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同層排水裝置,包括地漏殼體、面板座、以及格柵板;地漏殼體為中空的扁長結構,其一端設置為地漏進水口,另一端設置為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連接的地漏出水口,地漏殼體的底部設置有不排水時起水封作用的防臭座,防臭座的頂部開口;面板座的頂部設置有容納格柵板的凹部,凹部開設有凹部下水口,凹部下水口固定連接有接口,接口的內部密封套接有伸入防臭座的內部的防臭管,其外部密封套接在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處。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可以防止下水管堵塞,而且防臭防蟲性能好,自身密封性好,拆卸零部件靈活方便。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集體浴室、飯店廚房間等用水量大的地方的排水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給排水
,尤其涉及一種同層排水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建筑給排水主要有兩種方式隔層排水和同層排水。隔層排水為一種較為傳統的排水方式,其排水支管需要穿過樓層板,在下層住戶的天花板上與排水管相連,該排水方式需要打通樓層板,不但維護極為不便,而且對住戶空間的凈高度帶來影響。相對于傳統的隔層排水處理方式,同層排水最根本的理念改變是通過本層內的管道合理布局,徹底擺脫相鄰樓層間的束縛,避免了由于排水橫管侵占下層空間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煩和隱患,如產權不清晰、噪音干擾、滲漏隱患、空間局限等等。同層排水的排水管在 本層內敷設,采用了一個共用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諸多的P彎、S彎,因此整體結構合理,不易發生堵塞,容易清理疏通。但是在集體浴室、飯店廚房間等用水量大的地方,使用供家庭使用的同層排水裝置則存在排水不及時易積水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供集體浴室、飯店廚房間等用水量大的地方使用的集水量大的同層排水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同層排水裝置,包括地漏殼體、面板座、以及格柵板;所述地漏殼體為中空的扁長結構,其一端設置為地漏進水口,另一端設置為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連接的地漏出水口,所述地漏殼體的底部設置有不排水時起水封作用的防臭座,所述防臭座的頂部開口;所述面板座的頂部設置有容納所述格柵板的凹部,所述凹部開設有凹部下水口,所述凹部下水口固定連接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內部密封套接有伸入所述防臭座的內部的防臭管,其外部密封套接在所述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處。進一步地,所述防臭管的頂部設置有把手。進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內部通過內密封圈與所述防臭管密封套接。 進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外部通過外密封圈密封套接在所述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處。進一步地,所述防臭座與所述地漏殼體的底部為一體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地漏進水口的開口向上。進一步地,所述地漏進水口的軸線垂直于所述地漏出水口的軸線。進一步地,所述內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的材質均為橡膠。進一步地,所述面板座、所述格柵板、以及所述凹部均為方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地漏進水口、所述地漏出水口、以及所述凹部下水口均為圓形。本技術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格柵板對污水中夾雜的雜物進行阻擋以防止堵塞地漏殼體,因此本技術可以防止下水管堵塞。2、本技術在地漏殼體的底部設置有防臭座,因此,用戶在排水時,由防臭管進入防臭座內部的污水可以由下向上地從防臭座內部流出進而從地漏出水口排出;在不排水時,防臭座可以起到水封作用,達到防臭防蟲的作用。3、本技術在接口內部與防臭管之間設置有內密封圈,在接口外部與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之間設置有外密封圈,因此本技術的各部件之間密封性良好,不會出現漏水現象,并且各部件之間拆卸方便。4、本技術將防臭管上設置把手,因此不僅有利于防臭管的取出,而且防臭管取出后有利于清理防臭座內部堆積的雜物,防止堵塞下水管。5、本技術的地漏出水口與同層的U型存水管連接,因此,U型存水管形成的大水封和本技術形成的小水封組成雙重防臭防蟲屏障,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中的臭氣臭蟲進入室內。因此,本技術不僅可以防止下水管堵塞,而且防臭防蟲性能好,尤其與U型存水管相連時可以起到雙重防臭防蟲的作用,自身密封性好不會出現漏水現象,拆卸零部件靈活方便。