(參見附圖4、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用于對內腔中的設備內腔中不便進行擰緊操作的螺母進行限力擰緊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盤間連接限力裝置構成如下:操作手柄、配合擰緊部(55)、連接部;其中:配合擰緊部(55)用于和被擰緊的螺母(2)配合以便進行擰緊操作,連接部用于連接操作手柄和配合擰緊部(55)二者并共同構成一個整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玉梅,可成河,鞏孟祥,余雪,王景秋,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