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污泥干燥的裝置。污泥干燥的熱介質(通常為熱煙氣或熱空氣)從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濕污泥從耙式干燥機的一端加入,在干燥機內與熱介質直接接觸實現干燥過程,耙式裝置既對塊狀污泥進行破碎,又將污泥由入口向出口推進,干污泥在干燥介質及耙式裝置的作用下移動到耙式干燥機的另一端,經內置氣固分離器的作用而與干燥介質分離并排出干燥機。該方法的特點是使耙式干燥機能夠安全連續運行,并由此產生熱效率高、能耗低、產量大的顯著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污泥干燥裝置,屬于環保設備制造的
技術介紹
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產物,污泥有機物含量高、易腐爛,有強烈的臭味,并且含有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和銅、鋅、鉻、汞等重金屬以及鹽類、多氯聯苯、二噁英、放射性核素等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如不加以妥善處理,任意排放,將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污泥的處置方法主要是填埋和堆肥。填埋處置方式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堆肥根據殺菌及熟化的方法,其肥效及安全性有所不同,這種處置方式可達到資源化的目的,但處理過程較長,且占用大量土地,處置費用亦較高,而對于含有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污泥,則不宜采用這種方式處置。干燥可使污泥極大地減量化、無害化。由于污泥的特殊性質,許多常見的干燥機并 不適用于污泥干燥。傳統的耙式干燥機采用斷續進出料的工作方式而導致生產率較低、多采用間接加熱的干燥方式而導致熱效率較低。為此,本技術研究了一種新穎的污泥耙式干燥方法和裝置,很好地解決了污泥干燥過程中的特殊性,尤其是使得污泥干燥能夠連續穩定聞效的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污泥干燥的裝置,該方法使得操作安全連續、勞動強度低、能耗低、耗散低。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污泥耙式干燥裝置,其結果為在干燥機殼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左軸承座、右軸承座,轉軸位于干燥機殼體中,其兩端分別設置于左軸承座、右軸承座中;轉軸位于右軸承座一端的部分接減速機的輸出端,減速機的輸入端通過聯軸器接電機;在干燥機殼體一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入口、污泥入口,在干燥機殼體一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出口,在干燥介質出口下部設有內置氣固分離器,在轉軸的壁上設有耙齒。本技術的污泥耙式干燥裝置的污泥干燥方法為熱介質(通常為熱煙氣或熱空氣)從干燥介質入口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裝置,濕污泥從污泥耙式干燥裝置一端的污泥入口加入,在干燥裝置內與熱介質直接接觸實現干燥過程,耙式裝置既對塊狀污泥進行破碎,又將污泥由入口向出口推進,干污泥在干燥介質及耙齒的作用下運動到耙式干燥裝置的另一端的干燥介質出口,經內置氣固分離器的作用而與干燥介質分離并排出干燥裝置。濕污泥從耙式干燥機的一端連續進入,熱介質與污泥直接接觸,經過干燥后從干燥機的另一端連續排出,是一種直接、連續干燥的方法。熱介質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干燥機的熱介質入口設計成蝸殼形式,使氣流在干燥機內呈現一定程度的旋流運動,強化了干燥機內的熱、質傳遞過程。耙式裝置的雙重作用,既能破碎污泥,又能推動污泥由入口向出口移動,減小了氣流的阻力。干燥機的出口端設置了內置氣固分離器,使得干污泥與干燥介質分離,直接從干燥機的出口端排出,簡化了系統的設置。有益效果與傳統的耙式干燥機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I、傳統的耙式干燥機不能連續進出料而導致生產率較低,本方法的優點首先在于濕污泥從耙式干燥機的一端連續進入,經過干燥后從干燥機的另一端連續排出,是一種連續干燥的方法,顯著提高了生產能力。2、傳統的耙式干燥機多采用間接加熱的干燥方式而導致熱效率較低,本方法的優點在于干燥介質與污泥直接接觸,是一種強制對流傳熱傳質過程,污泥能夠很快從干燥介質中獲得熱量而升溫,縮短了污泥中水分的蒸發時間,從而提高了污泥耙式干燥機的工作效率,顯著提高了熱效率和生產能力。·3、干燥熱介質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使得干燥介質在干燥機內螺旋前進,延長了干燥介質在干燥機內的停留時間,在同樣干燥條件下,干燥機出口的干燥介質溫度有所降低,提高了干燥介質的熱利用率。