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屬于汽車領域。所述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第二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和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所述連接件本體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的外表面設有凸臺,所述凸臺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插入端為直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在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實現了通氣管的可靠快速連接,并提供了可靠的密封性和足夠的拔脫力,而且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裝配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
技術介紹
隨著國際汽車市場競爭日趨加劇,在一浪接一浪的降價潮面前,汽車市場的整車銷售利潤進一步降低。為了適應這一社會潮流的變化,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通過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需要通過整合產品平 臺等積極措施來降低成本。下面以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為例加以說明,如圖4所示現有技術中的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30、鎖簧11、安全環12、第一密封圈13、隔離環14、第二密封圈15及外密封圈16,所述連接件本體30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30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30. I和水平向右側插接部30. 2,所述水平向左側對接部30. I的內腔中順次安裝著所述鎖簧11、安全環12、第一密封圈13、隔離環14及第二密封圈15,所述水平向右側插接部30. 2的外表面設有倒刺,所述連接件本體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30. 3,所述外密封圈16安裝在所述插接部30. 3。如圖4所示,受上述結構限制,所述連接件本體中水平向右側插接部30. 2在裝配連接時需要經過一段尼龍管40和一個對接用陽接頭50,才能與相對應型號的另一快速連接接頭20’連接,因此存在結構復雜,連接不便的缺陷,由此增加了材料費用、模具費用和裝配工時,進而增加了成本,影響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快速連接接頭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所述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第二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和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所述水平向左側對接部的內腔中順次安裝著所述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及第二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所述外密封圈安裝在所述插接部,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的外表面設有凸臺,所述凸臺用于定位插入位置,所述凸臺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插入端為直段。進一步地,所述插接部的外表面設有環狀的倒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在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的外表面設置凸臺,以及所述凸臺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插入端為直段的結構,在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實現了通氣管的可靠快速連接,并提供了可靠的密封性和足夠的拔脫力,由于在裝配總成時,可少裝一個對接用陽接頭和一段尼龍管,從而節約了材料費用、模具費用和裝配工時,進而達到了降成本的目的,同時還有效節省了汽車的內部裝配空間。因此本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裝配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的剖視圖;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和另一相應規格的快速連接接頭的裝配圖;圖3是另一連接件鎖簧的平面圖; 圖4是現有技術提供的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和另一相應規格的快速連接接頭的連接方式圖。附圖1-3中,各標號所代表的組件列表如下10連接件本體,10. I水平向左側對接部,10. 2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 I凸臺,10. 3插接部,11鎖簧,12安全環,13第一密封圈,14隔離環,15第二密封圈,16外密封圈,20另一相應規格連接件本體,21另一連接件鎖簧,21. I鎖簧斜面,21. 2鎖簧凸起,21. 3推板,圖4中,各標號所代表的組件列表如下20’另一相應規格連接件,30連接件本體,30. I水平向左側對接部,30. 2水平向右側插接部,30. 3插接部,40尼龍管,50陽接頭。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10、鎖簧11、安全環12、第一密封圈13、隔離環14、第二密封圈15及外密封圈16,所述連接件本體10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10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10. I和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所述水平向左側對接部10. I的內腔中順次安裝著所述鎖簧11、安全環12、第一密封圈13、隔離環14及第二密封圈15,所述連接件本體10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10. 3,所述外密封圈16安裝在所述插接部10. 3,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的外表面設有凸臺10. 2. I,所述凸臺10. 2. I用于定位插入位置,所述凸臺10. 2. I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插入端為直段。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在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的外表面設置凸臺10. 2. 1,以及所述凸臺10. 2. I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插入端為直段的結構,在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實現了通氣管的可靠快速連接,并提供了可靠的密封性和足夠的拔脫力,由于在裝配總成時,可少裝一個對接用陽接頭和一段尼龍管,從而節約了材料費用、模具費用和裝配工時,進而達到了降成本的目的,同時還有效節省了汽車的內部裝配空間。因此本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裝配效率。進一步地,所述插接部10. 3的外表面設有環狀的倒刺,保證了插接部10. 3的密封和抗拔脫力要求。參見圖2,本技術的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可實現與另一相應規格連接件本體20的快速插入和拔出,具體操作是在外力作用下,水平向右側對接部10. 2上的凸臺10.2. I推動另一相應規格連接件本體20內的鎖簧斜面21. 1,另一連接件鎖簧21受力后向外擴張使凸臺10. 2. I快速通過鎖簧凸起21. 2,凸臺10. 2. I通過鎖簧凸起21. 2后,另一連接件鎖簧21回復原狀將凸臺10. 2. I牢牢抱死。需要拆卸時用手按箭頭所示方向輕捏另一連接件鎖簧21兩側的推板21. 3(參見圖3),鎖簧受力鎖簧凸起21. 2向外張開,對接部10. 2則可輕松取出。上述本技術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第二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和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所述水平向左側對接部的內腔中順次安裝著所述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及第二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所述外密封圈安裝在所述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的外表面設有凸臺,所述凸臺用于定位插入位置,所述凸臺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插入端為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油路用快速連接接頭,包括連接件本體、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第二密封圈及外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整體呈三通狀且內部連通,所述連接件本體的水平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向左側對接部和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所述水平向左側對接部的內腔中順次安裝著所述鎖簧、安全環、第一密封圈、隔離環及第二密封圈,所述連接件本體的豎直方向設有插接部,所述外密封圈安裝在所述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的外表面設有凸臺,所述凸臺用于定位插入位置,所述凸臺至所述水平向右側對接部插入端為直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志成,張春霞,
申請(專利權)人:廊坊舒暢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