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長江大學專利>正文

    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230136 閱讀: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9:32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其特征在于輸入軸(16)通過上滾動軸承(13)和下滾動軸承(15)支撐在下接頭(17)上;輸出軸(3)通過輸出軸軸套(2)支撐在上接頭(1)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對稱布置在行星架本體(8)的兩側并通過齒輪軸下軸套(12)、齒輪軸中軸套(9)和齒輪軸上軸套(6)支撐在由行星架本體(8)、輸入軸(16)和行星架上端板(5)構成的行星架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上的較大的外齒輪和中間筒體(10)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較小的外齒輪和活動筒體(7)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兩根完全相同的對稱布置的行星齒輪軸,并對行星齒輪軸采用三處滑動軸承進行支承,實現了功率分流,分散了轉臂軸承的載荷,具有結構合理、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屬石油井下機具設計
    技術背景為了使石油井下機械裝置在最佳工況下工作,常常需在其原動機和工作機之間配置減速傳動裝置。例如,在由潛油電機驅動螺桿泵的采油裝置中,由于電機直徑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為便于制造,電機的同步轉速只有3000轉/分和1500轉/分兩種。而螺桿泵中的螺桿是作行星運動的,為避免過大的振動、以延長其工作壽命,其工作轉速則不宜太高,因而也需要在兩者之間加入合適的減速傳動裝置,使其與最佳工作點相匹配。又例如,井下渦輪動力鉆具的渦輪最佳轉速為600轉/分左右,而應用這種動力鉆具鉆深井或硬地層時, 鉆頭的最佳轉速則為100轉/分左右,有的甚至更低,這就需要在渦輪和鉆頭兩者之間加入合適的減速傳動裝置,使其與最佳工作點匹配起來。眾所周知,對石油井下機械傳動裝置的主要要求應該是1、徑向尺寸要小。因其徑向尺寸受到油井套管內徑的嚴格限制,而其軸向尺寸則基本上不受限制。2、承載能力要大,因設備一旦起動便要滿載連續長時間運行。3、傳動效率要高。因井下機械裝置要連續長時間重載運行,效率低會導致能耗過多,發熱量過大。目前應用最多的石油井下減速器是NGW型行星減速器。這種減速器的特點是傳動零件主要沿直徑方向布置,而軸線方向的尺寸則十分緊湊。其結構特點正好與井下設備的要求相反,因而是不合理的。而且,其行星齒輪的輪齒受到對稱循環應力的作用,降低了承載能力。另外,也有采用N型和NN型行星傳動機構來實現減速傳動的,這些傳動裝置的輪齒強度高,但其行星輪產生的慣性力不易平衡,且其轉臂軸承受力很大,影響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此外,對于N型減速器,還因徑向尺寸過小,難于設計出合適的輸出機構。因此,現有的石油井下減速器的設計方案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其具有兩根完全相同的對稱布置的行星齒輪軸,采用短齒或超短齒的內嚙合齒輪傳動,并對行星齒輪軸采用三處滑動軸承進行支承,不需要平衡裝置,實現了功率分流,分散了轉臂軸承的載荷,提高了輪齒的強度,具有結構合理、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在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的結構中設置有上接頭、輸出軸軸套、輸出軸、行星架上端軸套、行星架上端板、齒輪軸上軸套、活動筒體、行星架本體、齒輪軸中軸套、中間筒體、雙聯行星齒輪軸、齒輪軸下軸套、上滾動軸承、套筒、下滾動軸承、輸入軸、下接頭;上接頭的下端與中間筒體的上端相連接;中間筒體的下端與下接頭的上端相連接;在上接頭、中間筒體和下接頭的中空筒體中,輸入軸通過上滾動軸承和下滾動軸承支撐在下接頭上;輸出軸通過輸出軸軸套支撐在上接頭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對稱布置在行星架本體的兩側并通過齒輪軸下軸套、齒輪軸中軸套和齒輪軸上軸套支撐在由行星架本體、輸入軸和行星架上端板構成的行星架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上的較大的外齒輪同時和中間筒體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較小的外齒輪同時和活動筒體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行星架本體的上端與行星架上端板相連接;行星架本體的下端與輸入軸相連接;輸出軸的下端與活動筒體的上端相連接;在雙聯行星齒輪軸的中部緊套有齒輪軸中軸套,齒輪軸中軸套可在行星架本體兩側的半圓弧槽內轉動。本技術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采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行星齒輪軸且對稱布置,因而輪齒嚙合時產生的徑向力在行星架內部能得以抵消,輸入軸和輸出軸僅受純扭矩的作用,延長了其支撐軸承的使用壽命O2、采用兩根對稱布置的行星齒輪軸,起到了功率分流的作用,成倍降低了每個嚙合點處的載荷,提高了傳動的承栽能力。3、對行星齒輪軸采用三處滑動軸承的支承方式,有效降低了滑動軸承的壓強,保證了支撐軸承的使用壽命。4、行星架本體將兩行星齒輪軸分隔在不同的區域,避免了被攪動的油液產生對沖,從而降低了攪油的功率損失。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總體結構的A-A處的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總體結構的B-B處的剖面圖。