因此本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集體浴室、飯店廚房間等用水量大的地方的排水中。 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同層排水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同層排水裝置中的地漏殼體處于排水狀態時的豎向剖面圖。圖3是圖I中的地漏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的防臭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I、圖2、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同層排水裝置,包括地漏殼體I、面板座2、以及格柵板3。本技術的地漏殼體I為中空的扁長結構,其一端11設置為圓形的地漏進水口12,另一端13設置為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圖中未示出)連接的圓形的地漏出水口 14,地漏殼體I的底部15設置有不排水時起水封作用的防臭座16,防臭座16的頂部17開口。在本實施例中,防臭座16與地漏殼體I的底部15為一體結構。本技術的的面板座2的頂部21設置有容納格柵板3的的凹部22,凹部22開設有圓形的凹部下水口 23,凹部下水口 23處固定連接有接口 4,接口 4的內部通過內密封圈5密封套接有防臭管7,防臭管7伸入防臭座16的內部,接口 4的外部通過外密封圈6密封套接在地漏殼體I的地漏進水口 12上。在本實施例中,面板座2和格柵板3為方形結構,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而成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優選地,本技術的防臭管7的頂部71設置有把手72,因此不僅有利于防臭管7的取出,而且取出防臭管7后方便清理防臭座16內部堆積的雜物。當出現污水無法排放的時候,可以先將格柵板3和防臭管7取出,清理防臭座16堆積的雜物。在本實施例中,本技術的內密封圈5、以及外密封圈6均采用橡膠制作而成。在本實施例中,地漏進水口 12的開口向上,且地漏進水口 12的軸線垂直于地漏出水口 14的軸線。本技術在投入使用時,格柵板3首先對雜物進行阻擋,然后由格柵板3流入的污水經由防臭管7進入防臭座16的內部,由于地漏殼體I的底部15上的防臭座16的作用,污水由下向上從防臭座16內部流出,進而從地漏殼體I的地漏出水口 14流出。當排水結束時,地漏殼體I中的防臭座16中的污水由于沒有動力推動其流動,則污水停留在防臭座16的內部,起到水封的作用。本技術的地漏出水口 14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相連,U型存水彎管形成的大水封和本技術形成的小水封可以組成雙重防臭屏障,防臭防蟲的效果更好。本技術在接口 4的內部與防臭管7之間用內密封圈5將二者密封套接,在接口 4的外部與地漏殼體I的地漏進水口 12之間用外密封圈6將二者密封套接,因此本技術的密封性能良好,不會出現漏水現象,并且如果出現無法排水需要檢查堵塞位置時,可 以很方便地拆卸本技術的各部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對本技術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權利要求1.一種同層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殼體、面板座、以及格柵板; 所述地漏殼體為中空的扁長結構,其一端設置為地漏進水口,另一端設置為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連接的地漏出水口,所述地漏殼體的底部設置有不排水時起水封作用的防臭座,所述防臭座的頂部開口 ; 所述面板座的頂部設置有容納所述格柵板的凹部,所述凹部開設有凹部下水口,所述凹部下水口固定連接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內部密封套接有伸入所述防臭座的內部的防臭管,其外部密封套接在所述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層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臭管的頂部設置有把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層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同層排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殼體、面板座、以及格柵板;所述地漏殼體為中空的扁長結構,其一端設置為地漏進水口,另一端設置為與同層的U型存水彎管連接的地漏出水口,所述地漏殼體的底部設置有不排水時起水封作用的防臭座,所述防臭座的頂部開口;所述面板座的頂部設置有容納所述格柵板的凹部,所述凹部開設有凹部下水口,所述凹部下水口固定連接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內部密封套接有伸入所述防臭座的內部的防臭管,其外部密封套接在所述地漏殼體的地漏進水口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沃夫岡·塞德,馬丁·克拉伯,克里斯君·托馬斯,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沃特節水產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