4、耙式裝置的雙重作用,既能破碎污泥,避免了污泥在干燥機內粘結成團,強化了污泥與干燥介質的熱、質傳遞過程,又能推動污泥由入口向出口移動,降低了干燥介質通過污泥干燥機的阻力。5、干燥機的出口端設置了內置氣固分離器,使得干污泥直接從干燥機的出口端排出。耙式裝置和內置氣固分離器的作用,簡化了系統的設置,大大降低了干燥介質輸送裝置的裝機容量,從而降低了單位污泥的干燥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污泥耙式干燥裝置示意圖,圖2是圖I中位于干燥介質入口 6出的剖視結構不意圖。其中有左軸承座I、右軸承座8、干燥介質出口 2、干燥機殼體3、軸4、耙齒5、干燥介質入口 6、污泥入口 7、減速機9、內置分離器10、聯軸器11、電機12。具體實施方式污泥耙式干燥裝置的結構為,在干燥機殼體3的兩端分別設有左軸承座I、右軸承座8,轉軸4位于干燥機殼體3中,其兩端分別設置于左軸承座I、右軸承座8中;轉軸4位于右軸承座8 —端的部分接減速機9的輸出端,減速機9的輸入端通過聯軸器11接電機12 ;在干燥機殼體3 —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入口 6、污泥入口 7,在干燥機殼體3 —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出口 2,在干燥介質出口 2下部設有內置氣固分離器10,在轉軸4的壁上設有耙齒5。干燥熱介質由入口 6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濕污泥從污泥耙式干燥機的一端7加入,在干燥機內與熱介質直接接觸實現干燥過程,耙式裝置5既對塊狀污泥進行破碎,又將污泥由入口向出口推進,干污泥在干燥介質及耙式裝置的作用下移動到耙式干燥機的另一端,經內置氣固分離器的作用而與干燥介質分離并排出干燥機,氣固分離后的干燥介質由出口 2排出干燥機。濕污泥從耙式干燥機的一端連續進入,熱介質與污泥直接接觸,經過干燥后從干燥機的另一端連續排出,是一種直接、連續干燥的方法。熱介質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干燥機的熱介質入口設計成蝸殼形式,使氣流在干燥機內呈現一定程度的旋流運動,強化了干燥機內的熱、質傳遞過程。耙式裝置的雙重作用,既能破碎污泥,又能推動污泥由入口向出口移動,減小了氣流的阻力。 干燥機的出口端設置了內置氣固分離器,使得干污泥與干燥介質分離,直接從干燥機的出口端排出,簡化了系統的設置。權利要求1.一種污泥耙式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干燥機殼體(3)的兩端分別設有左軸承座(I)、右軸承座(8),轉軸(4)位于干燥機殼體(3)中,其兩端分別設置于左軸承座(I)、右軸承座(8 )中;轉軸(4)位于右軸承座(8 ) —端的部分接減速機(9 )的輸出端,減速機(9 )的輸入端通過聯軸器(11)接電機(I 2 );在干燥機殼體(3 ) —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入口( 6 )、污泥入口(7),在干燥機殼體(3) —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出口(2),在干燥介質出口(2)下部設有內置氣固分尚器(10),在轉軸(4)的壁上設有祀齒(5)。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污泥干燥的裝置。污泥干燥的熱介質(通常為熱煙氣或熱空氣)從切向進入污泥耙式干燥機,濕污泥從耙式干燥機的一端加入,在干燥機內與熱介質直接接觸實現干燥過程,耙式裝置既對塊狀污泥進行破碎,又將污泥由入口向出口推進,干污泥在干燥介質及耙式裝置的作用下移動到耙式干燥機的另一端,經內置氣固分離器的作用而與干燥介質分離并排出干燥機。該方法的特點是使耙式干燥機能夠安全連續運行,并由此產生熱效率高、能耗低、產量大的顯著效果。文檔編號C02F11/12GK202671370SQ201220252148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專利技術者郭宏偉, 魯維加 申請人:東南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耙式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干燥機殼體(3)的兩端分別設有左軸承座(1)、右軸承座(8),轉軸(4)位于干燥機殼體(3)中,其兩端分別設置于左軸承座(1)、右軸承座(8)中;轉軸(4)位于右軸承座(8)一端的部分接減速機(9)的輸出端,減速機(9)的輸入端通過聯軸器(11)接電機(12);在干燥機殼體(3)一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入口(6)、污泥入口(7),在干燥機殼體(3)一端的周壁上設有干燥介質出口(2),在干燥介質出口(2)下部設有內置氣固分離器(10),在轉軸(4)的壁上設有耙齒(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宏偉,魯維加,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