在圖中1.上接頭、2.輸出軸軸套、3.輸出軸、4.行星架上端軸套、5.行星架上端板、6.齒輪軸上軸套、7.活動筒體、8.行星架本體、9.齒輪軸中軸套、10.中間筒體、11.雙聯行星齒輪軸、12.齒輪軸下軸套、13.上滾動軸承、14.套筒、15.下滾動軸承、16.輸入軸、17.下接頭。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本技術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由上接頭I、輸出軸軸套2、輸出軸3、行星架上端軸套4、行星架上端板5、齒輪軸上軸套6、活動筒體7、行星架本體8、齒輪軸中軸套9、中間筒體10、雙聯行星齒輪軸11、齒輪軸下軸套12、上滾動軸承13、套筒14、下滾動軸承15、輸入軸16、下接頭17組成;上接頭I的上端與下游設備的筒體通過法蘭相連接;上接頭I的下端與中間筒體10的上端通過螺紋相連接;中間筒體10的下端與下接頭17的上端通過螺紋相連接;下接頭17的下端與上游設備的筒體通過法蘭相連接;在上接頭I、中間筒體10和下接頭17的中空筒體中,輸入軸16通過上滾動軸承13和下滾動軸承15支撐在下接頭17上;輸出軸3通過輸出軸軸套2支撐在上接頭I上;兩根完全相同的雙聯行星齒輪軸11對稱布置在行星架本體8的兩側并通過齒輪軸下軸套12、齒輪軸中軸套9和齒輪軸上軸套6支撐在由行星架本體8、輸入軸16和行星架上端板5構成的行星架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上的較大的外齒輪同時和中間筒體10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哨合,較小的外齒輪同時和活動筒體7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行星架本體8的上端通過銷軸與行星架上端板5相連 接;行星架本體8的下端通過銷軸與輸入軸16相連接;輸出軸3的下端通過城墻式卡槽與活動筒體7的上端相連接;在雙聯行星齒輪軸11的中部緊套有齒輪軸中軸套9,齒輪軸中軸套9和雙聯行星齒輪軸11 一起可在行星架本體8兩側的半圓弧槽內轉動。權利要求1.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由上接頭(I)、輸出軸軸套(2)、輸出軸(3)、上滾動軸承(13)、套筒(14)、下滾動軸承(15)、輸入軸(16)、下接頭(17)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其結構中設置有行星架上端軸套(4)、行星架上端板(5)、齒輪軸上軸套(6)、活動筒體(7)、行星架本體(8)、齒輪軸中軸套(9)、中間筒體(10)、雙聯行星齒輪軸(11)、齒輪軸下軸套(12);上接頭(I)的下端與中間筒體(10)的上端相連接;中間筒體(10)的下端與下接頭(17)的上端相連接;在上接頭(I)、中間筒體(10)和下接頭(17)的中空筒體中,輸入軸(16)通過上滾動軸承(13)和下滾動軸承(15)支撐在下接頭(17)上;輸出軸(3)通過輸出軸軸套(2)支撐在上接頭(I)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對稱布置在行星架本體(8)的兩側并通過齒輪軸下軸套(12 )、齒輪軸中軸套(9 )和齒輪軸上軸套(6)支撐在由行星架本體(8 )、輸入軸(16)和行星架上端板(5)構成的行星架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上的較大的外齒輪同時和中間筒體(10)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較小的外齒輪同時和活動筒體(7)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行星架本體(8)的上端與行星架上端板(5)相連接;行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對稱NN型井下減速器,由上接頭(1)、輸出軸軸套(2)、輸出軸(3)、上滾動軸承(13)、套筒(14)、下滾動軸承(15)、輸入軸(16)、下接頭(17)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其結構中設置有行星架上端軸套(4)、行星架上端板(5)、齒輪軸上軸套(6)、活動筒體(7)、行星架本體(8)、齒輪軸中軸套(9)、中間筒體(10)、雙聯行星齒輪軸(11)、齒輪軸下軸套(12);上接頭(1)的下端與中間筒體(10)的上端相連接;中間筒體(10)的下端與下接頭(17)的上端相連接;在上接頭(1)、中間筒體(10)和下接頭(17)的中空筒體中,輸入軸(16)通過上滾動軸承(13)和下滾動軸承(15)支撐在下接頭(17)上;輸出軸(3)通過輸出軸軸套(2)支撐在上接頭(1)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對稱布置在行星架本體(8)的兩側并通過齒輪軸下軸套(12)、齒輪軸中軸套(9)和齒輪軸上軸套(6)支撐在由行星架本體(8)、輸入軸(16)和行星架上端板(5)構成的行星架上;兩根雙聯行星齒輪軸(11)上的較大的外齒輪同時和中間筒體(10)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較小的外齒輪同時和活動筒體(7)上制出的內齒輪相嚙合;行星架本體(8)的上端與行星架上端板(5)相連接;行星架本體(8)的下端與輸入軸(16)相連接;輸出軸(3)的下端與活動筒體(7)的上端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清世
    申請(專利權)人:長江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app|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片毛片 |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无码成A毛片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