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包括具有左管板的左管箱和具有右管板的右管箱,左管箱和右管箱通過密封連接在右管板與左管板之間的翅片管連通,左管板與右管板之間設有熱補償機構;熱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左管板與右管板之間的側梁,側梁與左管板固定連接,側梁與右管板軸向活動連接;側梁與左管板之間設有左擋風板;側梁與右管板之間設有右擋風板,當溫度升高,翅片管產生軸向位移,在螺紋定位銷的作用下,側梁與右管板分離,達到浮動效果,從而解決了由管束熱膨脹引起的軸向位移致使散熱管彎曲或斷裂的問題,熱補償效果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空氣冷卻器,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屬于換熱器
技術介紹
空氣冷卻器,簡稱空冷器,是以空氣為冷卻介質將工藝熱流冷卻至所需溫度的工業換熱設備,多為方形立體式結構,主要由管束、風機、構架、百葉窗和梯子平臺等五個基本部件組成,該類設備單純以空氣為冷卻介質,不受水源限制,特別適應于干旱缺水地區,可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等行業的冷卻。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材料都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在金屬材料中表現為線膨脹系數,例如,碳素鋼在(TC ioo°c之間的線膨脹系數為IiXKr6TT1JP :ιο米長的換熱管在溫差·為100°C時軸向位移量為llmm。NB/T47007-2010《空冷式熱交換器》中7. I. I. 3條款規定“管束在構架上的橫向位置,至少在兩邊各有6mm或一邊有13mm的移動量。”空氣冷卻器的管束在工作時,翅片管長度方向的熱膨脹將引起管束的位移,尤其是多行管程束,各行程間的溫度差將產生相對位移。若不采取措施將引起管子彎曲、開裂、構架變形損壞、脹口泄露等事故,因此必須對空氣冷卻器的管束作熱補償設計。目前,常見的空氣冷卻器的熱補償機構有滑動支撐式、U形管式、分解管箱式等。滑動支撐式熱補償機構形式為,固定管箱由焊接在側梁上的角鋼支撐,管箱上焊有支耳,與上述支撐角鋼用螺栓連接,但該螺栓在運輸及保管中有用,以防管束受振損壞,安裝后應立即卸去,操作時受熱后,即可滑動。U形管式熱補償機構可以代替活動管箱做一定程度的熱補償,但僅限用于水蒸氣,并須經專門研究,應用范圍有限。分解管箱式熱補償機構多用于多管程管束運行中,同一管箱流體的進出口溫差很大的情況,如碳鋼管束大于110°c,或不銹鋼管束大于80°C時,進口管程管子的熱位移遠比出口管程管子大,可能使管束彎曲變形。在實現本專利技術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熱補償機構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投資費用高、熱補償效果不明顯,在采取熱補償措施后,導致換熱管束彎曲、斷裂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克服了現有熱補償效果不明顯的缺陷,采用本技術的空氣冷卻器后,具有熱補償效果好的優點。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包括具有左管板的左管箱和具有右管板的右管箱,左管箱和右管箱通過密封連接在右管板與左管板之間的翅片管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板與右管板之間設有熱補償機構;熱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左管板與右管板之間的側梁,側梁與左管板固定連接,側梁與右管板軸向活動連接。一種優化方案,所述右管板上設有軸向螺紋孔,側梁上設有連接孔,軸向螺紋孔與連接孔連接有螺紋定位銷。另一種優化方案,側梁與左管板之間設有左擋風板,側梁與右管板之間設有右擋風板。再一種優化方案,所述側梁為兩端設有彎折部的C型鋼。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左擋風板與右擋風板分別為Z型鋼。再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左管箱內設有軸向隔板,軸向隔板將左管箱密封分隔為進口管箱和出口管箱。更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進口管箱上設有進口,出口管箱上設有出口。一種優化方案,所述右管箱的上部設有排氣口,右管箱的下部設有排液口。