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承料臺,包括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通過搖桿結構連接并由其驅動作升降運動;搖桿結構包括頂端分別連接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底面的呈V字型搖桿一,以及連接于第一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二和連接于第二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三,各搖桿底部通過軸承固定連接于地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承料臺為組裝式,成本低、節省空間,便于大批量生產、運輸,無動力系統、免維護,而且具有節能和符合環保、低碳要求的優點;該承料臺依靠承料臺上的物料自身重量可自動調節承料臺的高度,減小工人從低處到高處或者從高處往低處的貨物轉換的弧度與勢能,省去了工人彎腰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承料臺,具體地說是指一種可調節高度的承料臺。
技術介紹
承料臺是一種常用的工作平臺,其用途非常廣泛,例如用于機械加工行業。目前,常見的承料臺多數需要氣壓、液壓或者電力動力來調節其高度,以便工人拿取物料,但上述承料臺制造成本較高,而且產生噪音和污染。上述承料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工業需要和生產速度,但對環境、資源的可循環利用特性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同時需要在設備進行維護,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本技術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廉、方便調節高度的承料臺。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承料臺,包括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所述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通過搖桿結構連接并由其驅動作升降運動。作為對上述方案的一種優化,所述搖桿結構包括頂端分別連接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底面的呈V字型搖桿一,以及連接于第一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二和連接于第二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三,各搖桿底部通過軸承固定連接于地面上。作為對上述方案的另一種優化,與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連接的搖桿一為兩根,搖桿二、搖桿三各為一根,第一承料臺或第二承料臺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三角形分布。作為對上述方案的再一種優化,與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連接的搖桿一為一根,搖桿二、搖桿三各為兩根,第一承料臺或第二承料臺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三角形分布。作為對上述方案的再一種優化,與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連接的搖桿一為兩根,搖桿二、搖桿三各為兩根,第一承料臺或第二承料臺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四角形分布。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I)本技術承料臺為組裝式,成本低、節省空間,便于大批量生產、運輸,無動力系統、免維護,而且具有節能和符合環保、低碳要求的優點;(2)本技術承料臺依靠承料臺上的物料自身重量可自動調節承料臺的高度,減小工人從低處到高處或者從高處往低處的貨物轉換的弧度與勢能,省去了工人彎腰的時間,提聞了生廣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承料臺平衡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第二承料臺升起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一第一承料臺升起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二承料臺平衡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三承料臺平衡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四承料臺平衡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案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結 構原理作進一步詳細描敘實施例一如附圖I 3所示,一種新型承料臺,包括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通過搖桿結構3連接,在搖桿結構3的作用下搖桿結構3驅動作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升降運動。其中,搖桿結構3包括搖桿一 31、搖桿二 32和搖桿三33,搖桿一 31、搖桿二 32和搖桿三33分別為一根,搖桿一 31呈V字型,搖桿一 31的頂端分別連接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的底面上,搖桿二 32連接于第一承料臺I的底面上,搖桿三33連接于第二承料臺2的底面上,各搖桿底部通過軸承34固定連接于地面上,軸承34采用標準件。當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上無物料或物料的重量一致時,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處于同一水平高度,如附圖I所示;當需調節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的高度時,可加重或減輕其中一承料臺的物料重量,在搖桿和軸承34的作用下,搖桿繞軸承34轉動,搖桿往物料重量重的承料臺傾斜,從而一承料臺高度即可升起,而另一承料臺高度即可相應聯動減低,如附圖2 3所示。本實施例承料臺依靠承料臺上的物料自身重量可自動調節承料臺的高度,從而減小工人從低處到高處或者從高處往低處的貨物轉換的弧度與勢能,省去了工人彎腰的時間,提聞了生廣效率。由于搖桿繞軸承34轉動,搖桿往物料重量重的承料臺傾斜,該承料臺除了自動調節高度外,還可調節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的左右位置。實施例二 如附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承料臺結構整體與實施例一中結構近似,不同之處為搖桿一 31數量存在差異。本實施例中,與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一 31為兩根,與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二 32、搖桿三33各為一根,如附圖4所示;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三角形分布。當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上無物料或物料的重量一致時,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當需調節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的高度時,可加重或減輕其中一承料臺的物料重量,在搖桿和軸承34的作用下,搖桿繞軸承34轉動,搖桿往物料重量重的承料臺傾斜,從而一承料臺高度即可升起,而另一承料臺高度即可相應聯動減低。與實施例一中結構相比,本實施例結構同樣具有節省工人彎腰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實施例三如附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承料臺結構整體與實施例一中結構近似,不同之處為搖桿二 32、搖桿三33數量存在差異。本實施例中,與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一 31為一根,與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二 32、搖桿三33各為兩根,如附圖5所示;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三角形分布。當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上無物料或物料的重量一致時,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當需調節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的高度時,可加重或減輕其中一承料臺的物料重量,在搖桿和軸承34的作用下,搖桿繞軸承34轉動,搖桿往物料重量重的承料臺傾斜,從而一承料臺高 度即可升起,而另一承料臺高度即可相應聯動減低。與實施例一中結構相比,本實施例結構同樣具有節省工人彎腰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實施例四如附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揭示的承料臺結構整體與實施例一中結構近似,不同之處為搖桿一 31、搖桿二 32和搖桿三33數量存在差異。本實施例中,與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一 31為兩根,與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連接的搖桿二 32、搖桿三33也各為兩根,如附圖6所示;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底面與搖桿的連接點呈正四角形分布。當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上無物料或物料的重量一致時,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處于同一水平高度;當需調節第一承料臺I或第二承料臺2的高度時,可加重或減輕其中一承料臺的物料重量,在搖桿和軸承34的作用下,搖桿繞軸承34轉動,搖桿往物料重量重的承料臺傾斜,從而一承料臺高度即可升起,而另一承料臺高度即可相應聯動減低。與實施例一中結構相比,本實施例結構同樣具有節省工人彎腰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本技術承料臺為組裝式,成本低、節省空間,便于大批量生產、運輸,無動力系統、免維護,而且具有節能和符合環保、低碳要求的優點;以上所述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情況下,進行任何顯而易見的變形和替換,均屬本技術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承料臺,包括第一承料臺(I)和第二承料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通過搖桿結構(3)連接并由其驅動作升降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承料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桿結構包括頂端分別連接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底面的呈V字型搖桿一(31),以及連接于第一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二(32)和連接于第二承料臺底面的搖桿三(3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承料臺,包括第一承料臺(1)和第二承料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料臺和第二承料臺通過搖桿結構(3)連接并由其驅動作升降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翁敏佳,郭連,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華力包裝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