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玻璃基板的傳輸裝置及傳輸方法,該傳輸裝置包括傳輸通道和校正機構。其中,傳輸通道用于裝載并進行傳輸;校正機構緊鄰傳輸通道設置,且校正機構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驅動模塊。第一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一側;第二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另一側;驅動模塊用于驅動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間作相向或遠離運動,以在傳輸時通過夾持或松開的動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解決玻璃基板在傳輸時發生偏位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傳輸設備
,具體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玻璃基板是液晶顯示裝置中的一個基本部件,眾所周知,玻璃基板的質量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等重要指標有直接的影響。顯然,確保玻璃基板的產品良率是保證或提高液晶顯示裝置整體質量的必要條件。 不過,對于現有的制造流程來說,在玻璃基板的傳輸過程中,容易出現玻璃基板偏位的現象,并可能進一步導致玻璃基板發生破片,造成玻璃基板的產品良率偏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玻璃基板在傳輸時發生偏位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玻璃基板的傳輸裝置,包括傳輸通道和校正機構。其中,傳輸通道用于裝載并進行傳輸;校正機構緊鄰傳輸通道設置,且校正機構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驅動模塊。第一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一側;第二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另一側;驅動模塊用于驅動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間作相向或遠離運動,以在傳輸時通過夾持或松開的動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其中,傳輸通道包括連接設置且依序傳輸的第一模式傳輸通道和第二模式傳輸通道,校正機構設于第一模式傳輸通道與第二模式傳輸通道相連接的銜接處。其中,第一模式傳輸通道為滾輪式傳輸通道,第二模式傳輸通道與第一模式傳輸通道的模式相異。其中,驅動模塊包括傳送帶、以及間隔設置的驅動輪和轉動輪,驅動輪和轉動輪之間通過傳送帶相連接,傳送帶往第一方向運動的部分與第一定位柱相連接且傳送帶往第二方向運動的部分與第二定位柱相連接。其中,驅動輪采用伺服馬達驅動。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一定位柱與傳送帶之間通過凸齒哨合,第二定位柱與傳送帶之間通過凸齒嚙合。其中,第一定位柱上還設有第一導向塊,第二定位柱上還設有第二導向塊,校正機構還包括第一導向柱,第一導向柱貫穿第一導向塊和第二導向塊使得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沿第一導向柱運動。其中,校正機構還包括第三定位柱、第四定位柱和第二導向柱。第三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一側并與第一定位柱固定連接,且第三定位柱包括第三導向塊;第四定位柱設于傳輸通道的另一側并與第二定位柱固定連接,且第四定位柱包括第四導向塊;第二導向柱貫穿第三導向塊和第四導向塊使得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沿第二導向柱運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玻璃基板的傳輸方法,該方法采用上述的傳輸裝置,該方法具體包括利用傳輸通道裝載玻璃基板并進行傳輸;在傳輸時通過驅動模塊來驅動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夾持或松開的動作以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其中,傳輸通道包括連接設置且依序傳輸的第一模式傳輸通道和第二模式傳輸通道,在傳輸時通過校正機構動態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的步驟具體包括在傳輸到第一模式傳輸通道與第二模式傳輸通道相連接的銜接處時,通過校正機構動態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通過在傳輸裝置中設置校正機構,以在玻璃基板發生偏位時動態地校正玻璃基板在傳輸通道上的位置,從而能夠避免因玻璃基板在傳輸時發生偏位而導致的破片問題,并進一步的提聞了玻璃基板的廣品良率。附圖說明 圖I是本專利技術傳輸裝置一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傳輸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所示傳輸裝置一具體應用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傳輸通道包括第一模式傳輸通道和第二模式傳輸通道;以及圖4是本專利技術傳輸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不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特別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對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一并參閱圖I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該傳輸裝置可以用于玻璃基板的傳輸,該玻璃基板具體可以為單片的玻璃,當然也可以為由玻璃經過制程而形成的彩膜基板、有源陣列基板或液晶盒等,而該傳輸裝置包括但不限于傳輸通道10和校正機構20。其中,傳輸通道10用于裝載并進行傳輸;校正機構20緊鄰傳輸通道10設置,用于在傳輸時動態地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由于玻璃基板在傳輸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偏位,因此,通過該校正機構20在傳輸時動態地對玻璃基板進行校正,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偏位而導致的破片問題,從而提高玻璃基板的產品良率。下面詳細介紹該傳輸裝置中的具體結構。傳輸通道10包括但不限于連接設置且依序傳輸的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和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為滾輪式傳輸通道,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與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的模式相異。具體來說,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可以是采用帶有吸嘴14的機器手臂13進行搬運傳輸的“通道”,由于利用機器手臂13去吸附并搬運玻璃基板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的內容,故這里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還可以是其它形式,如從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處裝載并繼續搬運玻璃基板的傳送車等,本專利技術對此不作限定。顯然,在不同的傳輸通道10之間進行轉換時,若玻璃基板有偏位的現象,則很容易由于碰撞等原因而導致玻璃基板出現破片等問題,從而影響玻璃基板的產品良率。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校正機構20可以具體地設于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與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相連接的銜接處(當然也可以具體設于第二模式傳輸通道12與第一模式傳輸通道11相連接的銜接處),以在轉換傳輸通道10的不同模式時對玻璃基板進行校正。當然,相關技術人員還可以根據需要在傳輸通道10的上、下、左、右等指定位置設置校正機構20以對玻璃基板進行校正,本專利技術對此不作限定。在本實施例中,校正機構2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定位柱21、第二定位柱22、驅動模塊200以及第一導向柱26。其中,驅動模塊200包括傳送帶23、以及間隔設置的驅動輪24和轉動輪25。下面將一一介紹校正機構20中的具體組成部分。其中,第一定位柱21設于傳輸通道10的一側,且第一定位柱21與傳送帶23之間通過凸齒哨合。另外,第一定位柱21上還設有第一導向塊210。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定位柱21與傳送帶23之間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連接,譬 如凸起與凹槽的配合等,只要傳送帶23能夠帶動第一定位柱21運動即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的前提下所想到的其它連接方式,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由于第一定位柱21在校正時會與玻璃基板相接觸,因此,為了防止第一定位柱21劃傷玻璃基板,第一定位柱21可以采用彈性材料制作,比如橡膠等,或者也可以在其他材料制得的定位柱21與玻璃基板接觸的面上設置緩沖件等,在此不作限定。第二定位柱22設于傳輸通道10的另一側,且第二定位柱22與傳送帶23之間通過凸齒嚙合。類似的,第二定位柱22上還設有第二導向塊220。很容易理解,第二定位柱22與第一定位柱21具有相似的結構、功能等特征,故結合前文中關于第一定位柱21的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理解第二定位柱22的相關特征。在進行校正時,傳送帶23帶動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分別抵接玻璃基板的不同側面,從而將玻璃基板推動和/或定位在預設的位置上以實現校正。驅動模塊200用于驅動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作相向或遠離運動,以動態地實現夾持或松開的校正動作。在本實施例的驅動模塊200中,驅動輪24和轉動輪25之間通過傳送帶23相連接,而驅動輪24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玻璃基板的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包括:傳輸通道,用于裝載并進行傳輸;校正機構,緊鄰所述傳輸通道設置,所述校正機構包括:第一定位柱,設于所述傳輸通道的一側;第二定位柱,設于所述傳輸通道的另一側;驅動模塊,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間作相向或遠離運動,以在傳輸時通過夾持或松開的動作校正玻璃基板的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振華,吳俊豪,林昆賢,汪永強,楊衛兵,蔣運芍,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