本技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右管板上設有軸向螺紋孔,側梁上設有連接孔,軸向螺紋孔與連接孔采用螺紋定位銷連接,螺紋定位銷的螺紋端與右管板固定,螺紋定位銷的定位銷端與側梁軸向活動連接,當溫度升高,翅片管產生軸向位移,在螺紋定位銷的作用下,側梁與右管板分離,達到浮動效果,從而解決了由管束熱膨脹引起的軸向位移致使散熱管彎曲或斷裂的問題,熱補償效果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空氣冷卻器芯體的主視圖;附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空氣冷卻器芯體的俯視圖;附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中側梁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中側梁與左管板的連接示意圖;附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中側梁與右管板的連接示意圖;圖中,I-左管箱,2-進口管箱,3-出口管箱,4-軸向隔板,5-進口,6-出口,7-右管箱,8-排氣口,9-排液口,10-翅片管,11-右管板,12-側梁,13-右擋風板,14-螺栓,15-螺紋定位銷,16-左管板,17-左擋風板,18-軸向螺紋孔,19-連接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如圖I、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包括空氣冷卻器芯體,空氣冷卻器芯體包括左管箱I和右管箱7,左管箱I具有左管板16,右管箱7具有右管板11,左管箱I和右管箱7通過密封連接在右管板11與左管板16之間的翅片管10連通;左管箱I內設有軸向隔板4,軸向隔板4將左管箱I密封分隔為進口管箱2和出口管箱3,進口管箱2上設有進口 5,出口管箱3上設有出口 6 ;右管箱7的上部設有排氣口 8,右管箱7的下部設有排液口 9 ;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設有熱補償機構,熱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的兩個側梁12,所述側梁12為兩端設有彎折部的C型鋼,側梁12兩端的彎折部分別加工有連接孔19,兩個側梁12與左管板16之間設有左擋風板17,兩個側梁12與右管板11之間分別設有右擋風板13,左擋風板17與右擋風板13分別與側梁12的彎折部固定連接,所述左擋風板17與右擋風板13選用Z型鋼,左擋風板17、左管板16、側梁12、右擋風板13與右管板11圍合成四面閉合、與空氣流動方向相應的兩面敞開的長方體,防止由風機來的空氣外溢,側梁12與左管板16通過螺栓14固定連接,側梁12與右管板11之間為軸向活動連接,右管板11上設有軸向螺紋孔18,側梁12上設有連接孔19,軸向螺紋孔18與連接孔19采用螺紋定位銷15連接,螺紋定位銷15的螺紋端與右管板11固定,螺紋定位銷15的定位銷端與側梁12軸向活動連接。工作時,將排氣口 8與排液口 9使用法蘭蓋密封,熱介質由進口 5進入進口管箱2,然后通過翅片管10進入右管箱7,再經與出口管箱3連通的翅片管10進入出口管箱3,由 出口 6流出,由于溫度的升高,翅片管10產生軸向位移,在螺紋定位銷15的作用下,側梁12與右管板11分離,達到浮動效果,從而實現管束的軸向移動,且限制最大位移量,有效解決了由管束熱膨脹引起的軸向位移致使散熱管彎曲或斷裂的問題。以上所述為本技術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技術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包括具有左管板(16)的左管箱(I)和具有右管板(11)的右管箱(7 ),左管箱(I)和右管箱(7 )通過密封連接在右管板(11)與左管板(16 )之間的翅片管(10)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設有熱補償機構; 熱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的側梁(12),側梁(12)與左管板(16)固定連接,側梁(12)與右管板(11)軸向活動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有熱補償機構的空氣冷卻器,包括具有左管板(16)的左管箱(1)和具有右管板(11)的右管箱(7),左管箱(1)和右管箱(7)通過密封連接在右管板(11)與左管板(16)之間的翅片管(10)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設有熱補償機構;熱補償機構包括設置在左管板(16)與右管板(11)之間的側梁(12),側梁(12)與左管板(16)固定連接,側梁(12)與右管板(11)軸向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紹志,曹繼,劉希慶,孫業勝,朱金龍,謝榮濤,潘錫武,劉大偉,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恒安散熱器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