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冶金設備,尤指一種雙水內冷連鑄滾道機。現有連鑄滾道機采用的是上水道噴淋式水冷卻,它的結構特點是滾輪1焊接在軸5上,軸5的兩端與軸瓦4配合,軸瓦4嵌合在軸承座3內,軸承座3固定在支架7上(見圖2)。當溫度不低于900℃-1100℃的鋼坯通過連鑄滾道機時,冷卻水A經管子8噴灑在軸承座3上,對滾輪1,軸5、軸瓦4,軸承座3降溫,而大量的外表水噴淋,達不到有效的降溫,致使上述另部件仍處在500℃以上的高溫條件下工作,因此造成(1)氧氣切割鋼坯時易將滾輪1切穿,鋼坯運行受阻;(2)軸瓦,軸在高溫下易咬合而拉傷;(3)造成停機、檢修、換件、水源、能源的極大浪費。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水內冷連鑄滾道機,采用下水道循環方式冷卻,使冷卻液直接接觸工作面,達到有效降溫的目的。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水內冷連鑄滾道機由滾輪及與滾輪結合的軸組成,且軸的兩端通過軸瓦,軸承座被固定在支架上,其特證在于在滾輪的輪幅兩側上設有多個散熱孔,該散熱孔與滾輪兩側設有的內循環水路相對應,且內循環水路分別設在支架和軸承座內。本技術的優點由于采用下水道循環式水冷卻,冷卻水A通過內循環水路直接對軸承座,軸瓦,軸進行冷卻,同時一部分冷卻水A噴灑在滾輪上,一部分冷卻水A進入滾輪內,在滾動過程中直接對滾輪進行冷卻,這樣冷卻效果極佳,使每周檢修延長至半年檢修,提高壽命25-30倍,年增效益逾千萬元,為國家和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本技術的具體結構通過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圖圖2為已有技術結構圖參見圖1雙水內冷連鑄滾道機由滾輪1及與滾輪1結合的軸5組成,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水內冷連鑄滾道機由滾輪(1)及與滾輪(1)結合的軸(5)組成,且軸(5)的兩端通過軸瓦(4),軸承座(3)被固定在支架(7)上,其特征在于:在滾輪(1)的輪幅兩側上設有多個散熱孔(11),該散熱孔(11)與滾輪(1)兩側設有的內循環水路相對應,且內循環水路分別設在支架(7)和軸承座(3)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長林,任金香,
申請(專利權)人:王長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